赛力斯最近可是新能源圈的焦点。
前脚刚晒出前三季度财报,后脚就忙着筹备11月5号的港股挂牌,中间还偷偷和字节搞起了具身智能合作。
一系列操作让人眼花缭乱,这车企的野心是真藏不住了。
财报里的数字挺有意思。
![]()
营收破了千亿大关,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也有53亿多。
最亮眼的当属毛利率,接近30%的水平,别说新势力同行比不过,就连BBA、保时捷这些老牌豪华品牌都得往后稍。
能在新能源价格战打得火热的时候,还保持这么高的毛利,赛力斯是有点东西的。
但硬币总有两面。
第三季度的净利润有点拉胯,出现了小幅下滑。
![]()
本来想吐槽这是不是经营出了问题,但后来发现,钱其实都花在了刀刃上。
前三季度研发投入50多亿,销售费用更是高达160亿左右,两项支出都有不小的增长。
如此看来,净利下滑并非经营不善,而是赛力斯主动选择的结果。
财报里的喜与忧高毛利下的净利迷局
高毛利的底气来自哪里?答案是产品和技术。
赛力斯自研的魔方平台挺能打,超增程、纯电、超混三种动力形式都能兼容。
![]()
新一代超级增程系统也不含糊,1升油能发3.65度电,这让问界车型在市场上很有竞争力。
用户对问界的认可也很直接。
根据相关研究,问界品牌拿下了2025年上半年品牌发展信心指数第一,问界M9的净推荐值更是排在所有新能源车型首位。
这和赛力斯在销售服务上的投入分不开。
品牌推广、渠道建设都要花钱,用户服务升级更是不能省。
![]()
有投资人调侃,大家一边希望问界能提供直升机救车主、现磨咖啡这样的高端服务,一边又吐槽利润不及预期,这种“既要又要”确实让车企难办。
高负债率一直是赛力斯的心病。
过去两年负债率超过85%,就算现在降到了76%,也比绝大多数车企高。
很显然,单靠A股市场的融资已经不够用了,港股IPO成了必然选择。
![]()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次IPO居然这么火,募资认购超1200亿港元,公开发售部分超额认购218倍。
如此火爆的场面,足以说明资本对赛力斯的看好。
募资的钱主要花在技术上,70%的资金会投入研发。
升级魔方平台、优化智能驾驶和鸿蒙座舱、开发下一代电驱系统,这些投入都是为了筑牢技术壁垒。
![]()
剩下的资金会用于渠道拓展和补充流动资金,高负债率的压力能得到一定缓解。
跳出汽车圈赛力斯的双线突围
赛力斯这两年一直在悄悄改变。
本来想靠着华为的资源稳扎稳打,但后来发现,随着“界字辈”车型越来越多,华为的资源难免会被分流。
无奈之下,走出华为的“舒适圈”,构建自己的技术壁垒,就成了必选项。
![]()
这种自力更生的思路很明智。
新能源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没有核心技术迟早会被淘汰。
小鹏的XNGP、理想的增程体系,都是自主研发的成果。
赛力斯的魔方平台和超级增程系统,正是它摆脱依赖的底气。
![]()
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天花板越来越近,这是所有车企都要面对的问题。
赛力斯的全球化战略很有必要,目前每年几万辆的出海规模远远不够。
港股上市能帮助它对接全球资源,提升国际影响力,参考比亚迪海外市场的爆发,赛力斯的全球化值得期待。
但赛力斯面临的挑战也不少。
高负债率的问题没法靠一次IPO彻底解决,流动资金紧张的压力依然存在。
![]()
具身智能赛道风险极高,能不能做出成果还是未知数。
更何况,技术、利润、财务安全这三者的平衡,可不是那么容易拿捏的。
赛力斯的这波操作既有勇气也有谋略。
![]()
它没有躺在高毛利的功劳簿上,反而主动投入研发、拓展资本渠道、布局新赛道。
这种敢闯敢试的精神,在新能源车企里并不多见。
未来它能不能在狂奔中保持平衡,在新赛道中抢占先机,怕是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但赛力斯已经跳出了传统车企的框架,给行业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