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全局计,为子孙谋。”长江十年禁渔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长江十年禁渔自2021年1月1日0时实施以来,农业农村部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切实推进长江珍稀物种保护恢复各项工作。长江江豚自然种群衰退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中华鲟人工保种群体进一步扩大,长江鲟子三代规模化全人工繁育技术突破,珍稀物种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据2022年普查显示,长江江豚自然种群数量达到1249头,比2017年增加237头,实现历史性止跌回升,在长江荆州至石首段、南京至镇江段、江阴至南通段等水域分布范围呈进一步扩散趋势。
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长江办组织有关科研单位在赤水河开展长江鲟自然繁殖实验,通过人工改造生境条件形成约8000平方米的产卵场,投放10对长江鲟亲鱼,成功采集到长江鲟初孵仔鱼,目前发育情况良好。
长江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是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的旗舰物种,本世纪初自然繁殖中止、野外种群绝迹,亟须加强保护。今年首次在赤水河干流实现人工改造生境下长江鲟自然产卵、孵化出苗并获得成功,对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成效、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在保护长江鲟的同时,2025年还放流中华鲟超过97万尾。超声波标志监测显示,超过60%个体通过长江口进入海洋,在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多处海域监测到中华鲟分布。
为科学评价长江禁渔成效和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2020年12月,农业农村部依托有关科研单位成立了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中心,构建起由700多个监测点位组成的资源监测网络体系。并发布实施了《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办法(试行)》,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特征及长期监测调查实际出发分为“优”“良”“一般”“较差”“差”和“无鱼”6个等级。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长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等级持续提升。长江流域共监测到土著鱼类344种,较禁渔前的2017年至2020年增加36种,增幅达11.7%。长江干流、鄱阳湖比禁渔前的“无鱼”提升2个等级,洞庭湖提升3个等级,2022年至2024年赤水河连续3年为“良”。
重庆渔民雷志兵曾是长江上的捕鱼能手,禁渔后他和其他渔民一样开始岸上新生活。参加政府组织的渔政协助巡护队伍是他上岸后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后来他又参加钓获物监测培训成为一名钓获物监测员,有了新技能他也多了一份收入。和雷志兵一样努力转产就业的符小兵放下渔网后,不满足当巡护员的平淡,通过参加钓鱼裁判员培训班,多次以助理裁判员身份参加赛事,如今已获得省级钓鱼比赛裁判员资格证。
“十四五”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通过就业培训、职业推荐、创业支持和公益性岗位等渠道,积极引导和持续开展退捕渔民转岗就业创业。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情况跟踪监测显示,23.1万名退捕渔民已全面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多数已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基本融入和适应新生活。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14.2万名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全部实现转产就业,符合参保条件的22万名退捕渔民全部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已有6万名退捕渔民到龄领取养老金。
在农业农村部长江办指导下,“2025年长江十年禁渔技能竞赛”10月23日在马鞍山市举行。长江流域15省(直辖市)共15支队伍70余名执法骨干参加竞赛。这是长江十年禁渔以来第2次举行该技能竞赛,有效促进长江流域基层渔政队伍监管能力持续提升。
“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加强联合执法,持续开展“渔政亮剑”“春季护渔”“平安长江”“打非断链”等专项联合执法行动,重点打击“电毒炸”以及有组织、流窜式非法捕捞,严厉打击市场销售长江流域非法渔获物违法行为。2025年前三季度,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共查办涉渔行政案件13224起、同比下降16.2%,各地公安机关共破获涉渔刑事案件2984起、同比下降37.3%,一般性违法行为和涉渔犯罪出现“双下降”,禁渔秩序保持总体平稳。
作者: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建伟
原标 题:长江旗舰物种数量止跌回升 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总体满意——“十四五”期间长江十年禁渔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制图:靳韫瑜 王冠
监制:张燕 编辑:杜坤(实习)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