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雅典卫城脚下的古集市遗址,坐落着苏格拉底与孔子的雕像。这两座面对面矗立的雕像象征着古希腊文明与中华文明的相遇与对话。尽管地理上相隔遥远,但两种文明都以各自的方式为人类贡献了伟大的哲学思想。倘若苏格拉底和孔子真的有机会相遇,他们可能会讨论什么话题呢?众所周知,哲学家们总是在探寻人类的起源以及人与自然世界的关系。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话题,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的哲学家们有许多深刻的见解。这两种文明的哲思之间究竟是呈现较大差异还是存在相似之处呢?我们可以从两者的哲学观点中寻找答案。
古希腊哲学中人与自然的和谐观
在古希腊哲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根植于对宇宙的深刻认知。前苏格拉底哲人们以理性之光破译自然法则。毕达哥拉斯学派将宇宙和谐纳入数理框架,提出“万物皆数”的核心命题。毕达哥拉斯首次以“kosmos”(意为秩序与美)一词来指代宇宙。他认为宇宙是数学秩序的具象化,天体运行和音乐和声也折射出数字的韵律美。恩培多克勒则认为万物由水、火、土、气四大元素通过“爱”与“争”的辩证作用交替生成,揭示了物质世界内在的关联性与系统性。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音乐包括诗歌与故事,具有道德教育、培养理性和塑造独立人格的作用。因此,他强调理想社会应通过文艺教育使节奏与和谐进入儿童的心灵深处。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中道”则为天人关系注入了实践智慧。他主张人类活动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须遵循适度原则。
斯多葛学派将和谐理念进一步拓展到其物理学和伦理学中。该学派主张,宇宙是受“逻各斯”支配的和谐系统,提倡人应该通过践行“顺应自然”的生活准则来实现美德。此外,该学派还主张人类应节制欲望,通过理性与自然和谐相处。
从数理秩序和元素辩证,到音乐教育和伦理中道,再到通过顺应自然来实现美德,古希腊哲人始终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将人类视为自然秩序的参与者而非征服者。
古代中国哲学中人与自然的和谐观
古代中国哲学历来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论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还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都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其哲学思想的基础理论,提倡符合自然秩序的劳作和生活方式。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提出“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理念。他强调人类产生于自然,应该与自然和谐共生,而不是过度征服或改造自然。他在《道德经》中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认为宇宙的产生和发展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庄子则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他认为,天地是人类的亲人,自然界是人类的家园,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经孔子整理的儒家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中包含了丰富的自然意识。如《诗》(即《诗经》)中便有很多描述自然景观以及人类在田间劳作的篇章。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雎》)描述了鸟类在河流中的沙洲上栖息鸣叫的画面,展现出生态环境之美。“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七月》)则描绘了农民根据自然节律进行农业生产,顺应天时、合理劳作的场景。又如《礼记》中,孔子提出礼仪制度应顺应自然规律的观点。其中《月令》篇详细规定了不同月份进行的不同活动,如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强调人类活动应符合自然节律。而《尚书》的《洪范》篇,则提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具有相生相克的关系。在《乐经》中,孔子十分重视音乐,他认为音乐具有陶冶情操,使人心与天地相通的作用。此外,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中庸”:“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过犹不及”。这表现出孔子主张平衡与和谐的思想。不论是道家还是儒家,都倡导人类要与自然保持和谐统一的相处模式。
古希腊与古代中国哲学的相似之处及对现代的启示
当我们将以上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比较时会发现,其中的相似之处令人惊叹。古希腊的水、火、土、气四大元素理论与古代中国的五行理论互相映照,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的理论与老子“三生万物”的理论遥相呼应,而柏拉图和孔子都十分重视音乐教育,认为音乐和伦理道德相通。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更是与孔子的“中庸”思想不谋而合,他们关于“适度、平衡、和谐”的规劝对当代社会发展具有极大启示。当人类面临自然资源枯竭、臭氧层空洞、气候变化等危机的时候,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的先哲们早已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出路:那便是适度利用资源,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正如斯多葛学派“顺应自然”的主张,以及道家学派“天人合一”的理念,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的哲学家们在思索宇宙和自然的议题时,均把目光投向了同一个方向,即“和谐”。只有通过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能更好地认识自然并得到自然的馈赠。这种对于“和谐”的呼吁,正从东、西方穿越时空而来,提醒当代人类:每个人都与自然息息相关。而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哲学思想的神奇相遇,更为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打开了一扇大门,为人类带来互补、相通的思想成果。2023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时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这正是中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为世界文明共同发展提出的解决方案。通过发掘古希腊哲学和古代中国哲学中的相似观点,我们可以找到东西方普遍认同的价值观。通过加强人文交流合作,我们可以构建一个跨越东西方的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从历史的源头寻找答案,能更深感知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一枝独秀不成春,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才有百花齐放的春天。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