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自己是“二五仔”,仗着兵强马壮从柴家孤儿寡母那里夺取了江山社稷。
所以当上皇帝的赵匡胤玩了一手“杯酒释兵权”,让麾下的领兵大将都成了“光杆司令”。
原本他以为这样就可以把重蹈覆辙的可能提前扼杀掉。
不曾想人算不如天算,当年不经意间遗漏掉的一个人最终还是从他手中夺走了江山。
这个人究竟是谁?为什么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时候唯独会漏掉他呢?
![]()
一、
北宋绝对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让人惋惜的一个王朝。
它政治开明、弘扬儒学、发展科技,让经济和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但就是这么一个不差钱的王朝,在军事上却非常的拉胯,谁都打不过。
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都是因为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一句“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所导致的。
![]()
武人出身的赵匡胤之所以说这样的话,一来是因为他亲身经历过五代十六国的乱相,知道军阀混战对国家的伤害。
二来也是因为他得国不正,害怕别人有样学样。
当年后周世宗柴荣对赵匡胤的提携和栽培是不遗余力的。
要是没有他一路上的信任和支持,担任亲兵的赵匡胤根本不可能当殿前都指挥使,更不可能成为大权在握的忠武军节度使。
但野心勃勃的赵匡胤却辜负了这份宝贵的信任。
![]()
柴荣病逝后,他在陈桥黄袍加身,然后从一对孤儿寡母的手中夺过了江山社稷。
知道自己的这种行径非常的恶劣无耻,容易被其他人效仿,所以登上皇位之后赵匡胤将自己和文人士大夫团体紧紧的绑在了一起。
在文人阶层的支持下,赵匡胤快速的完成了权利的交接,让后周顺利的过渡成为了北宋。
拉拢了文人阶层后赵匡胤觉得还不稳妥,于是刚当了一年皇帝的他又玩了一手“杯酒释兵权”。
连哄带吓的剥夺了石守信等禁军高级将领手中的权利,并废除了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司。
![]()
让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和侍卫步军都指挥司“三衙”分管分掌禁军,从制度上堵死了所有可能存在的漏洞,坚决不让其他人再走自己当年的那条捷径。
做完这一切的赵匡胤觉得轻松无比,再也不担心“卧榻之侧有他人鼾睡”。
但他高兴的还是太早了,因为灯下黑的缘故,“杯酒释兵权”的时候他下意识的忽略了一个人。
![]()
二、
这个被赵匡胤遗漏掉的人,就是小他12岁的亲弟弟赵光义。
赵光义原名叫赵匡义,公元954年的时候就投奔了哥哥赵匡胤,后来一直跟着他南征北战,两人的感情非常好。
当年赵匡胤搞“陈桥兵变”的时候,就是这个亲弟弟帮着散布谣言,并授意亲信将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醒的赵匡胤身上,帮哥哥赵匡胤树立了一个“又当又立”的人设。
血脉至亲加上拥立之功让赵匡胤非常信任这个弟弟,所以当上皇帝后他便让其担任了大内都检点一职,留守开封。
为了避讳,从这一年开始赵匡义改名叫赵光义。
![]()
改名后的第二年,赵光义便再次升官,当上了开封府尹、同平章事。
因为曾亲眼见证过自己哥哥是如何“逆袭”当上皇帝的,所以赵光义一直都对皇位有觊觎之心。
在他看来,这个位置既然你赵大坐的,那么我赵二也坐的。
为此他很早就开始了准备,暗中推动自己的岳父符彦卿来掌管禁军。
担任宰相的赵普一眼就看穿了赵光义的把戏,所以他极力阻止了此事的发生。
赵普的不识趣让赵光义大为恼怒,从此将其视为仇敌,各种的打击报复。
两个人于是开始了长达十年的针锋相对。
![]()
虽然掌控中枢大权的赵普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占据了上风,但他也因此他得罪了皇帝赵匡胤,被罢免了相位。
没有了赵普这个政敌的抗衡,当上“晋王”的赵光义终于可以堂而皇之的在朝堂之上安插自己的人手。
可能是因为相信这个弟弟,也可能是因为对自己的威望有足够的信心,所以赵匡胤并没有过多的干涉赵光义的小动作。
就这么任由对方一点点的掌控了中枢的权力。
![]()
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天降大雪,赵匡胤让人叫来了弟弟赵光义,两个人在宫中饮酒赏雪到了半夜。
由于宫门已经落锁,这一晚赵光义没有回家,直接住在了皇宫。
次日天还没完全亮,赵光义就急匆匆的去了开封府衙。
就在他离开后不久,宫中之人发现皇帝赵匡胤竟然驾崩在了万岁殿。
因为赵匡胤的身体一直很好,所以尽管儿子都已经成年,但他却并没有着急立太子。
这直接导致他突然驾崩后竟然没有一个合法的继承人。
宋皇后知道这个时候谁抢占先机谁就能够继承大统,所以她当即就让宦官王继恩出宫,急召赵匡胤的四儿子赵德芳入宫。
![]()
这位久居深宫大内的皇后万万没有想到,王继恩离开皇宫后没有按照她的吩咐去找赵德芳,而是直接去了开封府,给赵光义通风报信。
和自己的哥哥一样,赵光义也是个“影帝”,闻听此事后先是一喜,然后又假装满脸悲痛,伤心的话都说不出来。
王继恩见已经到了这个时候,赵光义还要演,忍不住开口提醒道:
“事久,将为它人有矣!”——《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
这句话彻底惊醒了赵光义,于是他收掉了虚伪的面容,急急忙忙赶到了皇宫,完全不顾君臣之礼,直接进入了寝殿。
![]()
宋皇后也是个识时务的,看来的竟然是皇弟赵光义,知道大势已去,果断放弃了坚持,改口称对方为“官家”,以此来换取他们母子活命。
宋皇后的表态让赵光义那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心满意足之下他又开始演上了。
边哭边拉着皇嫂的手说道:
“共保富贵,勿忧也!”
![]()
三、
十月二十一日,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驾崩仅仅两天之后,他的好弟弟赵光义就迫不及待的登上了皇位。
荣登大宝之后赵光义知道外面有很多非议之声,所以他索性不装了。
先是不顾惯例当年就改元,将哥哥赵匡胤存在的痕迹一点点抹去。
然后又下令把亲弟弟赵廷美流放致死。
做完这些他食言而肥,于登基的第三年耍手段逼死了赵匡胤的次子赵德昭。
公元981年4月,当初和赵光义竞争皇位的赵德芳也不明不白的死于家中,年仅23岁。
![]()
把这些潜在的对手都一一除掉后,已经改名叫“赵炅”的赵光义大手一挥,开始营造自己文武双全的人设。
于是民间很快便有了当年赵光义征讨淮南在战场上射死无数南唐军的“传奇故事”。
故事中的赵光义不但勇猛无双箭法超群,而且还智计百出,总能料敌于先。
按照民间传言,当初赵匡胤“陈桥兵变”的时候,是赵光义拦在哥哥的马前,请求他不要掠夺开封百姓,这才保全了整个开封。
据说正是因为发现了弟弟身上的闪光点,所以才使赵匡胤萌发了将来传位给他的念头。
这些传言别人信没信不知道,反正赵光义是深信不疑。
![]()
于是自诩为“战神”的赵光义拍脑袋发明了“阵图”,要求领兵出征的将领必须“依图作战”。
有如此自以为是的荒唐皇帝遥控指挥,北宋的将领们能打的嬴仗才叫见鬼了呢?
为了让将领们能够彻底理解“阵图”的玄妙,公元979年五月,赵光义干脆御驾亲征,为大家实操演示。
当时他领着赵大留下来的精兵强将浩浩荡荡的朝着幽州前线进发,准备一战平定辽国,完成赵匡胤都没有做到的统一大业。
在赵光义看来,携大胜之势而来的宋军没有任何失败的可能,所以他指挥的时候完全不顾战场的实际情况,就是一个字“莽”。
![]()
轻敌冒进之下,疲惫的宋军一步步走进了辽国人的陷阱,被耶律休哥率精兵偷袭得手。
军事指挥能力可以忽略不计的赵光义见此情景没有想着整兵再战,转败为胜,而是率先驾驴车开始了亡命逃跑。
虽然打仗的本事不怎么样,但在驾驴车逃跑的这方面赵光义还是很有一手的。
当“高梁河车神”驱使着毛驴飞驰起来后,辽国人的高头大马愣是追不上。
这稀里糊涂的一仗彻底葬送了赵大留在军队中的精锐,从此之后宋朝的军队就再也没有挺起过腰杆。
公元997年三月二十九日,59岁的赵光义因为“高梁河之战”中所受的箭伤复发,和哥哥赵匡胤一样,也在万岁殿驾崩。
![]()
人无信不立,信用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失去信用的人也许可以得到暂时的成功,但终有一天会受到最致命的反噬。
所以当年“陈桥兵变”赵匡胤肆意将柴荣的信任踩于脚下的时候,他遭受背叛的人生早就已经被注定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