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蓝猫
投顾支持 | 于晓明
执业证书编号:A0680622030012
11月5日举办的第七届小鹏科技日上,小鹏研发的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引起市场关注。人形机器人的量产浪潮正重构PEKK行业的需求格局,成为拉动市场规模跃迁的核心动力。中金认为,2026年或为特斯拉量产元年,同时,国产人形机器人性能快速迭代,应用场景合作生态加速打开。今天带来一化工PEKK国产替代龙头,一起看看背后的起爆逻辑。
投资亮点:
1、近15个月上涨107%。
2、公司2025年三季报显示,营收利润双增,盈利弹性凸显。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4亿元,同比增长11.22%;归母净利润1.16亿元,同比激增121.56%。
3、公司作为全球氯化亚砜龙头,公司的核心产品是新材料产业链的关键“桥梁”。
4、公司作为国内唯一实现PEKK(聚醚酮酮)量产的企业,其产品性能对标国际巨头且成本低15%-20%,2000吨产能投产后已切入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华为液冷服务器等高端场景。
PEKK行业产业链解析
PEKK行业产业链呈“高端原料-树脂合成-改性加工-终端应用”的精密层级结构,核心壁垒集中于上游技术与下游认证。上游以DFBP(二氟二苯甲酮)等特种单体为核心,中欣氟材、新瀚新材等企业提供原料保障,凯盛新材通过技术整合实现部分原料自给。中游树脂合成环节长期被索尔维、阿科玛等国际巨头垄断,其专利壁垒与两步法工艺主导市场,而凯盛新材凭借自主一步法工艺打破封锁,成本降低15%-20%,2000吨产能填补国内空白。下游加工端聚焦3D打印粉末、薄膜、复合材料等形态,华曙高科等设备企业提供工艺支撑;终端应用覆盖三大高景气赛道: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关节(单台用量6.6kg)、C919航空航天部件、华为液冷服务器组件,2030年人形机器人单一领域需求或超350亿元。政策端国产替代扶持与下游新兴需求共振,推动产业链重心向中国转移,2025年国内产能占比将达35%。
PEKK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需求端,人形机器人成为最大增量引擎,2030年全球150万台Optimus仅关节部件就将催生超350亿元需求,叠加新能源汽车800V高压部件(单台用量2kg)、C919航空轻量化组件及3D打印医疗植入物的渗透,全球市场规模将保持两位数增速。供给端,国内企业打破索尔维、阿科玛的垄断,凭借一步法工艺实现成本降低20%,2025年国内产能突破1.2万吨,国产替代率从15%升至35%。技术层面,原料自给(如DFBP)与3D打印工艺结合推动产品向高纯度、定制化升级,NASA认证等高端资质加速航空航天、半导体场景突破。政策端国产替代扶持与下游高景气共振,中国有望在2030年主导中高端PEKK市场。
中国有望在2030年主导中高端PEKK市场
特斯拉OptimusGen-3关节部件单台用量6.6kg,2025年50万台产能规划将带动需求3300吨/年,公司已切入该供应链,其产品疲劳寿命较钛合金提升2倍,支撑机器人步行速度提升20%。
CF/PEKK复合材料在波音787客舱渗透率升至15%,C919客舱内饰件采用国产PEKK后成本降低40%,公司产品已通过NASA认证。
800V高压电机绝缘薄膜单台用量2kg,2025年渗透率预计达30%,成为第二大需求来源。券商预测,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单一领域需求或超350亿元。
国际巨头以两步法工艺构建技术护城河,索尔维APC技术可实现性能梯度调控,定制化产品占比超60%。
国内企业通过工艺革新破局:凯盛新材自主研发一步法工艺,成本降低20%,产品纯度达99.95%;同时依托中欣氟材(DFBP产能5000吨/年)实现原料自给,与华曙高科3D打印设备形成“材料-制造”协同,将部件成型效率提升5倍。生物相容性、智能化改性成为新方向,如“PEKK关节+应变传感器”系统已应用于特斯拉机器人,预警准确率达92%。
券商强调,公司作为国内唯一千吨级量产企业,2025年订单有望突破500吨,二期扩产后将进一步巩固优势。长期看,中国有望在2030年主导中高端PEKK市场,全球份额或升至50%以上。
凯盛新材主营业务为精细化工中间产品以及新型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氯化亚砜、芳纶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对硝基苯甲酰氯、聚醚酮酮、氯醚等,建立了以氯、硫基础化工原料为起点,逐步延伸至精细化工中间体氯化亚砜、进一步延伸到高性能纤维芳纶的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对硝基苯甲酰氯及其他芳香族酰氯产品,再到高性能高分子材料聚醚酮酮(PEKK)及其相关功能性产品——改性粒子、薄膜制品、纤维产品、涂层产品、型材及高性能复合材料产品的特色鲜明的立体产业链结构
凯盛新材简介及主营业务
凯盛新材目前,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氯化亚砜生产企业、国内芳纶聚合单体行业领先企业及全球第三家实现聚醚酮酮产业化的生产企业。公司拥有较强的研发技术实力和发展潜力,具有多年的氯化亚砜生产与销售经验,目前已有37项专利技术。近年来,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被认定为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淄博市芳纶聚合单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淄博市聚芳类高分子材料工程实验室。
凯盛新材股票所属概念
PEEK材料概念、化工原料、转债标的。
凯盛新材国内同业公司有哪些?
维远股份、凯盛新材、卫星化学、江天化学、奥克股份、金能科技、亚太实业、兴化股份、柳化股份、中毅达、三孚股份、华尔泰、恒光股份、善水科技、佳先股份、迪尔化工等等。
凯盛新材股票发行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凯盛新材股票总股本4.21亿股,其中流通A股数量为3.92亿股。截止11月7日总市值为102.554亿,流通市值为95.376亿元,市盈率为85。股东人数1.95万户。第一大股东为华邦生命健康股份有限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占比69.72%。
凯盛新材企业性质是什么?
凯盛新材是民营企业。
公司财务透视:业绩增长与估值
公司2025年三季报显示,营收利润双增,盈利弹性凸显。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4亿元,同比增长11.22%;归母净利润1.16亿元,同比激增121.56%。
股价爆发动因
公司股价爆发核心源于高端新材料放量超预期与传统业务周期反转的共振效应,叠加市场对成长逻辑的价值重估。
成长端,国内唯一量产PEKK的稀缺性持续兑现,2000吨产能投产后,已斩获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单台用量5-8kg)、华为液冷服务器等核心订单,2025年订单有望破500吨,切入人形机器人与算力基建高景气赛道。
1万吨LiFSI项目依托氯化亚砜自供构建12%成本优势,绑定宁德时代供应链,达产后年净利或增4.3亿元,打开新能源增长空间。
周期端,作为全球氯化亚砜龙头(市占率超40%),受益陶氏欧洲产能退出与LiFSI需求回升,产品价格触底反弹,叠加三季报净利同比激增121%、毛利率修复至27.78%,业绩验证成长逻辑。
政策端契合国产替代导向,机构与北向资金对稀缺赛道的共识强化,推动估值从周期向成长属性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