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林小月,你给我站起来!”
会议室里,孙主任的声音在扩音器里回荡,震得人耳膜发疼。
坐在最后一排的林小月握紧了手里的牛皮纸袋,慢慢站起身。
她看见主席台上坐着的市长,还有市长旁边那个熟悉的身影——副市长林建国,她的亲叔叔。
此刻叔叔正看着她,眼神复杂难辨。
“这个年轻同志工作中出现了严重问题,”孙主任拿着一份文件,声音义正辞严,“擅自到群众家中调查、对单位财务管理指手画脚、散布单位有问题的言论!我建议给予警告处分,并调离民政岗位!”
林小月的手心冒出冷汗。三个月前她刚分配到青河镇民政办,孙主任就处处刁难她。
而现在,她发现的那些账目问题,很可能让她自己先成了替罪羊。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了。
镇纪委书记走进来,手里拿着一沓文件,身后跟着两个工作人员。
“等一下,”纪委书记的声音打破了凝固的空气,“关于民政办的举报,我们查清楚了。”
孙主任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
01
三个月前的那个早晨,林小月背着帆布包站在青河镇政府门口。
七月的太阳毒辣,晒得她脖颈发烫。她穿着从网上买的一百二十块钱的灰色套装,裤脚还有些长,走路时会蹭到鞋跟。
“你就是新来的大学生?”传达室的老张头探出脑袋,上下打量她,“民政办在三楼,自己上去吧。”
林小月道了谢,拎着包爬楼梯。楼道里贴着褪色的标语,墙皮剥落了好几块。到了三楼,走廊尽头挂着“民政办”的牌子。
她敲了敲门。
“进来。”里面传来一个男声。
推门进去,办公室不大,三张办公桌挤在一起。靠窗的位置坐着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梳着三七分的头发,脸上架着一副金边眼镜。
“孙主任您好,我是林小月,今天来报到。”林小月把报到证递过去。
孙主任接过证件,扫了一眼,又翻开她的档案。
“林小月,省城师范大学,家庭住址...县城建设路65号。”他抬起头,目光在林小月身上转了一圈,停留在她脚上那双磨白了边的运动鞋上,“父亲是做什么的?”
“开五金店的。”林小月老实回答。
“哦,个体户。”孙主任把档案扔在桌上,“行了,东西放下,我给你安排工作。”
他站起来,领着林小月往外走,穿过走廊,推开最里面一扇门。
“这是库房,平时放些杂物。”孙主任指着里面堆满纸箱的小房间,“你就在这儿办公,桌椅自己收拾一下。”
林小月愣了愣:“这里...”
“怎么,有意见?”孙主任斜睨她一眼,“刚毕业的大学生,要从基层做起,懂不懂?再说了,现在办公室紧张,能给你个地方就不错了。”
林小月咬了咬嘴唇:“我知道了。”
“下午有个追悼会,你去殡仪馆帮忙。”孙主任说完就走了。
林小月站在库房门口,看着里面积着灰尘的桌椅,突然有些想哭。但她很快深吸了一口气,撸起袖子开始收拾。
搬开纸箱,擦干净桌面,把椅子上的蜘蛛网清理掉。忙活了一个多小时,总算能坐下了。
这时,隔壁办公室传来说笑声。
“小刘,来来来,坐这儿,这是你的位置。”是孙主任的声音,语气和刚才判若两人,透着热络。
“孙主任您太客气了,我就是来学习的。”一个年轻男生说。
“学习好啊,你叔叔可是县民政局的副局长,以后多关照我们基层。”
“哪里哪里,还要多麻烦您呢。”
林小月听着这对话,心里明白了几分。
![]()
接下来的日子,林小月见识到了什么叫区别对待。
小刘是孙主任口中“局长的侄子”,每天十点才到办公室,下午三点就走。孙主任不但不说,还总夸他“年轻人有活力”。
而林小月每天七点半就得到岗,晚上经常加班到八九点。
“小林,这些档案要整理出来,上个月的、上上个月的,全部分类装订。”孙主任把一堆发黄的文件夹扔在她桌上,“这周五之前弄完。”
林小月看了看那堆足足有半人高的档案,点点头:“好的。”
第二天,孙主任又来了:“小林,今天有个上访的老太太,你去接待一下,好好安抚。”
那个老太太今年七十多岁,儿子去年出车祸去世了,想申请困难补助。林小月耐心地听她说完,记录下情况,帮她整理好材料。
“大娘,您放心,我会尽快帮您办理的。”林小月搀扶着老太太下楼。
老太太拉着她的手,眼眶湿润:“姑娘,你是个好人。”
回到办公室,林小月把材料交给孙主任。
02
孙主任看都没看,直接扔进抽屉:“这种事不着急,先放着。”
“可是...”林小月想说什么,被孙主任一个眼神堵了回去。
“你刚来,不懂规矩。民政工作要讲究方法,不是什么事都能马上办的。”孙主任冷冷地说,“去,把楼道拖一遍。”
林小月攥紧了拳头,转身出门。
走廊里,小刘正靠在窗台边打电话,看见她拎着拖把,笑着打招呼:“小林姐,辛苦了。”
林小月扯出一个笑容:“应该的。”
她弯腰拖地,脑子里却在转圈。父亲开五金店这些年攒了些钱,供她读完大学已经很不容易。考上公务员那天,父亲高兴得喝醉了,说林家终于出息了。
她不能辜负父亲的期望。不管多难,她都要坚持下去。
一个月后,上级通知要来检查民政工作。
孙主任慌了神,把办公室的人全部动员起来。
“小林,这些低保档案你负责整理,按年份分类,一份都不能错。”孙主任把一堆资料甩给她,“三天时间,必须弄好。”
林小月接过档案,搬回自己的小库房。
夜里十一点,镇政府大楼只有她这间屋子还亮着灯。林小月揉了揉酸疼的脖子,继续翻看手里的材料。
翻到一份申请表时,她的手停住了。
“李大爷,五保户,每月补助1200元。”林小月看着日期,“去年八月去世...但是补助一直发到今年六月?”
她又往下翻,发现了更多问题。
残疾人赵桂芳,审批表上写着每月补助600元,但银行流水显示只到账400元。
困难户张建军,补助金1000元,银行记录800元。
还有十几份档案,都存在类似的情况。
林小月越看越心惊。这些钱都是发给最困难群众的救命钱,怎么能出现这种漏洞?
她拿出本子,把有问题的档案编号全部记录下来。然后仔细对比每一份材料,发现这些有问题的档案,经办人签字都是王会计,审批人都是孙主任。
第二天一早,林小月找到王会计。
王会计五十多岁,是民政办的老人,跟孙主任关系很近。
“王姐,我整理档案的时候发现一些问题...”林小月把记录的内容拿给她看。
王会计脸色变了变,笑着说:“哎呀,小林啊,肯定是录入的时候出错了,我回头核对一下。”
“那李大爷这个呢?人都去世半年多了,补助还在发。”
“这个...可能是信息没同步。”王会计的笑容有些僵硬,“你别操心这些,做好手上的工作就行。”
林小月还想问,王会计已经转身走了。
![]()
接下来几天,林小月故意留心观察。她发现王会计和孙主任经常关着门说话,出来的时候神色都不太自然。
林小月决定亲自去村里核实。
周末,林小月骑着从同事那借的电动车,去了赵桂芳家所在的村子。
赵桂芳是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十年前出车祸落下残疾,一个人带着上高中的女儿。
“大姐,我是镇民政办的,来看看您的情况。”林小月站在院子里说。
赵桂芳拄着拐杖出来,警惕地看着她:“又要核查什么?”
“没有,就是例行回访。”林小月笑着说,“您每个月的残疾补助都按时领到了吧?”
“领到了,400块。”赵桂芳说。
“400?”林小月心里一紧,“大姐,您确定是400吗?”
“是啊,一直都是这个数。”赵桂芳有些疑惑,“怎么了?”
林小月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实话:“按照政策,您应该每月领600元。”
赵桂芳愣住了:“600?我从来没领过600啊!”
“那您的银行卡在哪里办理的?”
“就在镇上信用社,当时是民政办的王会计带我去办的,说以后补助直接打到卡里。”赵桂芳越说越激动,“你的意思是,有人克扣了我的钱?”
03
林小月连忙安抚她:“大姐您别急,我只是例行核实,具体情况还要查。您先别声张,我回去了解清楚了再说。”
从赵桂芳家出来,林小月又去了另外几户。
结果让她倒吸一口凉气——十三户有问题的人家,全部没领到足额的补助款。更离谱的是,有几个老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每月该领多少钱,只知道卡里有钱就取出来。
林小月回到宿舍,整个人都在发抖。
不是因为害怕,是因为愤怒。
那些克扣下来的钱,是老人们的买菜钱,是孩子们的学费,是一个个困难家庭的希望。
她拿出手机,拍下了所有证据,又用笔记本详细记录了每一户的情况。然后把这些材料装进牛皮纸袋,藏在衣柜的夹层里。
第二天上班,王会计看见林小月的眼神变了,多了几分审视。
“小林,周末去哪儿了?”王会计端着茶杯,语气轻描淡写。
“回家了一趟。”林小月低头整理文件。
“哦,家里有事?”
“没什么大事。”
王会计盯着她看了几秒,转身进了孙主任办公室。
下午,孙主任把林小月叫进去。
“小林啊,听说你周末下村了?”孙主任坐在椅子上,手指敲着桌面。
“是的,想多了解一下基层情况。”
“年轻人有干劲是好事,但是...”孙主任话锋一转,“有些事要懂分寸。民政工作敏感,不能私自下去乱调查,容易引起误会,明白吗?”
林小月心里明白,这是警告。
“我明白了。”她表面上顺从地点头。
“行了,去忙吧。”孙主任挥挥手,“对了,下周你去东山村驻村,那边扶贫工作需要人,你去锻炼锻炼。”
林小月一愣:“驻村?要多久?”
“先去一个月。”孙主任笑了笑,“年轻人要多到基层磨练,这是好事。”
林小月明白了,这是要把她支开。
回到库房,林小月坐在椅子上,盯着手机屏幕发呆。
她可以选择沉默,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安安稳稳地工作。可是那些老人的脸一直在她眼前晃。
赵桂芳说:“姑娘,这些钱对你们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我们来说,是能让孩子多吃顿肉的钱。”
林小月做了个决定。
晚上下班后,她去了镇纪委。
值班室里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干部,看见她进来,抬头问:“找谁?”
“我想举报一件事。”林小月把准备好的材料递过去,“民政办存在克扣群众补助款的问题。”
那个干部接过材料,翻了几页,神色严肃起来:“你是哪个单位的?”
“民政办,林小月。”
“好,这个情况我们会调查。”他做了登记,“先保密,不要声张。”
“我明白。”
![]()
走出纪委大楼,林小月觉得肩上的担子轻了些。
但她不知道的是,孙主任已经开始布局。
04
第二天,办公室的气氛明显不对了。几个老同志看她的眼神都带着异样,王会计更是躲着她走。
中午,小刘凑过来,小声说:“小林姐,你是不是得罪主任了?”
“为什么这么说?”
“我听他们说,你私自下村调查,还乱讲话,主任很生气。”小刘压低声音,“你小心点,主任在镇里关系硬,得罪他没好果子吃。”
林小月笑了笑:“我只是做好本职工作。”
下午,林小月收拾东西准备去东山村驻村。
孙主任站在门口,意味深长地说:“小林啊,年轻人做事要懂分寸。有些事看破不说破,大家面子上都好看。你说对不对?”
林小月抬起头,直视他的眼睛:“孙主任,我只知道群众的钱一分都不能少。”
孙主任的笑容僵住了。
“你会后悔的。”他冷冷地丢下一句话,转身离开。
林小月背起包,坐上去东山村的班车。
车子在山路上颠簸,她看着窗外的风景,心里反而平静下来。材料已经交给纪委,接下来就看他们怎么处理了。
东山村是镇里最偏远的村子,距离镇政府三十多公里,都是山路。
村支书老吴是个六十岁的汉子,皮肤晒得黝黑,说话直爽。
“小林同志,辛苦你了,这么远跑来帮我们。”老吴握着林小月的手,力道很大。
“应该的,我来就是想做点实事。”
老吴安排她住在村部,一间十来平米的小屋,除了一张床、一张桌子,什么都没有。
“条件简陋,你别嫌弃。”
“不会,挺好的。”林小月放下行李,“吴叔,村里有多少低保户?”
“二十三户。”老吴掰着指头说,“还有五保户八个,残疾人十几个。”
“我想逐户走访,核实一下情况。”
老吴愣了愣:“上面不是都有记录吗?”
“记录归记录,我想亲眼看看。”林小月说得很诚恳。
老吴拍了拍她的肩膀:“好!就冲你这句话,我就知道你是个干实事的。”
接下来半个月,林小月走遍了全村每一户困难家庭。
她发现东山村的情况比镇上其他村好一些,但也存在个别补助款不足额的问题。好在老吴这个村支书人不错,她把情况跟他一说,老吴当场就拍了桌子。
“这帮王八蛋!这是老百姓的救命钱!”老吴气得脸都红了。
“吴叔您别急,已经有人在查了。”林小月劝道。
“小林,”老吴突然问,“你家里是干什么的?”
“我爸开五金店。”
老吴点点头:“普通人家啊。那你这次举报,不怕得罪人?”
林小月沉默了一会儿,说:“怕。但我要是不管,那些大爷大娘怎么办?”
老吴叹了口气:“好姑娘,现在像你这样的年轻人不多了。”
就在林小月在山村里走访的时候,镇里风云突变。
05
市里的通知下来了——市长要到基层调研,第一站就是青河镇。
消息像一颗炸弹,炸得整个镇政府人仰马翻。
孙主任更是坐立不安。民政办作为重点检查对象,稍有差池就要出大事。
“把所有账目重新核对一遍!”孙主任对着王会计吼道,“不能出任何问题!”
王会计的手都在抖:“主任,那些...那些怎么办?”
“闭嘴!”孙主任四下看了看,压低声音,“账面上不能有任何纰漏,懂吗?”
“可是纪委那边...”
“纪委能查出什么?只要账目对得上,谁能证明我们有问题?”孙主任冷笑一声,“林小月那丫头手里有点材料又怎么样,她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谁会信她?”
王会计还是不放心:“要不要...”
“要不要什么?”
“让她出点事?”
孙主任瞪了她一眼:“你疯了?这个时候动她,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他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突然停下。
“对了,她现在在东山村驻村?”
“对,还有半个月才回来。”
孙主任眼睛一亮:“市长调研就在下周三,她赶不回来。”
“那...”
“给我准备一份材料,把林小月这几个月的'问题'都列出来。”孙主任脸上露出阴冷的笑容,“既然她要整我们,我就先下手为强。”
几天后,林小月在村里接到电话。
“小林,下周三市长要来调研,你必须回来。”是办公室小刘打来的。
“我知道了,什么时候开始?”
“上午九点,镇政府三楼会议室。”小刘犹豫了一下,“小林姐,我听说...主任要在会上处理你。”
林小月的心猛地一沉:“什么意思?”
“具体我不知道,但你小心点。”
挂了电话,林小月坐在村部的小屋里,手心冒出冷汗。
老吴推门进来,看她脸色不好,问道:“出什么事了?”
林小月把情况说了。
老吴一拍大腿:“这是要整你啊!”
“我也知道,可是...”林小月咬着嘴唇,“我总不能不回去。”
“你怕什么?你做的是对的事!”老吴急了,“这样,我跟你一起去,我给你作证!”
林小月摇摇头:“吴叔,这事跟您没关系,您别掺和。”
![]()
“什么叫没关系?我们村那几户人家的钱也被克扣了,我这个村支书能袖手旁观?”老吴说得很坚决,“我就不信了,光天化日之下,还能颠倒黑白不成?”
林小月看着这个淳朴的老人,眼眶有些发热。
周三那天,林小月凌晨四点就起来了。
东山村到镇上没有早班车,最早一班是早上七点。她算了算时间,七点出发,到镇上怎么也得九点半,肯定要迟到。
“小林,我送你。”老吴开着村里那辆破旧的面包车过来,“走吧。”
“吴叔...”
“别磨蹭了,再晚就来不及了。”
面包车在山路上颠簸,林小月紧紧攥着那个牛皮纸袋。里面装着所有的证据备份,是她最后的底牌。
车子开了一个多小时,到镇政府门口已经八点五十。
“吴叔,您回去吧,我自己上去就行。”
“我跟你一起。”老吴也很倔强。
林小月拗不过他,两个人一起上了楼。
三楼会议室门口站着不少人,都在交头接耳。看见林小月,有人指指点点,有人露出同情的目光。
林小月深吸一口气,推开门。
会议室里坐满了人。主席台上,镇长、副镇长、各部门主任都在,还有几个她不认识的陌生面孔。
孙主任坐在一侧,看见她进来,嘴角勾起一个冷笑。
“林小月,你来了。”镇长陈建明说,“坐最后一排吧。”
林小月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老吴在她旁边。
九点整,门再次被推开。
06
一群人走进来,为首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男子,穿着深色西装,神情威严。
“市长来了。”有人小声说。
所有人都站了起来。
林小月也跟着站起来,她看着主席台,看着市长身边那个熟悉的身影。
那时副市长林建国,她的叔叔。
此刻叔叔正往这边看,目光和她对上,停留了一秒,然后移开。
林小月的心跳得很快。从小到大,她和这个叔叔见面的次数不超过十次。叔叔是她父亲的堂哥,早年考上大学,后来在市里工作,和他们这支早就没什么来往了。
她考上公务员后,父亲带她去拜访过一次。叔叔很客气,但也说得明白:“我可以给你指点,但不会给你铺路。你想在这条路上走,就要靠自己的本事。”
所以林小月从来没有提过这层关系,也没想过要靠关系。
可现在,叔叔就坐在主席台上,而她即将面临一场审判。
会议开始了。
镇长先汇报整体工作,然后是各部门的情况。轮到民政办时,孙主任站起来,声音洪亮地说着漂亮话。
“我们民政办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严格落实各项惠民政策...”
林小月听着这些冠冕堂皇的话,手指掐进掌心。
孙主任讲了十几分钟,最后话锋一转。
“当然,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他拿出一份文件,“我们办有个年轻同志,工作中出现了严重的纪律问题,我想当面处理一下,也是给大家一个警示教育。”
会议室里突然安静下来。
“林小月,站起来。”孙主任的声音在扩音器里回荡。
林小月握紧了手里的牛皮纸袋,慢慢站起身。
孙主任开始宣读那份《情况说明》:
“林小月同志入职三个月以来,多次违反工作纪律。一,擅自到群众家中进行所谓的'调查',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向群众散布单位有问题的言论,严重损害了民政部门的形象;二,私自查阅单位财务资料,对财务管理指手画脚,干扰正常工作秩序;三,不服从领导安排,工作态度消极,在同事中散布负面情绪...”
每一条都说得冠冕堂皇,每一条都是欲加之罪。
![]()
“鉴于以上事实,我建议给予林小月同志警告处分,并调离民政工作岗位!”孙主任说得义正辞严,“我们民政部门是为人民服务的窗口,决不能让这种害群之马影响队伍建设!”
会议室里响起窃窃私语。
陈镇长皱着眉头:“老孙,这个...在市长调研的时候说这些,是不是不太合适?”
“陈镇长,越是领导在,越要实事求是!”孙主任声音更高了,“我们不能因为碍于面子,就纵容错误。这是原则问题!”
他转向林小月,眼神里带着得意:“林小月同志,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要说的?”
林小月站在那里,脸色苍白,但眼神坚定。
她刚要开口——
会议室的门突然被推开。
镇纪委书记李文斌走进来,手里拿着一沓文件,身后跟着两个工作人员。
“等一下。”李文斌的声音打破了凝固的空气。
孙主任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