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科创中国)
佟振合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有机化学家,在超分子体系中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能量传递和化学转换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推动了我国光化学和物理有机化学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他不仅在科研中治学严谨、勇于创新,更是在生活中处处为他人着想,给予后辈源源不断的关爱。佟老师的学生们常常因为后者而身心受益,在科研中充满了能量与激情,从而更深刻地被前者所感染。本文透过佟老师与学生们相处的温暖点滴,传达师生之间那份深情厚谊。他如润物细无声般滋润、感染、引领着学生,使学生逐渐成长为像他一样德高望重的学者。
我 1996 年考入中国科学院,成为一名直博生,1997 年加入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现理化技术研究所前身之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佟振合课题组。一晃毕业多年,与我的导师佟振合老师又多了 20 多年的相处,自己当导师也已近 20 年,现在回想起佟老师对我的影响,又有了许多新的感悟。
1、给予学生“家”的温暖
记得很清楚,入研究所当天是佟老师 60 岁生日。佟老师邀请我和师兄们去他家里,一起吃披萨,聊天说笑。这次的聚餐似乎不知不觉中奠定了我在佟老师课题组求学生涯的基调——很浓厚的家庭氛围,宽松愉悦,还有佟老师笑声中都透出的山东人的宽厚。
“家”,是每次和同门师兄弟姐妹共同回忆读研往事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这种感受来源于佟老师把每一名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去关爱。逢年过节,他会请课题组的学生们吃饭,学生的配偶或男女朋友也都一起参加。他对每个学生的“家属”都了然于心,长期不见还会主动询问近况,关心备至。这种大家庭式的团聚,也让课题组成员之间早已超越了单一的学术关系,相互亲近了许多。
我的学生在毕业论文的致谢中说我像为她操心的老父亲,可是当年佟老师对我又何尝不是如此。聚餐时我在大吃大喝,佟老师在旁边乐呵呵地看着,仿佛老父亲得意于“傻儿子”的饭量,之后又忧心忡忡地让我控制体重;有阵子我嗓子总不舒服,佟老师知道后就去打听偏方,告诉我该怎么调理;和哪位女孩走得稍近,他闲时也会八卦,看看这傻小子是不是终于开窍了……
佟老师对学生这种父亲般的亲近并不会随着学生毕业而疏远淡化。我博士毕业后去法国巴黎做博士后,安顿好后的第 1 个周末,我辗转到巴黎中国城买到电话卡,站在街头电话亭,第 1 个电话打给父母报平安,第 2 个电话打给佟老师。他一听是我,第一句话就是:“宋恺,我想你呀!”远在异国他乡的我,听着分别才不过几天的声音,眼睛立刻模糊了。
慢慢地,我组建了家庭。每次和佟老师联系,他都要我转达对我爱人甚至岳父母的问候。这种亲情也一直延续到下一代,现在见面,还总要操心地问问孩子怎么样。一次,陪佟老师去他家附近办事,恰好到午饭时间,佟老师就带我去他常去的一家馄饨店。一餐吃完,他又特地多点了几盒馄饨,说是手工现包的,一定要我带回家煮给孩子尝一尝。那袋馄饨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2、宽以待人,为他人着想
佟老师对学生的好脾气是出了名的。这一方面来源于他温和包容的性格,面对年轻学生们的许多不懂事和调皮捣蛋,总是哈哈一笑,轻描淡写就抹了过去。
我读书时实验室办公条件艰苦,学生的办公桌和实验台都连在一起,所以周末经常去佟老师的办公室涮火锅,但佟老师从来没提过。现在想想,那羊肉味应该不能完全散掉吧。
有一次,周末我和两位师兄在佟老师办公室喝了啤酒,第2天上班就在办公室外听到佟老师喊:“这是哪个小子干的?”进去一看,佟老师正笑吟吟地手里捏着啤酒瓶盖儿。
佟老师的好脾气,另一方面源于他对学生人格的平等相待和尊重。从教几十年,学生百余人,他几乎从未对学生发过脾气或说过重话。听师兄师姐们讲,最严重的一次,是一位师姐的硕士论文没有好好写,佟老师生气不去吃饭,自己坐在办公室改论文。后来师姐买了面包,战战兢兢地给佟老师送进办公室,想必她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次的“惩罚”吧。
我当时也曾因为自己的任性,对佟老师当众布置的任务一口回绝,佟老师当着众人也只是嘿嘿一笑,说了声“这小子……”,便也没再强迫我。事后我有些不安,觉得不该在那么多人面前让佟老师下不来台。于是第2天找佟老师道歉,没想到他宽慰我,说是他欠考虑了,没有多想我的感受,反而向我道歉。
佟老师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但他却数十年一以贯之地谦逊待人,凡事总是先替别人考虑。他生怕给别人添一点麻烦,甚至有时我多等他一会儿,都会满口道歉。
2012 年,我陪他去外地某大学出差,最后一天早上他在酒店卫生间不小心摔了一下。当天开会他身体有些异样,却不让我声张,说只是有一点点疼。后来还是被当地的老师们看出来了,赶紧到学校附属医院检查,匆匆检查后医生说似乎也没大的问题。
后来在回京的火车上,他甚至连坐下站起都要我使劲儿架着他。我送佟老师回家后一再叮嘱他不舒服就去医院看,别着急上班。哪想第 2 天他就去单位了,可上了半天班又疼得受不了,被组里年轻老师硬带着去医院检查,才发现是肋骨骨裂,这才住院休养。去医院探望佟老师时,他还一再叮嘱千万别告诉当地大学的老师们,怕给他们增加思想负担。
3、对待学术有强烈的使命感
与宽以待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佟老师对科研的严谨与认真。回想起我读研期间写的几篇文章,说是修改,其实几乎是被佟老师重新写过。他不会直接说学生哪里写得不好,而是把满篇批红的纸质稿件交给我,让我自己好好读一下。我刚回国申请基金时也是这样,请他帮忙看的申请书同样是满篇批改,甚至连标点符号和一些口语化的词汇都被认真修改过。和师兄弟们聊起这件事,才知道他们也都有过大致相似的经历。
佟老师对科研、对工作更多的是一份赤诚。他爱好不多,想和他聊点儿科研之外的事情,一般是比较困难的。他在办公室似乎永远只有一个姿势,就是坐在大大的电脑屏幕前看文献、改文章,这可能也是他唯一喜欢做的事。每次去他办公室,隔着中间那张大大的、堆满了书和文献的办公桌,聊完正事,再寒暄一下家事,便匆忙告辞,不忍过多打扰他工作。
工作似乎永远无法让佟老师疲惫,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13年一起去比利时开国际光化学会议。回程航班抵达北京是早晨,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飞行,正当壮年的我都感觉十分疲乏,但年过七旬的佟老师却和我说他当天上午还要去北京大学开会。
几乎每一个和佟老师打过交道的后辈都会对他旺盛的精力、挺直的身板、洪亮的声音、豁达的性格称道不已。如果说这是他的“梁山血脉”所赋予的先天条件,作为学生,我更钦佩的是他深厚广博的基础知识功底、敏锐的科研思维和永不封闭固守的创新精神。
在光化学领域深耕数十年,在经典的光化学反应理论之外,他还创造性地引入超分子化学、限域体系,并很早就关注到如何开发环境友好的化学,后来他和我的师姐吴骊珠院士一起率领团队进军光催化降解水制氢这个崭新的领域,不断刷新光催化制氢效率的世界纪录,为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开辟新的道路。
有一段时间我受困于刚接手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去向佟老师讨教,耄耋之年的他虽然耳朵有点背,但思维极其敏捷,哪怕这个方向不是他最熟悉的光化学领域,仍然能迅速地帮我捋清一些关键的节点,令我叹服。
让我印象至深的还有佟老师对光化学这个领域的坚守和使命感。每次的光化学会议,他总是在第一排从头坐到尾,认真听每一个学术报告。
多年前,我和佟老师一起参加光化学相关会议,第一天会议结束后,他和我们几个学生聊天,脸上罕见地露出严峻之色。他说:“今天的一些报告我听了感觉不太舒服,有些老师怎么能把光化学教科书里早已存在的经典反应说成是自己的创新性进展呢?”
最后,他决定把自己原本的大会学术报告改成给会场的所有人重新讲一堂光化学课,从基础理论到经典反应。那天,看着老先生把一个又一个熟悉的光化学术语声音洪亮地再次阐述出来,感觉讲台上他高大挺拔的身影仿佛在发着光。
4、以身作则,默默感染
回想起在佟老师身边的所见所闻,很少想到“鞭策”这个词。他更多地是在身边感染你,在前方引领你,这是一种温和而强大的力量。所谓“言传身教”,他做得更多的是后2个字。他会做给你看,让你知道怎样是对的,怎样是好的。
毕业多年并已为人师的我,很感谢佟老师教会我:
如何平等待人,如何提携后辈;
如何关爱学生、包容学生、欣赏学生、鼓励学生,如何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对科研少些功利,多些好奇;
对科研不敢懈怠,不甘固守,勇于追求科研的至诚之道。
佟老师让我更加明白《礼记·中庸》里的那句话——“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5、启示
当今科研环境竞争异常激烈。一系列因素导致科研人员和学术机构面临巨大的压力。在这种环境下,导师往往更注重科研产出,以达到职称晋升、项目申请等目标,而忽视了对学生的长远培养和个性化指导,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功利化。
而研究生通常面临着高强度的工作量和巨大的职业不确定性。如果导师未能给予足够的关怀和理解,学生的负面情绪容易产生积累。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在求学过程中会遭遇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进一步导致师生关系疏离、紧张甚至敌对。
当前很多课题组存在的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不良师生关系,反映了现代科研环境中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如过度的学术竞争和就业压力、代际差异等。要改善这种现状,需要在学术体制、导师制度,甚至整个社会的就业环境等方面进行系统改进。
身为导师,应责无旁贷地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关爱、尊重、互信的师生关系,更好地引导年轻学子们顺利度过研究生这一科研启蒙阶段,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奠定坚实的“精神地基”。笔者谨以对自己导师育人方式的感悟和感谢,希望与各位导师同仁共勉。
本文作者:宋恺
作者简介:宋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仿生光学材料。
文章来源:宋恺. 2024年10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记我的老师佟振合院士[J]. 科技导报, 2025, 43(16): 142-144.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