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01
我叫林谦,三十二岁。
那天,我走进“辉煌国际”这家外贸公司的面试间时,老板陈总正斜倚在他那张据说从意大利进口的、价值不菲的真皮老板椅上,把玩着一支刚刚点燃的古巴雪茄。
他大约四十多岁的年纪,梳着油光锃亮的大背头,一身剪裁合体的名牌西装,手腕上那块金光闪闪的劳力士“大金劳”,彰显着他引以为傲的“成功人士”身份。
面试一开始,陈总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他没有说一句中文,而是全程用他自认为非常流利、实则口音浓重、语法错误百出的商务英语,向我提问。
“喔凯,林,噗利斯,特尔米,啊抱特,要儿,沃克,艾克丝皮里尔恩斯。”(Okay, Lin, please tell me about your work experience.)
他一边说,一边得意地晃动着手里的雪茄,让那昂贵的烟雾在房间里弥漫开来,眼神里充满了自我欣赏和对我的审视。
他身边的HR,一个妆容精致、看起来刚毕业没多久的年轻女孩,则在一旁拼命地点头,脸上带着崇拜的表情,仿佛在欣赏一场精彩绝伦的脱口秀。
我没有被他的气势吓倒,也没有试图去迎合他。
我只是平静地坐在他对面,背脊挺直,双手自然地放在膝上,全程用标准、清晰、不疾不徐的中文,回答他的每一个问题。
“陈总,您好。我过去的工作经验,主要集中在跨国市场的风险评估和新兴市场的战略分析领域,曾独立负责过对东南亚地区三个国家的投资可行性报告,也参与过对南美洲……”
我每回答一句,陈总的眉头就皱深一分。
![]()
很显然,我的“不配合”,让他感到很不悦。
他享受的是那种用外语构建起来的、居高临下的优越感,那种用语言壁垒碾压求职者的快感。
而我,却让他这种快感,无处施展,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终于,他忍不住了,将雪茄在烟灰缸里狠狠地摁灭,用一种带着几分轻蔑和极度不耐烦的语气,切换回了中文。
“行了行了,别说那些没用的了。直接说一下你的外语能力吧。我再强调一遍,我们公司,是一家国际化的公司,不会说外语的人,我们是绝对不要的。”
他刻意在“国际化”和“绝对”这两个词上,加重了读音,仿佛在提醒我,我之前的表现是多么不合时宜。
我看着他,神态自若,脸上依旧挂着一丝礼貌而又疏离的微笑。
“只懂中文。”
我平静地,说出了这四个字。
空气,仿佛在这一瞬间凝固了。
陈总脸上的表情,像是吞了一只苍蝇,精彩至极。
他愣了几秒钟,随即,从喉咙里,发出一声毫不掩饰的嗤笑。
“呵。”
他转过头,不再看我,而是对身边的HR,用一种半开玩笑半嘲讽的语气说道。
“现在是什么人,都能往我们辉煌国际投简历了?人事部是怎么筛选的?这种连基本要求都达不到的人,也拉来浪费我的时间?”
然后,他对我挥了挥手,像打发一个上门推销的。
“行了,你先回去等通知吧。你的简历……先放着,要是实在找不到人了,再让你来。”
那一天,我走出了辉煌国际的大门。
我本以为,这次荒唐的面试,已经画上了一个句号。
可没想到,三天后,我竟然接到了那家公司HR的电话。
电话那头,女孩的声音有些不好意思,也带着一丝同情。
“林先生,您好……那个……陈总说,我们公司档案管理部门,正好缺个人手,主要负责整理一些旧文件,工作很清闲,问您愿不愿意来……”
我明白,这是一种施舍,也是一种羞辱。
在陈总看来,我这种“不懂外语”的人,只配去做那种最没有技术含量、最清闲也最没前途的工作,像个养老的闲人。
我没有犹豫。
“好,我愿意。”
02
就这样,我,林谦,一个精通包括德语、日语、阿拉伯语在内十国语言的语言天才,一个拥有海外顶尖商学院金融和心理学双博士学位的人,成了辉煌国际档案管理部门的一名普通职员。
我的工作,就是每天面对着一排排积满灰尘的铁皮柜,整理那些早已过时发黄的旧文件。
我成了这家公司里,最没有存在感的“隐形人”。
公司的同事,大多是些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其中不乏一些有着海外留学背景的“海归”。
他们每天穿着光鲜亮丽的职业装,踩着价格不菲的高跟鞋,在办公室里穿梭,嘴里夹杂着各种蹩脚的、中英混杂的句子,以此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嘿,杰西卡,这个case的presentation,你今晚能赶出来吗?deadline就在明天了。”
“哦,我的天,这个客户太crazy了,他的offer,简直unbelievable!我们必须开个meeting,好好brainstorming一下。”
而他们的老板陈总,则非常享受这种虚假的“国际化”氛围。
他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在公司里巡视,然后用他那蹩脚的英语,和员工们进行一些毫无营养的对话,并以此为傲。
我从不参与他们任何的讨论。
每天,我只是默默地,在我的档案室里,做着我的整理工作。
![]()
我将那些在别人看来早已是废纸的旧合同、旧报表、旧邮件,分门别类,重新归档,建立索引。
我像一个最耐心的猎人,从这些蛛丝马迹中,观察着这家公司的一切。
我看到了公司的浮夸风气,看到了那些所谓的“外语精英”们,是如何用翻译软件,炮制出一封封辞藻华丽却言之无物的商务邮件,去吹捧那个同样虚荣的老板。
我也看到了,陈总为了维持这种虚假的繁荣,为了让公司的账面看起来更漂亮,在财务报表上,做了多少见不得光的手脚。
我还看到了,公司里那些真正有能力、踏实肯干,却因为不擅长言辞、不懂得拍马屁而被边缘化的老员工,眼中那深深的无奈和失望。
我将所有我-认为有用的信息,都默默地,记在了心里,并整理成了一份份绝密的电子文档。
我不是在蛰伏。
我是在布局。
我在等待一个时机,一个能让我彻底掌控局面,将所有魑魅魍魉一网打尽的时机。
而这个时机,很快就来了。
近半年来,由于国际市场环境的剧烈变化,和陈总几次刚愎自用的错误决策,辉煌国际的业绩,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
公司的资金链,开始变得异常紧张,甚至到了拖欠供应商货款的地步。
为了向董事会交差,为了“降本增效”,陈总决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裁员。
他美其名曰:“优化国际化人才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让公司轻装上阵。”
在裁员动员大会上,陈总亲自主持,意气风发。
他站在台上,用他那极具煽动性的语言,向员工们描绘着公司未来的宏伟蓝图。
然后,话锋一转,开始了他的“优化”动员。
“我们辉煌国际,要做的是顶级的、国际化的生意!所以,我们需要的是顶级的、国际化的人才!”
他的目光,像巡视的将军,扫过台下的每一个人。
“那些跟不上公司发展步伐的,那些不具备国际化视野的,那些连一句外语都说不溜的,留在这里,只会消耗公司的资源,拖累我们前进的脚步!”
他说到这里,故意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寻找一个可以杀鸡儆猴的“反面典型”。
他的目光,穿过人群,最终,精准地,落在了坐在最后排角落里,正在默默喝茶的我身上。
他冷笑一声,毫不避讳地,直接点出了我的名字。
“比如说,我们公司档案室的那个林谦!当初不知道人事部门是怎么招进来的,一个只会说中文的人,每天的工作就是喝茶看报,无所事事!留着他,简直是拉低我们公司的国际形象!”
“这种员工,第一个开掉!”
会议结束后,一份由陈总亲自拟定的裁员名单,下发到了公司所有高管的邮箱里。
我的名字,赫然在列,排在第一位。
更具讽刺性的是,在我的名字后面,还被陈总用醒目的红笔,亲手加了一句批注。
——“外语能力为零,无任何培养价值,对公司毫无贡献,建议立刻辞退,以儆效尤。”
03
裁员的消息,像一颗炸弹,在公司里炸开了锅。
被列入名单的人,人心惶惶,愁云惨淡,四处托关系,希望能保住饭碗。
而那些幸免于难的“精英”们,则弹冠相庆,甚至对我这个“首当其冲”的倒霉蛋,投来了毫不掩饰的鄙夷和嘲笑的目光。
在茶水间,我听到他们不止一次地议论。
“早就该把他开掉了,一个管档案的,每天跟个大爷似的,什么活都不干,纯粹是占着茅坑不拉屎。”
“就是,每次看到他那张死气沉-沉的脸,我就烦。一点都没有我们公司该有的活力和精英范儿。”
“听说他是走了后门进来的,现在后台倒了,可不就第一个被清算嘛。活该!”
我将这些风言风语,都听在耳里,却置若罔闻。
我依旧每天准时上下班,整理我的档案,喝我的茶,仿佛那份裁员名单上,写的不是我的名字。
我的平静,在旁人看来,是一种自暴自弃的麻木,是即将被淘汰者的最后挣扎。
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在等什么。
我在等,那阵能将所有虚伪和浮夸都吹散的,真正的狂风。
暴风雨,总是在最平静的时候,降临。
就在裁员名单公示的第三天。
![]()
一个足以改变辉煌国际命运的消息,如同一道惊雷,从天而降。
一个横跨欧洲、中东和亚洲的超级财团——“环球资本”,突然通过官方渠道,向辉煌国际,抛来了橄榄枝。
他们看中了辉煌国际在国内市场的一项独家代理权,以及其背后庞大的供应链网络,准备与其展开深度合作,共同开发一个全新的能源项目。
据初步估算,这个项目的总价值,高达数亿,甚至可能上十亿。
这个消息,让濒临破产的辉煌国际,瞬间看到了起死回生的希望。
陈总更是欣喜若狂,他觉得,这是他时来运转,证明自己能力,大展宏图的绝佳机会。
他立刻叫停了裁员计划,并召集了公司里所有的“精英”,成立了最高规格的项目攻坚小组,由他亲自挂帅。
可他很快就发现,这块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烫手得让他根本无法下咽。
对方的条件,极为苛刻。
财团方面要求,所有的前期沟通文件、技术资料和法律文书,都必须使用他们指定的多种语言,以便于他们全球各地的法务和技术团队,同时进行审核。
而这些语言,千奇百怪。
其中,包括严谨复杂的德语,晦涩难懂的日语,和连很多专业翻译都不甚了解的、带着浓重地方口音的阿拉伯语。
陈总手下的那群“外语精英”们,瞬间傻了眼。
他们那点只会说“Oh my god”和“Unbelievable”的塑料英语,在这些专业而又复杂的文书面前,简直就像是小学生在面对微积分。
他们连夜加班,焦头烂额,靠着各种在线翻译软件,东拼西凑,好不容易赶出了一份初步的反馈意见。
结果,提交上去不到半个小时,就被对方的助理,用一封极其严厉的邮件,劈头盖脸地驳了回来。
邮件上,只有一句话。
“贵司的专业水准和沟通效率,令人感到极度的失望。”
辉煌国际,在第一轮的交锋中,就被打得溃不成军,颜面尽失,濒临出局。
陈总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办公室里,团团转。
他知道,如果抓不住这次机会,等待他的,只有破产清算,和董事会的怒火。
他把所有的“精英”都召集起来,骂了个狗血喷头,却于事无补。
就在他急得火烧眉毛,近乎绝望的时候。
财团的最高助理,发来了最后一封,堪称“最后通牒”的邮件。
这封邮件的内容,非常简单,也异常地诡异。
它是用最纯正、最地道的中文写的。
“陈总:”
“我们老板,对贵司近几日的沟通效率,感到非常失望。”
“但他念及旧情,愿意再给贵司最后一次机会。”
“他决定,只给我们财团内部,指定的唯一负责人‘Lin Qian’先生,十分钟的考虑时间。”
“十分钟内,如果‘Lin Qian’先生确认接手此项目,项目将继续推进。否则,贵我双方的合作,将永久终止。”
“此为最终决定,无需回复。”
04
“Lin Qian”?
陈总看着邮件上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先是茫然。
这是谁?
我们公司,有叫这个名字的外国人吗?
他下意识地,将这个名字,在脑海中,与公司里那几个他高薪聘请来的外籍顾问的脸,一一对应。
都不对。
就在这时,站在他身旁的人事总监,那个当初面试我时在场的小姑娘,脸色“唰”地一下,变得惨白。
她颤抖着,伸出一根手指,指向了陈总桌面上,那份她刚刚打印出来的、准备正式发布的裁员公告。
![]()
公告名单的第一个名字,赫然正是——
林谦!
“陈……陈总……”人事总监的声音,抖得像风中的落叶,“Lin Qian……就是……就是他……”
陈总的大脑,在一瞬间,彻底宕机!
他猛地抢过那份裁员公告,死死地盯着“林谦”那两个字,又看了看邮件里的“Lin Qian”。
巨大的荒谬感和一种无法言喻的恐惧感,像两只无形的大手,狠狠地扼住了他的喉咙,让他几乎无法呼吸。
怎么可能是他?!
怎么可能会是那个只会说中文、毫无价值、被他第一个点名开除的档案管理员?!
前一秒,他还在批注,这个人“无任何培养价值”。
下一秒,这个人,就成了决定公司生死存-亡的唯一救星?
这世上,还有比这更讽刺,更打脸的事情吗?!
会议室里,所有的高管,也都惊得目瞪口呆,面面相觑。
“不可能!一定是搞错了!同名!绝对是同名!”一个副总失声叫道。
陈总却像疯了一样,他一把抢过人事总监手中的电话,翻找出我的号码。
“快!给他打电话!立刻!马上!”他嘶吼着。
他的手,因为极度的紧张和恐惧,而剧烈地颤抖着,连拨号键都按了好几次才按对。
电话,拨通了。
听筒里,传来一阵阵“嘟——嘟——”的忙音。
那一声声规律的声响,在死一般寂静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清晰,也格外漫长。
每一声,都像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击在在场每一个人的心脏上。
一声,两声,三声……
林谦,就是不接。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
邮件里说的,十分钟的期限,像一把悬在所有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即将落下。
陈总的额头上,布满了豆大的汗珠,后背的衬衫,早已被冷汗浸透。
他的脸色,由红转白,又由白转青。
五分钟过去了……
七分钟过去了……
九分钟过去了……
就在最后一分钟,即将耗尽。
就在陈总因为巨大的压力和绝望,双腿一软,快要瘫倒在地的时候。
电话那头,“咔哒”一声,被接通了。
“喂?”
一个平静得不带任何感情的、熟悉的声音,从听筒里传了出来。
是林谦!
![]()
陈总像是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溺水者,他用尽了全身所有的力气,对着话筒,颤抖地、歇斯底里地喊道:
“林谦!林谦!你在哪儿?!快!快回公司!出大事了!那个环球资本的项目……”
他的话,没能说完。
我的一句话,让他瞬间脸上的所有表情,瞬间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