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歼-35隐身战斗机的弹舱缓缓开启,露出精心设计的LD-8A空对地导弹时,中国在空中力量建设上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美媒《军事观察》表示,这将是一款专为第五代战机内部弹舱优化的小型化导弹,其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在战机与武器系统整合上取得突破,更意味着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同时量产两种五代机并配备先进反辐射能力的国家。
在歼-20负责夺取制空权的同时,歼-35凭借其多用途特性,正在构建中国版的"防空压制"体系。
(图1)
![]()
歼-35与LD-8A的组合(图1)绝非简单叠加。这款导弹的小型化设计充分考虑了隐身战机的内部空间限制,既保持了隐身外形,又确保了对地打击能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LD-8A很可能具备反辐射功能,能够自动追踪并摧毁敌方雷达信号源。这种能力在现代空战中至关重要,它使得战机能够在敌方防空系统的探测范围外实施精确打击,大幅提升了生存能力和打击效率。
对比美俄两国在同类武器研发上的困境,中国的进展尤为引人注目。美国的F-22由于早期设计定位和预算限制,至今仍只能使用小型炸弹执行对地任务;F-35计划配备的AGM-88G反辐射导弹则因技术问题推迟了十余年。
俄罗斯的苏-57虽然号称第五代战机,但在反辐射导弹研发上进展缓慢,这一点在俄乌战争中暴露无遗——俄罗斯空军由于缺乏有效的防空压制能力,在面对乌克兰防空系统时显得束手束脚。
(图2)
![]()
中国能够在这个领域取得领先,源于其清晰的战略规划和持续的投入。
与美俄在冷战结束后放松相关研发不同,中国始终将突破敌方防空体系作为重点发展方向。这种战略聚焦在台海背景下显得尤为明智。台湾长期依赖"天弓"等陆基防空系统(图2)来弥补其战机数量的不足,一旦这些防空节点被摧毁,整个防御体系将陷入瘫痪。
回顾以往,防空压制能力往往决定着空战的成败。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凭借F-117隐身战机和"哈姆"反辐射导弹的配合,在开战初期就基本摧毁了伊拉克的防空体系。
相反,在当前的俄乌冲突中,俄罗斯由于缺乏有效的防空压制手段,其苏-34战斗轰炸机屡遭乌克兰便携式防空导弹击落。这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显然已被中国军方充分吸收。
歼-35配备LD-8A的出现,正在改变亚太地区的军事平衡。对美国及其盟友而言,这意味着他们长期以来依赖的防空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图3)
![]()
特别是在台海方向,解放军现在具备了在冲突初期就迅速瘫痪台湾防空网络的能力,这将极大削弱台湾的持久防御能力,同时提高美军介入的门槛(图3)。
这种能力提升还辐射到更广阔的地缘政治格局。在南海和东海争端中,中国增强的防空压制能力将成为重要的战略筹码。对日本、菲律宾等美国盟友来说,他们不得不重新评估现有防空体系的可靠性,并考虑投入更多资源进行升级改造。
中国在五代机反辐射能力上的突破,不仅体现了其在军事科技领域的进步,更反映了其以实战需求为导向的建军思路。当美军还在为F-35整合新型导弹而苦恼时,中国已经将这种能力付诸实践。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技术上,更体现在将技术转化为战斗力的效率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