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个办公室都有几个神秘角落:
一起点外卖的小圈子
每天准时在茶水间碰头的小组
开会时总会互相递眼神的一对人马
你以为他们是亲密战友,
其实他们只是——建立了一种共患难型关系。
这不是友情,这是结盟;
这不是文化氛围,这是一种低配版的职场避震系统。
01|不是他们感情好,是他们都不想死得太快
职场里,小团体的形成方式从不复杂:
一起加过班 → 形成战友情
一起被骂过 → 结成命运共同体
一起被领导搞过 → 建立地下互助小联盟
他们彼此不一定喜欢,
但非常明白一件事:
在这个部门里,没队友,活不过三轮项目复盘。
02|团体的意义,不是取暖,是分锅
当一个项目开始出问题,
最容易死的,是那个独来独往的人。
但如果你有小团体,事情就变了:
锅可以快速甩出去:“这部分不是咱这边写的哈”
意见可以协同传达:“其实我们都有这个感受”
群里不敢吱声,私下小群一顿输出:“他是不是疯了?”
表面和谐,私下集体情绪垃圾站。
这是现代职场的自保逻辑——不站队,就会被当地板。
03|小团体的最大作用,是让你“不孤军奋战”
你有没有经历过下面这些场景:
被老板diss完,在工位上强撑,结果一条微信跳出来:“你没问题,他今天发疯了。”
开会被cue到,没人帮你解围,下班后小群里炸锅:“这活根本不归你!”
你说方案有问题,群里没人吱声,小群立刻刷屏“同意”+“我也觉得”+“牛啊说得太好了!”
你不是需要朋友,
你是需要被共情、被缓冲、被证明不是你一个人觉得不对劲。
小团体不是情感港湾,
是一个“你没疯”的证据生成器。
04|有些人表面扎堆,内心算得飞起
不要以为加入小团体的人都真情实感。
很多时候,这是“策略性结盟”:
有人靠拢“领导旁边的人”,保命加提速
有人靠刷存在感,让自己不会被轻易开刀
有人是夹在不同小团体之间当“缓冲地带”,谁出事都先不炸自己
他们表面一起打车、一起吃饭、一起骂老板,
其实早就在心里建好了“撤退路线”。
你以为是桃园三结义,实际是兵力分配战术。
05|那些不混圈的人,活得也没多清白
“我就喜欢独来独往。”
“我不上那些小群。”
“我不参与办公室政治。”
但你发现:
升职的时候,你的信息滞后
分锅的时候,没有人为你发声
项目开会,没人站在你这边说一句“其实他早就提醒过了”
不是你高冷,是你失去了在系统里托底的网络缓冲。
结尾:
你以为你在结交朋友,
其实你在构建一套“发生问题时不至于你自己扛全部”的应急机制。
在职场,小团体不一定可靠,
但在一个出事只认“谁说话响”的地方,
有几个帮你说“他没错”的人,
就已经是最大职场幸运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