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您还是回去吧,我们这边人多,您一个人吃不习惯。"
儿子志强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在刚进门的老赵头上。客厅里十个人围着大桌子,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已经摆好,可没有他的位置。
老赵提着两袋年货,站在门口愣了半天。
01
老赵今年七十二了,本想在自己家过年,可大嫂去世后,家里冷清得像冰窖。邻居王婆劝他:"老赵啊,你一个人过什么年,去儿子家热闹热闹。"
想起大嫂在世时,每年年三十她都会张罗一桌好菜。红烧肉、糖醋鱼、白切鸡,还有她亲手包的饺子。那时候家里虽然不富裕,但有烟火气,有说有笑。
大嫂走了快半年了,老赵学着自己做饭,可总是咸淡不均。有时候炒个青菜都能糊锅,更别说包饺子了。除夕夜一个人对着电视吃泡面,想想都觉得凄凉。
"还是去志强家吧。"老赵这样想着,特意去菜市场买了儿子爱吃的酱肘子,还有孙女喜欢的进口车厘子。花了三百多块钱,心疼是心疼,但想着一家人团圆,也值了。
志强的媳妇小丽之前还打过电话,说让他过来一起吃年夜饭。电话里她声音挺热情:"爸,您别一个人过年了,来我们家,孩子们都想您了。"
老赵当时心里暖暖的,觉得儿媳妇还是挺孝顺的。他早早就洗了澡,换上那件只在过年才穿的深蓝色中山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还刮了胡子。
路上遇到老邻居,人家都夸他今天看起来精神。老赵乐呵呵地说:"去儿子家过年呢,一家人团圆。"
谁知道到了门口,看到的却是这幅场面。客厅里坐满了人,小丽的父母、弟弟弟媳、还有她侄子侄女,一大家子热热闹闹。桌上的菜品丰盛,有海鲜有肉菜,明显是按十个人的分量准备的。
可就是没有他的位置。
02
其实早在十年前,老赵就察觉到儿媳妇对自己的态度有些微妙。
那时候志强刚结婚,小丽表面上对老赵很客气,叫得也甜:"爸,您坐,您休息。"可老赵总觉得她笑得有些勉强,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情愿。
有一次老赵无意中听到小丽在厨房里跟她妈妈打电话:"妈,您说我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天天伺候老人,连个私人空间都没有。"
老赵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但他没说什么。大嫂总是劝他:"人家小夫妻刚结婚,需要适应,你别太敏感。"
后来孙女出生了,小丽坐月子,老赵和大嫂轮流照顾。洗尿布、熬小米粥、半夜起来冲奶粉,两个老人忙得团团转。那时候小丽倒是对他们客气了不少,还会说些感谢的话。
可孩子大了以后,矛盾就逐渐显现了。小丽嫌老赵看电视声音大,嫌他咳嗽声重,嫌他吃饭时的习惯不好。有时候老赵想跟孙女玩一会儿,她也会找理由把孩子带走。
最让老赵难受的是去年春节。他在儿子家住了三天,小丽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第三天晚上,她终于忍不住了:"爸,您看是不是回自己家住比较好?我这边要上班,照顾不周。"
志强在旁边也不敢说什么,只是低着头玩手机。老赵知道儿子夹在中间为难,就主动提出回去了。
大嫂当时还安慰他:"儿媳妇工作压力大,你别往心里去。"可老赵心里明白,小丽就是不想跟他们这些老人住在一起。
现在大嫂走了,老赵本以为儿子会接他过去住一段时间,至少过年这几天能在一起。谁想到,连年夜饭都要被拒之门外。
03
门口的冷风吹得老赵直哆嗦,可他心里比外面还冷。
志强看到父亲拎着大包小包站在门口,表情有些尴尬:"爸,您怎么不提前打电话?我们这边今天人多,实在坐不开。"
"我...小丽不是让我过来吃年夜饭吗?"老赵的声音有些颤抖。
客厅里传来说笑声,小丽的父母正在夸赞菜品:"这红烧肉做得真好,比饭店的还香。"小丽笑得很开心:"都是我早上起来慢慢炖的,用了两个小时呢。"
老赵听着这些声音,心里五味杂陈。同样是父母,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志强的儿子,老赵的孙子小宇跑过来,奶声奶气地叫:"爷爷!"伸手要抱抱。老赵心里涌起一阵暖流,弯腰抱起孙子。
可小丽马上走过来,从老赵怀里接过孩子:"小宇,爷爷今天有事,不能陪你玩。"然后对老赵说:"爸,要不您先回去,改天我们再聚?"
"改天再聚?"老赵重复着这四个字,心里苦笑。什么时候和自己儿子见面都需要预约了?
他看了看客厅里热闹的场景,再看看志强低着头不敢看他的样子,心里的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
"行,那我就不打扰了。"老赵努力保持着最后的尊严,把手里的年货放在门口的鞋柜上:"这些是给孩子们买的,你们收着。"
转身要走时,他又回头看了一眼。客厅里灯火通明,一家人其乐融融。而他,就像一个多余的人,连门都进不去。
04
回到家里,老赵坐在空荡荡的客厅里,看着墙上和大嫂的合影发呆。
照片是去年春节拍的,大嫂笑得很开心,搂着他的胳膊。那时候她身体还算硬朗,只是偶尔咳嗽几声。谁想到几个月后就查出了肺癌晚期。
大嫂临终前拉着他的手说:"老赵,我走了以后,你要好好照顾自己。志强虽然不常来看我们,但心里还是有我们的。"
可现在看来,儿子心里到底有没有他,老赵真的不确定了。
他想起小时候志强生病,自己背着他跑了三个小时山路送到县医院。想起志强考大学时,自己卖了家里仅有的一头猪给他交学费。想起志强结婚时,自己把积攒了半辈子的钱都给了他买房子的首付。
可现在呢?连年夜饭都没有他的位置。
电视里正在播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说着喜庆的台词,演员们载歌载舞。可这些热闹都跟老赵无关,他觉得自己像是被这个世界遗忘了。
冰箱里还有昨天买的速冻饺子,老赵起身去厨房煮了一碗。一个人吃着没有任何味道的饺子,听着窗外偶尔传来的鞭炮声,眼泪不争气地掉了下来。
他拿出手机,想给志强发个信息,可写了删,删了写,最后什么都没发。
七十二岁的老人,在这个本该团圆的夜晚,独自面对着满屋子的寂静和一颗破碎的心。
05
除夕夜后的第二天,老赵一直在等志强的电话或者信息,可什么都没有。
第三天,第四天,依然如此。
到了初五,老赵终于忍不住,主动给志强打了电话。
"志强,你们这几天过得怎么样?"
"挺好的,爸,您呢?"志强的声音听起来很匆忙,背景里有电视声和小孩的笑声。
"我也挺好。那天的事...你别往心里去,我知道你们有客人。"老赵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轻松。
"爸,那天确实不好意思,人太多了。等过段时间,我们单独聚聚。"
又是过段时间。老赵心里叹了口气:"行,你忙吧。"
挂了电话,老赵忽然想起什么,翻出了一张发黄的照片。那是志强五岁时的照片,小小的人儿骑在他肩膀上,笑得很灿烂。那时候志强最喜欢的就是让爸爸抱,睡觉都要拉着他的手。
现在这个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而他这个父亲,似乎已经成了负担。
正想着,门铃响了。老赵以为是志强来了,激动地跑去开门。可门外站着的是邻居王婆。
"老赵,听说除夕夜你没在儿子家吃饭?"王婆关切地问道。
老赵不想让人看笑话,勉强笑了笑:"人多坐不下,我就回来了。"
"哎呀,这怎么能行?你一个人过年多冷清。要我说,你就应该直接住在儿子家,哪有父亲在门外站着的道理。"
王婆的话让老赵心里更加难受。是啊,哪有父亲被挡在门外的道理?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送走王婆后,老赵坐在沙发上,忽然听到楼下传来熟悉的声音。他趴到窗台上一看,正是志强带着老婆孩子从楼下走过。
老赵的心跳加速,以为儿子是来看他的。可等了半天,也没听到敲门声。他又看向窗外,发现志强一家已经上了车,准备离开。
老赵急忙跑到阳台上,大声喊:"志强!志强!"
可车子已经发动了,音响声盖过了他的喊声。志强一家人有说有笑地开车离开了,完全没有注意到楼上的老父亲。
看着儿子的车子消失在街角,老赵愣住了。原来志强就住在楼下,可他从来没想过上楼看看自己的父亲。
这一刻,老赵终于明白了什么叫绝望。
06
就在老赵以为这个年就要这样过去的时候,初六的早上,志强居然主动给他打来了电话。
"爸,您在家吗?我想上去坐坐。"
老赵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在在!你快上来!"
十分钟后,志强敲响了门。老赵激动得手都在发抖,赶紧去开门。
可当门打开的那一刻,老赵看到的不只是志强,还有一个陌生的中年男人。
"爸,给您介绍一下,这是李经理,我们公司的领导。"志强的笑容有些不自然。
李经理客气地握了握老赵的手:"老爷子您好,打扰了。"
老赵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但还是热情地招呼他们进屋:"快坐快坐,我去给你们泡茶。"
在厨房泡茶的时候,老赵听到客厅里传来谈话声。李经理正在夸赞房子的位置和装修:"志强,你爸这房子位置真不错,南北通透,采光也好。现在这个地段,市价得两百多万吧?"
志强的声音有些紧张:"差不多吧,我爸一个人住着也浪费。"
"是啊,老人年纪大了,一个人住不安全。要我说,还是住养老院好,有专人照顾,还有老伙伴聊天。"
老赵端茶的手一抖,差点把茶壶摔了。他忽然明白志强今天为什么要带这个李经理来了。
07
老赵强撑着笑容把茶端到客厅,李经理接过茶杯,继续着刚才的话题:"志强跟我说,您最近身体不太好,一个人生活确实不方便。"
"我身体挺好的。"老赵努力保持着平静。
"爸,您就别逞强了。上次您不是还摔了一跤?"志强避开父亲的眼神,"李经理介绍的那家养老院很不错,环境好,服务也周到。"
李经理点头附和:"是的,老爷子,现在的养老院跟以前不一样了。有专业的医护人员,一日三餐有人做,还有各种娱乐活动。比一个人在家强多了。"
老赵终于明白了。志强不是来看他的,是来劝他搬走的。而这个李经理,恐怕是来看房子的。
"这房子你们打算怎么办?"老赵直接问道。
志强脸红了,支支吾吾地说:"爸,我们也是为了您好。这房子空着也是空着,如果能处理了,给您在养老院交费用,不是挺好吗?"
"处理了?"老赵重复着这三个字,心里五味杂陈。这是他和大嫂住了三十年的家,承载着他们所有的回忆。志强居然说要"处理了"。
李经理看出气氛有些尴尬,主动开口:"老爷子,我们公司正好有个项目需要这样的房子。价格绝对公道,比市价还高一些。"
原来如此。老赵终于明白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志强要他搬进养老院,然后把房子卖给这个李经理。一举两得,既解决了"赡养"问题,又能得到一笔钱。
"志强。"老赵的声音很平静,"你是我儿子。"
"爸..."
"你小时候生病,我背你走了三个小时山路。你上大学没钱,我卖了家里的猪。你结婚买房,我把棺材本都给了你。"老资的声音开始颤抖,"可现在,你要把我送到养老院去,把我和你妈住了三十年的房子卖掉。"
客厅里安静得可怕,李经理尴尬地看看手表:"要不我先走?"
"不用。"老赵看着志强,"你们的意思我明白了。"
08
志强走后,老赵一个人坐在客厅里,看着墙上和大嫂的合影。
照片里的大嫂笑得那么开心,如果她知道儿子要把自己送进养老院,把他们的家卖掉,会有多伤心。
老赵起身走到阳台上,看着楼下车水马龙的街道。这里是他和大嫂奋斗了半辈子才买下的房子,每一个角落都有他们的回忆。客厅里的那张沙发,是大嫂挑了好久才买的。厨房里的那套碗筷,是他们结婚时的嫁妆。
可这些在志强眼里,都成了可以"处理"的东西。
老赵想起昨天晚上做的一个梦。梦里大嫂还活着,正在厨房里忙活年夜饭。志强带着孙子回来了,一家人围着桌子吃饭,说说笑笑。那种温暖的感觉,让老赵不愿意醒来。
可醒来后面对的,却是冰冷的现实。
手机响了,是志强发来的信息:"爸,您好好考虑一下。那家养老院真的很不错,我带您去看看?"
老赵看着这条信息,忽然笑了。笑得很苦,很无奈。
他给志强回了一条信息:"不用了。你的孝心我收到了。"
发完信息,老赵关掉了手机。他决定不再等待,不再期待。一个七十二岁的老人,也该学会独立生活了。
就像大嫂临终前说的那样:好好照顾自己。
至于这个房子,至于养老院的事,都随志强去吧。反正在儿子心里,他已经不再重要了。
夕阳西下,老赵坐在阳台上,看着远山如黛。心里虽然孤独,但也释然了。人生就是这样,有聚有散,有得有失。
唯一不变的,是要保持自己的尊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