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纽约选出了个“社会主义”小哥,把民主党和共和党都吓出了原形

0
分享至


纽约这地方,从来不缺惊世骇俗的新闻。但这次不一样,34岁的穆斯林移民之子、说唱歌手出身的佐赫兰·马姆达尼,带着"民主社会主义者"的标签,把市长宝座给拿下了。

这事儿有多离谱?这么说吧,他赢了200万选民的心,却同时让共和党建制派和民主党建制派恨不得他明天就下台。特朗普骂他"共产主义疯子",自己党内的参议院领袖查克·舒默连假装支持都懒得装。马斯克和特朗普宁可去挺那个性骚扰丑闻缠身的科莫,也不愿正眼瞧他一下。

一个"社会主义者"怎么就在纽约赢了?

马姆达尼的打法简单粗暴:租金冻结、免费地铁、免费托儿所、全民医保、20万套保障房,钱从哪儿来?让华尔街那帮"有产者"大出血。他对着满场年轻人喊:"特朗普给你们的只有空头支票,我能给真的。"


这话扎心就扎心在,它是对的。

纽约是什么地方?全球资本主义的耶路撒冷,华尔街的梵蒂冈。但同时,它也是美国贫富差距最大的城市,年轻人一个月工资一半交房租,另一半交给地铁和托儿所。马姆达尼没玩虚的,直接对准了这座城市的死穴:你们不是觉得活得憋屈吗?行,我把刀对准那些让你们憋屈的人。

但他赢归赢,两边的反应却精妙地暴露了美国政坛最真实的怂与坏。

民主党的虚伪:宁可输给特朗普,也不能让"自己人"赢了

民主党高层对马姆达尼的态度,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你已经赢了,但我们还是希望你输。

为什么?因为马姆达尼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民主党过去四十年路线的啪啪打脸。

这个党早就不是罗斯福那个代表工人阶级、工会和少数族裔的党了。从克林顿开始,到奥巴马,再到拜登,它一步步变成了全球化精英的利益代言人。嘴上喊着"多样性""气候变化""跨性别权利",背地里和华尔街、硅谷勾肩搭背。

它宁愿推举希拉里、拜登、哈里斯这种要么丑闻缠身要么能力欠奉的候选人,也不愿意提一个真正为工人阶级说话的人。为什么?因为真要动了财富再分配的念头,那些大金主爸爸们会第一个翻脸。


马姆达尼说要向富人征税,免费给穷人看病坐车。这话在民主党听来,比特朗普的"让美国再次伟大"还刺耳。特朗普至少还在他们的舒适区——文化战争、身份政治,这些把戏民主党玩得比谁都溜。但马姆达尼直接掀了桌子:别TM扯那些虚的,咱们就谈钱。

所以舒默们冷眼旁观,心里算盘打得精:让你个小年轻上去折腾,纽约财政那50亿债务能压死你,州政府能卡死你,媒体能骂死你。等你失败了,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看吧,极左路线行不通。"

他们宁可输给特朗普,也不能让马姆达尼这种人开了改革的先河。因为输给特朗普,输的只是选举;让马姆达尼赢了,输的是整个党安身立命的根基——大金主们的信任。

共和党的黔驴技穷:除了扣"共产主义"帽子,还会啥?

共和党这边就更搞笑了。特朗普一马当先,"共产主义疯子"的帽子张口就来。各种右翼媒体跟上,"恐怖分子同情者""反犹主义者"的标签贴得飞起。

这种操作熟悉不熟悉?太熟了。七十年来,美国右翼就这一套:但凡有人提议向富人征税、给穷人福利,立马就是"苏联间谍""赤色分子"。


但问题是,马姆达尼是个穆斯林,出生在乌干达,父母是学者和艺术家,自己当过说唱歌手。这种背景在共和党的叙事里,本该是"美国梦"的活招牌啊!怎么一提出要给穷人分点蛋糕,立马就成恐怖分子了?

说白了,共和党早就不是那个有理念、有路线的保守主义政党了。它现在唯一的本事就是制造敌人,从"共产主义"到"非法移民",从"深层政府"到"觉醒文化"。只要有个靶子,特朗普们就能集结基本盘。

但马姆达尼这个靶子不好使。他年轻、聪明、口才好,更重要的是,他的纲领在美国年轻人里共鸣太强了。盖洛普民调都说了,美国对资本主义的支持率跌到历史最低。共和党再傻也看得出来,"共产主义"这顶帽子,对95后00后已经不好使了。

所以他们慌,他们骂,但他们心里清楚:这套把戏快玩不转了。

马姆达尼在美国,就像个穿越者

其实最有意思的是,马姆达尼这套纲领,在英国、澳大利亚、德国,就是标准的社会民主主义, 主流得不能再主流。

免费公交?伦敦早就有了。全民医保?英国1948年就实现了。租金管制?柏林、巴黎都在搞。向富人征税?北欧国家收得比他还狠。

但在美国,这叫"共产主义"。

1950年代有个历史学家路易斯·哈茨说得透彻:美国从一开始就困在自由资本主义的牢笼里,社会主义连当配角的资格都没有。没有封建主义的历史包袱,没有强大的工人阶级政党,美国政治光谱从成立那天起就狭窄得可怜。

所以民主党1970年代后,只能去拥抱"平权运动""多元文化主义"这些"觉醒"玩意儿。为啥?因为谈经济 redistribution 会被骂共产,谈身份政治反而安全。于是就有了今天的怪现状:一个党满口"多样性",却看着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另一个党喊着"美国优先",却给富豪减税毫不犹豫。

马姆达尼就像个穿越者,把欧洲那套早就玩腻的社会民主纲领,硬生生带到了21世纪的纽约。在美国人听来,新鲜得刺耳;在欧洲人听来,老套得想打哈欠。

马姆达尼注定失败,但这正是美国的失败

现在最可能的情况是:马姆达尼会在市长任上被各方围剿,最后变成一个边缘化的"纽约地方新闻"。

民主党会卡他预算,共和党会骂他卖国,媒体会盯着他的每一项政策找漏洞。免费地铁?财政赤字。租金管制?房东抗议。征富人税?华尔街威胁搬走。

三年之后,大家得出一个"共识":看吧,极左路线就是行不通。


但这恰恰是美国的悲哀。

一个34岁的年轻人,提出了在其他发达国家早已实现的改革方案,却被自己的党视为洪水猛兽,被对手当成共产主义妖魔鬼怪,被媒体定格为"纽约特色现象"。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美国政治体系已经僵化到连温和的改革都容不下了。权力精英们(对,就是米尔斯说的那个power elite)构建了一个完美的闭环:左翼搞文化战争,右翼搞身份政治,两边假装在斗,实际上都在保护同一个东西——财富不流动的现状。

特朗普的MAGA也好,民主队的"觉醒"也罢,都是这个闭环里的戏码。他们吵得震天响,但有一个默契绝不动摇:别动真格去分富人的钱。

马姆达尼想动这笔钱,所以他是真正的异类。他的失败不是因为他太激进,而是因为在美国,连温和的 reformism 都被系统性地妖魔化和扼杀了。

美国政治的终局:在"怂"与"坏"之间反复横跳

说到底,马姆达尼的当选,撕开了美国政治最后的遮羞布。

民主党不是不知道该怎么赢,而是根本不想赢。赢了大选,输了金主,这买卖不划算。所以他们宁可捧哈里斯这种吉祥物,让她在2028年再输一次,也不愿意采纳马姆达尼的经济纲领。

共和党也不是不知道时代变了,但他们更知道,只要"共产主义"这顶帽子还能吓唬住一部分中老年选民,只要文化战争还能激化基本盘,他们就能继续表演"为民请命"的戏码。


马姆达尼呢?他太年轻,太理想主义,以为赢了选举就能带来改变。他不知道,在纽约市长的宝座上,坐着的是个傀儡,真正的剧本是权力精英们早就写好的。

所以,纽约来了个"社会主义"小哥,把两党都吓出了原形。一个暴露了"怂",一个暴露了"坏"。

而美国的未来,大概也就这样了:在"怂"与"坏"之间反复横跳,拒绝任何真正的改变,直到系统自己崩掉的那一天。

马姆达尼改变不了这个剧本。但他的存在,至少让我们看清了美国剧本有多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男女那点事儿儿
男女那点事儿儿
分享探讨商业智慧
301文章数 934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