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幸福娃
![]()
宋徽宗40岁写的这篇字,让现代书法家无地自容!
偶然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宋徽宗40岁写成的鹤骨体,让现代书法家无地自容,网友:比瘦金体更美——宋徽宗《秾芳诗帖》”
且不论这句话是不是有博人眼球的嫌疑,但《秾芳诗帖》确实值得一说。
宋徽宗的“瘦金体”,是书法史上的一道异彩。它个性极强,又不可摹仿,后世学的人,如果书法功力不够,很容易就画虎成犬。
而《秾芳诗帖》,可以说是“瘦金体”中最为独特的作品。
《秾芳诗帖》上的字,大概5寸左右(一个字相当于一张银行卡的高度),每个字都很大,在传世的宋徽宗书法作品中是独一无二的。
这幅字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气势逼人,虽然现在只剩下刻本,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但我们仍然能够通过石碑,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震慑力。
《秾芳诗帖》上的字,与我们常见的那种温婉的“瘦金体”不同,它骨骼挺劲,清癯雅脱,在风神俊逸之中,还添了几分雄健,真真如同“鹤骨”一般。
![]()
所以,说它是“鹤骨体”,确实很贴切。
这篇《秾芳诗帖》,是宋徽宗40岁时候写的。一般来说,40岁到50岁,是书法家最黄金的年龄,这个时候,无论是技法、心性还是学养,都达到了一个顶峰。
此时的宋徽宗,已经经历了国势颓败、被迫禅位、王朝覆灭,自己被囚禁了数年,后来又被迁往更偏远的上京(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历尽艰辛。
在这样的境况下,他写下了这篇《秾芳诗帖》。
很难想象,一个曾经的皇帝、现在的阶下囚,在经历了人生如此巨大的落差之后,还能写出这样风姿绰约的诗句:
秾芳依翠萼,焕烂一庭中。
零露沾如醉,残霞照似融。
丹青难下笔,造化独留功。
舞蝶迷香径,翩翩逐晚风。
花朵依偎着翠绿的枝茎,灿烂地开满整个庭院。沾上露水后,像喝醉了酒;在晚霞的映照下,似融化了一般。
画家也难以下笔描绘,这天地间独有的功绩。蝴蝶在弥漫着花香的小径上迷失,在晚风中翩翩起舞。
![]()
全诗描写的,是春日傍晚的霞光花色,美得连画家都画不出来,美得连蝴蝶都迷失了方向。
单看诗句,谁能想到,这竟然出自一个饱经风霜的囚徒之手?
诗句很美,但更美的,是背后的心境。
我们常说“字如其人”,但这句话在宋徽宗身上,似乎体现得并不明显——看他的字,多么斩钉截铁、锋芒毕露,但他这个人,却优柔寡断、懦弱无能。
不过,当我们把“字如其人”理解得更深一点,或许就会有新的发现。
宋徽宗或许不是一个好皇帝,但他一定是一个杰出的艺术家。作为艺术家,他有自己的艺术理想、艺术人格,这种理想和人格,并不会因为外在的境遇而改变。
就像元代宰相脱脱在写《宋史·徽宗纪》时,也不由得掷笔叹曰:“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