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冬春季传染病防控”新闻发布会
时间:11月7日(周五)上午9:00
地点:省行政中心
实录内容
主持人章蓉生(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立冬节气,标志着冬季的开始,也意味着进入了呼吸道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冬春季传染病防控要点,进一步增强防控意识、提升防控效果,今天我们邀请到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疾控局局长刘志荣先生,省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唐继海先生,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省儿童医院主任医师陈必全先生,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陈炜女士,请他们介绍有关预防知识,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
首先,请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疾控局局长刘志荣先生介绍相关情况。
![]()
刘志荣(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疾控局局长):各位新闻界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对安徽卫生健康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卫生健康委、省疾控局向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近期冬春季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向大家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冬春季传染病疫情形势研判
冬春季是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当前,我省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总体处于较低水平。新冠和流感作为冬春季常见呼吸道疾病,每年均会出现季节性流行高峰。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新冠病毒阳性标本以XDV系列变异株(主要包括NB.1.8.1、PQ.2及其亚分支)为主,未发现新的变异株;流感病毒阳性标本则以A型H3N2亚型为主(2024年以H1N1为主)。此外,麻疹报告病例数较去年同期有明显上升。随着气温持续下降,流感、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风险预计将进一步升高,不排除出现多种病原交替或共同流行的可能。
在肠道传染病方面,我省手足口病疫情与全国趋势一致,目前正处于流行期,报告病例数较往年同期显著上升,可能达到近十年来的高峰;诺如病毒胃肠炎报告病例数较去年也有所增长。学校、托幼机构等人员集中单位是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的高发场所,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但少数会发展为重症甚至危及生命,需高度警惕。
二、冬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
省卫生健康委、省疾控局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严格控制传染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坚决切断传播途径,阻断病毒扩散链条;全力保护易感人群,提升公众防护意识与能力,为冬春季传染病防控筑牢坚固防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一是早谋划早部署。联合教育、民政、市场、海关等部门,提前部署秋冬季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先后召开国庆中秋前后及秋冬季防控工作视频会和省疫防办主任会,研判疫情形势,统筹做好秋冬季与冬春季传染病疫情防控衔接,推进各项措施落实落细。
二是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印发《安徽省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建立多部门信息共享与会商机制。推进省统筹区域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构建覆盖16个市,涵盖新冠、流感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等19种急性传染病和发热、皮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五大症候群的监测网络(设121个监测点,其中国家级92个、省级29个),持续强化疫情监测。1—10月,全省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855.76/10万,总体平稳可控。
三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修订《安徽省人感染动物源性流感应急预案》、《安徽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依托省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开展联合演练,及时高效处置了多起基孔肯雅热、诺如病毒感染事件。
四是加强重点环节防控。会同教育部门指导学校、托幼机构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做到聚集性疫情早发现、快处置。与合肥海关共享数据,专题评估输入性传染病风险。聚焦“一老一小”,推进流感、肺炎等疫苗接种,入秋以来,全省接种流感疫苗69.22万剂次(其中60岁以上人群16.26万剂次),接种肺炎球菌疫苗8.8万剂次(其中60岁以上人群1.08万剂次)。
五是强化医疗救治保障。提前制定冬春季多病同防同治预案,强化门急诊、儿科、呼吸科等一线救治力量配置,做好发热门诊、急诊等资源使用情况动态监测,确保“应收快收、应治优治”。目前,全省医疗救治平稳有序。
六是深化宣传教育。省卫生健康委、省疾控局每月发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健康安徽”、“安徽省疾控局”、“安徽疾控”公众号和安徽日报农村版《疾控之声》专栏、小叶医探等融媒体平台定期推送疾病防控知识,开展健康科普,发布健康提示,提升公众防病意识。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联防联控、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医疗救治和健康教育等各项工作,切实做好冬春季传染病疫情防控。
章蓉生:谢谢刘主任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大家提问前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新闻机构。
![]()
界面新闻记者:很多人认为流感就是重感冒,扛一扛就过去,这种做法是否可取?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
唐继海(省疾控中心主任医师):流感绝非普通感冒,“扛一扛就过去”的做法是错误的,存在健康风险。流感与普通感冒有着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一是病原体不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分为甲(A)、乙(B)、丙(C)、丁(D)四个型别,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会引起冬春季的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密集的场所可能发生聚集性疫情。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非新冠)等引起,全年均可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二是症状不同。流感起病急,全身症状明显,主要表现为高热(39—40℃)、头痛、疲倦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呼吸道症状(鼻塞、咳嗽)相对较轻,病程较长,一般为7—10天。普通感冒主要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多为低热或无发热,全身不适轻微,病程较短,一般为3—5天。
三是传染性与传播速度不同。流感传染性强,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易在人群中暴发流行。普通感冒的传染性较弱,多为散发病例,传播范围和速度远低于流感。
四是并发症不同。流感可能引起肺炎、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需针对性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普通感冒通常无严重并发症,对症缓解症状即可。
目前正值流感疫苗接种最佳时期,6月龄及以上且无接种禁忌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儿童、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应积极接种流感疫苗,构筑免疫屏障。一旦出现流感症状,大家应及时就医,切勿自行用药或“硬扛”,避免延误治疗。
![]()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今年冬春季主要有哪些呼吸道病原体流行?有什么样的临床特征?
![]()
陈必全(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省儿童医院主任医师):今年冬春季,面临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共同或交替流行的态势,尤其是在儿童群体中,可能出现先后或同时感染多种病原体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我从流行的病原体特征和科学预防应对两个方面向大家介绍。
首先,在呼吸道流行的病原体方面,主要包括病毒和细菌两大类。
病毒方面:流感病毒是冬季的“头号主角”,其临床特征为起病急、全身症状突出,如突发高热、畏寒、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和乏力;呼吸道合胞病毒是2岁以下婴幼儿的主要威胁,常导致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典型症状包括喘息、呼吸急促和咳嗽;鼻病毒、普通冠状病毒等是引起普通感冒的常见病原体,主要表现为流涕、鼻塞、打喷嚏和咳嗽,可伴有低热;腺病毒感染症状多样,可出现高热、咽痛、结膜炎甚至肺炎等;副流感病毒是儿童喉炎的常见原因;新型冠状病毒症状类似流感;人类偏肺病毒则表现类似呼吸道合胞病毒。
在呼吸道细菌感染方面:肺炎链球菌是细菌性肺炎、中耳炎和鼻窦炎的最常见病因,常在病毒感染后继发感染;流感嗜血杆菌常在婴幼儿中引起肺炎和中耳炎;肺炎支原体则多见于年长儿童,以发热和刺激性干咳为主要特征。
此外,还需关注手足口病等其他传染性疾病。重症手足口病多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如出现持续高热、精神差、呕吐、呼吸困难等情况需紧急就医。
那么,面对这么多病原体,我们日常生活中应如何科学预防和应对呢?我们倡导采取“多层次、综合性”的防控策略,核心是“筑牢免疫屏障、切断传播途径、科学识别与应对”。
第一,接种疫苗。这是预防流感、新冠、肺炎球菌感染等特定疾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是建立免疫屏障的关键。
第二,做好日常防护。包括勤洗手并掌握正确洗手方法、在人员密集场所科学佩戴口罩、室内多通风、少聚集,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第三,增强自身抵抗力。通过均衡营养、充足睡眠、适度锻炼以及保持居家环境清洁来实现。
第四,科学识别与应对病情。轻症患儿建议居家休息,一旦出现精神萎靡、呼吸困难、持续高热或脱水等刚才提到的重症迹象,应及时就医。
最后,在此也提醒大家,不要滥用抗生素,也不要擅自给儿童使用复方感冒药,请务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用药。
![]()
安徽综合广播记者:从中医“治未病”角度,在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不同体质的人群,能采取哪些针对性的预防保健措施?
![]()
陈炜(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治未病”作为中医核心理念,涵盖“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全程健康管理,在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中,结合“体质辨证”个体化干预。
一是气虚质,常表现为易疲劳、气短、自汗、易感冒,本质是“肺脾气虚,卫外不固”,易感邪传变。治疗上以“培土生金,益气固表”。食疗选用黄芪、党参等甘温之品,取其“少火生气”之效;揉按足三里、气海,以激发脾胃之气与元气,巩固卫外屏障。
二是阴虚质,常表现为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大便干燥,本质是“阴液亏虚,虚火内扰”,易感温燥之邪,病易燥化伤津。治以“金水相生,滋阴润燥”。食疗可用百合、沙参等甘凉清润之品;按揉三阴交、太溪,以滋补肺肾,濡养肺体。
三是阳虚质,常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本质是“阳气亏虚,温煦失职”易感寒邪,卫气生成不足。治以“温阳固本”,食疗可选当归、生姜等辛温之品。艾灸关元、命门及足三里,借助艾火温通之力,补充阳气祛除寒邪。
四是湿热质,常表现为口苦、苔黄腻、面部多油,本质是“湿热内蕴,气机缠阻”,易感湿热疫邪,病情缠绵。治以“清热化湿、通利三焦”。食疗推荐薏苡仁、赤小豆等淡渗利湿之品;揉按曲池、丰隆,通腑泄热、化痰祛湿,恢复气机通畅。
![]()
央广网记者:今年10月以来,全国多地手足口病病例数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该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请问应该如何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刘志荣:从过去5年我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来看,每年4—7月和10—12月是手足口病的流行高峰。今年我省手足口病疫情情况和全国基本一致,10月全省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3708例,较上月上升308.1%,已进入快速上升期。为有效应对疫情挑战,我们主要从五个方面来加强防控工作:
一是强化联防联控,压实主体责任。健全疾控、卫生健康、教育、宣传等部门协作机制,强化信息沟通与资源共享,推动防控关口前移,形成工作合力。压紧压实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各项制度,确保防控措施落地见效。
二是强化监测预警,把握防控主动。压实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责任,确保病例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动态开展风险评估,及时精准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各地和公众提前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筑牢疫情监测预警的第一道防线。
三是强化应急处置,阻断传播风险。完善手足口病防控预案,加强技术培训和应急准备,一旦发生聚集性或暴发疫情,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处置,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四是强化医疗救治,守牢生命底线。统筹调配医疗机构药品、器械等物资,加强门急诊、儿科等重点科室一线救治力量,最大限度减少重症和死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五是强化健康宣教,提升防护能力。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官网、官微、视频号等新兴媒体,围绕“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核心防病知识,开展多角度、全覆盖的健康科普宣传。积极引导5岁以下易感儿童接种EV-71疫苗,通过“行为预防+疫苗预防”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公众特别是儿童家长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群防群控的良好社会氛围。
![]()
人民网记者:很多疫苗接种一次或几次就可以了,不需要年年都接种,为什么流感每年都需要接种?
唐继海:前面刘志荣局长提到,截至目前的监测数据显示,流感病毒阳性标本主要以A型H3N2亚型为主,2024年则是以H1N1为主。当前市场提供的流感疫苗均包含以上型别,接种后可同时预防H3N2和H1N1型流感。为什么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核心原因:
一是病毒善变。流感病毒具有高度变异性,每年在全球流行的流感毒株都可能不同。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通过全球监测网络,每年对疫苗株进行预测和推荐,确保疫苗能针对当季最可能流行的病毒提供保护。
二是疫苗保护效果衰减。接种流感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弱,一般6-8个月后显著下降。为了在每个流感流行季都能获得持续有效的免疫力,需要每年接种。
因此,我们建议在每年流感季来临前接种最新流感疫苗。这不仅是对个人的保护,更是对全社会,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等脆弱人群健康的呵护。
章蓉生:冬春季传染病防控重在预防,请各位媒体老师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对防控工作进行广泛报道,帮助广大群众共同筑牢健康屏障。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再次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媒体朋友们。再见!
责编| 顾盼编辑| 吴文青摄影| 许梦宇
主办单位| 安徽省网信办、省政府新闻办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安徽新媒体集团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