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这些官渡之外,据笔者了解,茅津渡以东的几个民渡繁华荣光也可圈可点,县东几个古村落所遗存的深宅大院,也能证明其鼎盛时期是如何地显要至尊。比如上堡渡,亦称为西河头渡。此地虽为僻壤,但现存的几十间明清时期砖房砖院,亦能反映古渡旧貌。追其根由,便是上堡陆家世代为盐商,在西河头和南沟两大渡口均设有盐铺。其后人陆代贤作为南沟商会会长,在抗战时期,为国民革命军第五集团军供应食盐等军需品,有力地支援了抗战。南沟村、史家滩村的几百孔砖窑、砖房和店铺都说明了这几个古渡,在历史上是多么地繁荣和昌盛。
除了这几个渡口因舟楫之便获利颇丰外,平陆东山的涧阳镇亦是因盐运而挤身于平陆四大古镇的。
涧阳镇,即今下涧村,在民国时期分为安铺和下涧两个行政村。该村因位于河南渑池和山西夏县之间的交通要道,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加之地势平坦,物产颇丰,居民相对而言比较富庶。而更主要的是因为南沟渡盐道路经此地,是池盐出中条山后的第一个大村和盐商的落脚点。一路通、百业兴。这里的骡马店、旅店、饭店、铁匠铺便应运而生,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处繁华之地。迄至在抗战时期,涧阳镇更是成为全晋南的抗战中心。令人扼腕痛心的是,1941年 5 月中条山战役爆发,日军燃烧的一场大火延宕半月之久,烧毁民房驿舍一千二百多间,将绝大部分古建变成了一片废墟。而周边的王家坡、靳家底、姚家坡、太寨、前窑、郭原等村现存的古建也都源于明清时期的漕运而兴。那些雕梁画栋、巧夺天工的砖雕石刻,也无不见证着平陆因盐运而致富的辉煌历史。
而更巧的是由于盐运,平陆还留下了一个拾金不昧的感人故事。在县东靳家底村路边,立着清咸丰年间洛阳大盐商郭信为该村处士靳立本竖的一通感恩碑,碑文如下:
且自利风一人人皆效尤孰是见利恩义轻财无药得者谁靳家村新公讳立本素居凌薄躬耕力食无贪鄙心更可美者有洛阳郭信於咸丰五年九月十五日遗银入十一两一时怅望耶靳公马干娃於路拾回将全银情由诉於四门族长同公慨然不昧如数付足郭信感其靳姓仁义自忖难安因邀宗族□设酒席置买衣服立石以风世芸
邑后学佾生文会友撰并书
大清咸丰七年(1857 年 ) 二月初十感德人洛阳郭信立石
这块碑真实地见证了在平陆盐道上发生的真人真事,也促成了我去年专程到洛阳寻访郭氏后人,圆了晋豫通好的百年梦想。这件事被洛阳日报披露后,作为特稿连续刊载,为平陆辉煌的盐运史又增添了一段光彩和佳话。
【来源:运城盐湖旅游度假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