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周琴 雷蕴含 摄影报道
任仲伦教授曾多次深度参与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的电影选题、策划。其一源于他是电影行业资深前辈,其对于电影行业的变化、趋势,总有扎根大地的真知灼见;其二则与他待人亲切、不吝啬分享有关。
这一次,封面新闻“帧心——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系列人物报道”小组成员,3次采访任仲伦教授,从上影节到重庆永川,最后又在山东烟台补充采访。他都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就我们关心的问题给予回应。跟任仲伦教授在上影节期间见面,在会场及周边,很多人看到他都是惊喜地打招呼“任总”。看到上影节如今影响力越来越大,掌舵上影集团期间多次负责上影节整体工作的他,言语中满是开心。
![]()
任仲伦
任仲伦教授对自己的形象很在意。如果采访需要拍摄视频,他的着装总会认真挑选。这是他对采访的重视,也让我略加放松,让整个采访过程有干货也松弛。而如果采访当天实在太忙碌,他也会直接表达,我们这一次先聊天,下次合适的时间再拍视频可以吗?
当然可以!最后,我们报道小组将视频拍摄放在山东烟台,任仲伦教授着装讲究,还帮忙协调了一个安静的采访间。他分享在第3届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中担任评委会主席的感受,从《哪吒2》《长安三万里》的爆火中抓住内核,谈创作有影响力的中国电影应该尝试的方向。我们准备的访谈问题,被他逐一详细回答,收获颇丰。
2025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我们也聊到关于中国电影发展的信心,他的回答很肯定:“2003年全国票房9亿时,也有人说电影‘完了’,可2019年中国票房达到642亿,银幕有8万块。所以现在的困难,只是转型期的正常现象。科技发展推动电影变革,观众审美水平提高,摒弃了粉丝经济、唯特效论等误区,回归‘看电影能否提供更高的情绪价值’的本质。”
我们的提问不可避免问到时下火热的短视频、短剧对于电影行业的冲击。他认为,电影不会被短视频替代,“短视频可以满足即时需求,电影则可以提供完整、深刻的情感与人生体验。”他引用杨德昌说过的“电影能把人的生命延长三倍”,肯定地说:“电影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这一次“帧心”的采访不仅关于电影,他关于人生选择的建议也成为我写在小本本中的金句:“把难点变成亮点”“找准人生的锚点”。与大家共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