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报2025年11月6日头版转第八版
位于G334沿线的森林慢谷景区
![]()
![]()
深秋时节,行驶在G334吉林桦甸、磐石段,仿佛闯入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长卷中。层林尽染的山峦、碧波荡漾的湖泊、底蕴深厚的历史遗迹,随着车轮的转动次第展开。这条贯穿吉林中东部的交通动脉,不仅是一条重要经济走廊,更是一条正在加速崛起的绿色文旅廊道。
![]()
规划引领 擘画“山水廊道”新蓝图
全长130公里的G334桦甸段是连接长白山与松花江上游的重要通道。桦甸市创新提出打造“G334松花江山水文化廊道”的战略构想,采用“公路+水路”双线联动模式,推动旅游资源从“单打独斗”走向整合共赢。
“打造这条廊道的核心,是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带动沿线乡镇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桦甸市文广旅局工作人员刘杰道出规划深意。当地精心构建“一主轴、六支线、两环线、五片区”的“1625”旅游布局,以G334为主轴,串联起黄金博物馆、天文科普研学、乡村旅游等五大片区,形成联动发展的文旅大棋局。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廊道建设,提出要完善立体交通规划,加大G334改造提升力度,深度开发氢能观光列车等项目,让“快进、慢游、深体验”成为吉林文旅新常态。这条交通要道正超越其本身功能,成为贯穿山水、串联古今的“发展轴”和“文化脊梁”。
绿意盎然 释放生态资源新活力
绿色是G334沿线最动人的底色。被誉为“东北第一狭湖”的红石湖,宛如一块镶嵌在群山间的翡翠,湖长38公里,最窄处仅80米,正从单一观光点向文旅综合体升级。
“我们计划完善码头、步道等设施,拓展水上航线,联动红石国家森林公园,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水上运动等项目,让游客不仅‘引得来’,还能‘留得住’‘玩得好’。”刘杰介绍道。红石国家森林公园作为天然氧吧,与魏拯民密营遗址的红色记忆相得益彰,形成生态与历史的完美融合。
在苇沙河码头,废弃铁路将变身氢能观光列车线路,未来游客可乘坐环保列车穿行于湖光山色。这里还将建设低空飞行营地、水上运动基地、星空营地等多元业态,让生态资源焕发生机。
联动发展 拓展全域旅游新维度
沿G334向西进入磐石,官马溶洞与长白山天池并称“吉林一池一洞”,洞内亿万年雕琢的钟乳石奇观令人叹为观止。这里不仅是自然奇观,更是杨靖宇将军曾战斗、学习的地方,建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烟筒山镇的914三线小镇,时光仿佛倒流至“好人好马上三线”的火热年代。这个吉林省唯一持续经营的三线军工企业,保留着完整的无缝钢管生产线,2023年被评为“省级工业旅游基地”。小镇以“工业+文旅”为抓手,打造了湿地公园、厂史馆等体验节点,形成“活态生产线+沉浸式体验”的特色模式。
距离G334仅3公里的小镇,正规划建设民宿集群、特色美食街等业态,形成“吃穿住赏、玩购学养”全链条服务体系,有效填补沿线工业旅游空白。
G334还是一条承载东北抗联精神的“红色交通线”。磐石市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已发现遗迹点3300多处,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抗联遗址群。沿线184处红色遗址将通过G334串联成“可走、可看、可感”的抗联精神研学线路。
冰雪赋能 打造四季旅游新格局
冰雪资源与绿色生态借助G334无缝衔接,形成了四季皆宜的旅游新格局。以往冬季冰雪路难行的困扰,随着支线路网的完善得到彻底解决。支线上的枫雪部落着力打造女真民族文化特色,通过人工造雾形成雾凇景观,打造差异化旅拍体验;北大湖滑雪度假区与南楼山、肇大鸡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形成“冰雪+生态+文化”复合线路,共同构建“松花江上游冰雪旅游带”,让“绿色”在冬季焕发“银色”生机。
G334会为沿线景区带来显著客流增长。名峰生态度假村总经理郎立梅表示:“现在自驾游游客特别多。节假日期间,我们院子里停满了车。”道路畅通,人流增多,该度假村又开始积极准备冬季旅游项目,要实现四季旅游的完美衔接。
通过交通赋能,G334吉林桦甸、磐石段成功激活了沿线文旅资源,形成了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红色记忆、工业遗产、冰雪经济多元融合的发展格局,为吉林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动力。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婷 姜岸松
图片来源 桦甸市委宣传部
责编 姜岸松
二审 丁美佳
终审 李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