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必看!退休年龄跨度很大,从60到66岁,这笔账一算便知
清晨的菜市场里,70后的王哥正帮老伴拎着刚买的鲜鱼,耳边传来邻摊张姐的念叨:“我家那口子1974年的,现在还在跑业务,都说退休年龄延了,到底要干到几岁才能歇着?”这话戳中了不少70后的心事。咱们这代人,小时候跟着父母过紧日子,上学时赶上教育改革,工作后经历过下岗潮,结婚生子后扛起房贷车贷,上要赡养年迈父母,下要扶持刚步入社会的子女,一辈子勤勤恳恳,就盼着退休后能松口气,领着养老金享享清福。可“延迟退休”的消息一出来,不少人心里犯了嘀咕:听说退休年龄从60岁到66岁跨度不小,我到底属于哪一拨?缴费年限够不够?养老金能领多少?
一、政策源头:延迟退休不是“一刀切”,2025年正式落地
很多70后都是听着“男60、女50/55”的退休规则长大的,如今突然说要延迟,难免心里没谱。但其实延迟退休早有官方定论,并非空穴来风。
根据2024年9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这项政策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政策核心原则是“小步调整、弹性实施”,不是一下子把退休年龄拉高,而是用15年时间慢慢过渡,给大家充足的适应期。
具体延迟节奏很明确:男职工和原来55岁退休的女职工(干部岗),每4个月延迟1个月,最终分别过渡到63岁、58岁;原来50岁退休的女职工(工人岗),每2个月延迟1个月,最终过渡到55岁 。而真正让退休年龄跨度达到60到66岁的关键,是政策里的“弹性退休”规定——职工可以自愿提前退休(最多3年),也能和单位协商延迟退休(最多3年),这就形成了灵活的年龄区间。
![]()
二、对号入座:70后退休年龄精准算,跨度真有60到66岁
光看政策原则不够,咱们70后得对着自己的出生年份和工作身份,才能算出准确退休年龄。下面就用官方延迟规则,给不同情况的70后算笔明白账(注:以下均为法定退休年龄,弹性选择另算):
1. 70后男职工(含灵活就业男性)
- 1970年出生:2030年达到原退休年龄60岁,按“每4个月延迟1个月”计算,需延迟2.5年,法定退休年龄61岁;若选择弹性延迟3年,最多可到64岁退休。
- 1975年出生:2035年达原退休年龄60岁,延迟3.75年,法定退休年龄62岁零3个月;弹性延迟后可至65岁。
- 1979年出生:2039年达原退休年龄60岁,延迟4.75年,法定退休年龄62岁零9个月;弹性延迟后最高可至66岁,这就是跨度的上限来源 。
2. 70后女职工(干部岗,原55岁退休)
- 1970年出生:2025年达原退休年龄55岁,政策实施首年延迟6个月,法定退休年龄55岁6个月;弹性延迟后可至58岁6个月。
- 1975年出生:2030年达原退休年龄55岁,延迟18个月,法定退休年龄56岁6个月;弹性延迟后可至59岁6个月。
- 1979年出生:2034年达原退休年龄55岁,延迟30个月,法定退休年龄57岁6个月;弹性延迟后可至60岁6个月。
3. 70后女职工(工人岗,原50岁退休)
- 1970年出生:2020年已达原退休年龄50岁,按“老人老办法”已正常退休,不受新政影响。
- 1975年出生:2025年达原退休年龄50岁,延迟6个月,法定退休年龄50岁6个月;弹性延迟后可至53岁6个月。
- 1979年出生:2029年达原退休年龄50岁,延迟24个月,法定退休年龄52岁;弹性延迟后可至55岁 。
另外要说明的是,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等特殊工种,或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70后,仍可按原规定提前退休,不受延迟政策限制 。
三、缴费年限:70后不用缴满20年,15年门槛仍有效
不少70后担心“退休年龄延了,缴费年限也得跟着涨到20年”,其实这是误读。根据官方政策,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从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的调整,要到2030年1月1日才正式启动,每年提高6个月,2040年才会全面落实20年标准 。
而咱们70后,年龄最大的1970年出生者2030年50岁,最小的1979年出生者2030年51岁,全部都会在2040年前办理退休。这意味着,所有70后退休时,最低缴费年限都不会超过18年,而且2025年至2029年期间办理退休的,仍执行15年的最低缴费年限要求 。只要你累计缴费满15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就能领养老金,不用额外多缴。
如果缴费年限不够也不用慌,政策允许通过延长缴费或一次性补缴来补足,具体可分为三类情况:2011年7月前参保且达退休年龄者,延长缴费5年后可补缴至15年;2011年7月后参保者,延长缴费5年后满10年可补缴,不足10年需先缴满;因单位欠缴断保的,劳动仲裁确认后可依法补缴。
四、养老金账本:早退晚退差多少?用官方公式算明白
退休年龄直接影响养老金多少,核心遵循“长缴多得、晚退多得”的原则。根据官方养老金计算公式: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基础养老金=上年度平均工资×(1+平均缴费档位)÷2×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60岁139个月、65岁101个月、66岁97个月)。
咱们用具体数据举例更直观,以1970年出生的男职工为例,假设他缴费基数与当地平均工资持平(2024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124110元,月均10342.5元;私营单位年平均69476元,月均5789.7元),个人账户储存额10万元,缴费年限30年 :
- 选择60岁提前退休(弹性选择):基础养老金≈(10342.5+10342.5)÷2×30×1%=3102.75元,个人账户养老金≈100000÷139≈719.42元,每月合计约3822.17元。
- 按61岁法定退休:基础养老金≈(10342.5+10342.5)÷2×31×1%=3206.18元,个人账户养老金≈100000÷132≈757.58元,每月合计约3963.76元,一年多领1698.88元。
- 选择66岁弹性延迟退休:基础养老金≈(10342.5+10342.5)÷2×36×1%=3723.3元,个人账户养老金≈100000÷97≈1030.93元,每月合计约4754.23元,比60岁退休每月多领932.06元,一年多领11184.72元,而且延迟期间还能拿工资,相当于“双份收入”。
五、弹性选择:提前退、按时退、延后退,怎么选不亏?
新政最大的好处就是给了70后“选择权”,不用被动等退休,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决定:
- 想早点歇:只要缴费满15年,就能在法定退休年龄前3年内申请提前退休,比如62岁法定退休的男职工,60岁就能退,不低于原来的法定年龄 。
- 想多赚点:身体好、单位也需要,就能协商延迟退休,最多3年,养老金会多领不少,还能多积累职场经验和收入。
- 中间选项:按法定年龄退休,既不用早歇少领,也不用多干受累,适合大多数普通70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