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梦瑶 石晟绮
从抽屉深处,张海林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封已经泛黄的信。信纸脆薄,边缘已微微破损,字迹却依然清晰——那是1992年,还在江西老家的他,鼓足勇气写给济南莱芜区房干村党支部书记韩增旗的自荐信。
他未曾预料,这封信将开启他与这个小山村长达三十年的命运交织,更不曾想到,当年韩增旗带领村民一钎一锤修建47座水库、一条条盘山路,种下千万棵树,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写照。
![]()
房干村村民当年上山栽树的场景
一下雨就上山栽树
秋日的雨丝还沾在山间枝叶上,张海林站在房干村后的半山腰,目光不自觉地飘向了远处,那里的群山被97%的森林覆盖,近600种植物在雨后将山野晕染得层次分明。这样的景象,让他忍不住想起30多年前刚到这里时,跟着村里人冒雨上山种树的日子。
1992年,高中毕业的他偶然读到一篇介绍房干村的文章,标题是《富是干出来的》。他深受触动,于是鼓足勇气给时任房干村支部书记韩增旗写了一封信,主动申请到房干村工作生活。
刚到村里,张海林就发现一个特别的“不成文规定”:只要下雨,村民们就会不约而同往外跑,抓紧时间上山种树。没多久,他也被安排加入了种树队伍,扛着锄头在山石间凿坑、栽苗。“一开始觉得新鲜又稀奇,在江西老家,树都是自然生长,哪见过这样‘跟土地较劲’种树的。”那会儿的房干村,漫山遍野全是石头,就算提前修好了保水保土的鱼鳞坑,树苗的成活率依旧不高。可即便如此,在韩增旗的带动下,村里人从未放弃过,“树死了就补栽,一棵不行就两棵,直到种活为止”。
“为啥要种树?”张海林不解。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是老话。”韩增旗说。
凭着这股韧劲,50年来房干村累计栽种树木超1000万棵,算下来平均每个村民种了1.6万棵树,硬是把绿色“钉”进了石头缝里。
穿行林间,绿荫蔽日,潭水清冽。“这里是九龙潭,过去是人人避之不及的臭水沟,如今水质已达国家一级标准。”张海林俯身捧水,清甜沁人。
![]()
村公共区域严禁吸烟
每年7月,房干村的山谷都会迎来一场绿色的盛会。自2001年至今,生态旅游节已连续举办二十五届,成为这里不变的约定。“随着房干生态旅游的名声越来越响,知道九龙大峡谷、梦幻情人谷的游客也越来越多,进村的路上停满了车,一辆接一辆。”张海林指着村里平坦的柏油路说。
“其实,房干村也曾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他回忆,“但现在回头看,及时转型、坚定走生态道路是对的。”
据房干村党支部副书记韩汝水介绍,如今的房干村家家小楼,户户花园,村容整洁得如同被山泉洗过,村里的旅游产业更是解决了村里200多人的就业。
![]()
如今,村民们也愈加用心地守护这片赖以生存的绿色。除了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植树,村里还有些至今看来仍颇为“超前”的村规:本村村民在村公共区域严禁吸烟;禁止砍伐树木;伤害或捕杀鸟类等野生动物,不仅要罚款,还会全村通报。就连进村的道路,也依然固执地蜿蜒在山间,恪守着“宁绕千步远,不砍一棵树”的誓言。
2018年10月,又一个关于选择的考验摆在面前。为了环保,村里安装价格较高的新型燃气锅炉,村民需要多掏取暖费。这个在许多地方可能引发怨言的决策,在房干的村民大会上却获得了全票通过。
没有犹豫,没有杂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为我们比谁都清楚,是脚下的绿水青山给了我们今天的一切。”韩增旗说,他们这群用自己双手创造奇迹的农民,也用最朴素的表决,宣告他们守护绿水青山的决心。
直到现在,张海林才逐渐懂得房干村的远见。蓄水、种树、修路……当年房干村所做的一切,正是今天一个最热门的话题:生态保护。而作为全村最宝贵的财富,它也正慷慨地回馈着它的子民。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