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消息,11月6日联合国安理会气候与安全问题公开会上演激烈交锋。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面对美国代表的无端指责,两度追加发言,用事实撕开西方“气候霸权”的虚伪面具。这场交锋不仅登上国际媒体头条,更让全球看清:在气候变化这一人类共同挑战面前,谁在真心行动,谁在玩弄政治操弄。
![]()
从“含蓄”到“点名”:一场无法回避的交锋
当天会议原本聚焦气候变暖对全球安全的影响,美国代表却突然将矛头指向中国,声称“中国碳排放量巨大,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经济优势并污染环境”,同时自夸美国环境政策是“全球楷模”。这番颠倒黑白的言论,让现场气氛骤然紧张。
耿爽首次回应时,语气尚保持克制,列举中国在减排领域的实际贡献: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60%以上、单位GDP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超过50%。但美国代表随后再次发言,继续重复抹黑论调。此时,耿爽放下文稿,直言:“既然对方直接点名了,那我也就不再含蓄。”
这句“不再含蓄”的背后,是中国对西方双重标准的忍无可忍。多年来,发达国家一边享受着工业化进程中累积的财富,一边对发展中国家指手画脚,将气候问题政治化。正如耿爽所言:“美国作为历史累计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人均碳排放量常年位居世界前列,却两度退出《巴黎协定》,现在有什么资格对中国指手画脚?”
![]()
数据不会说谎:中美的“气候贡献”差距有多大?
要弄清真相,数据是最好的武器。耿爽在发言中抛出的6组对比数据,让美国的“楷模”谎言不攻自破:
历史排放账:美国自工业革命以来累计碳排放占全球25%,超过中国、印度、巴西三国总和,却从未为历史责任道歉,更拒绝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足够的气候援助资金。反观中国,虽然当前碳排放总量因经济规模较大而绝对值较高,但人均碳排放量仅为美国的1/2,且仍在持续下降。
承诺与行动:中国已提前3年完成2025年碳强度下降目标,而美国在特朗普时期退出《巴黎协定》,拜登政府虽重新加入,却迟迟未兑现3690亿美元气候援助承诺。截至2024年,美国向联合国绿色气候基金的出资额仅为承诺的30%。
技术输出与霸权维护:中国通过“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向120多个国家提供可再生能源技术支持,帮助非洲建成首个大型风电项目——肯尼亚加里萨风电场。而美国却将气候议题武器化,以“碳边境税”为名,对发展中国家产品加征关税,本质是维护自身产业霸权。
这些数据并非中国自说自话,而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能源署等权威机构的公开报告结论。正如耿爽在发言中强调,谁在做实事,谁在玩政治,大家心里清清楚楚。
![]()
“气候安全”还是“政治工具”?美国的双重标准昭然若揭
美国代表在发言中反复强调“气候安全”,却对自身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破坏行为避而不谈。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做派,早已引发国际社会不满。
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对《巴黎协定》的“两进两出”。2017年特朗普政府以“损害美国利益”为由退出,2021年拜登政府重新加入,2024年美国国会又通过法案,冻结对国际气候基金的拨款。这种反复无常的态度,让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严重受挫。
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指责中国“污染环境”,一边自己却在疯狂“排污”。数据显示,美国人均碳排放量高达14吨,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中国则为7吨左右。美国能源信息署报告承认,美国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的甲烷泄漏量,相当于每年多排放1.5亿吨二氧化碳,却拒绝加入《全球甲烷承诺》。
对比之下,中国的行动始终如一。2025年上半年,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18.5%,风电、光伏装机容量突破12亿千瓦,相当于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的全年用电总量。在应对极端气候方面,中国向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提供的气候适应援助,已帮助当地减少因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超过100亿美元。
![]()
国际社会的眼睛是雪亮的
耿爽的发言在会场内外引发强烈共鸣。俄罗斯代表当场表示:“美国的指责毫无根据,中国是全球气候合作的中流砥柱。”巴西代表则指出:“发达国家应当先履行历史责任,而不是对发展中国家指手画脚。”
会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呼吁“各国聚焦合作,避免将气候问题政治化”。多家国际媒体以“耿爽揭穿西方双标”为题报道此事,《联合早报》评论称:“这场交锋不仅是中美之间的分歧,更是发展中国家对‘气候霸权’的集体反击。”
事实上,这并非耿爽首次在联合国“硬刚”西方。比如他在安理会驳斥美国涉疆谎言时的“中国不是吓大的”,同时还痛批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时的“太平洋不是垃圾桶”,都曾引发国际关注。这些发言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关键在于始终站在事实一边,站在人类共同利益一边。
![]()
气候问题:人类的考卷,美国的零分答卷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团结合作。但美国的所作所为,却像一个“捣蛋考生”——自己不答题,还抢夺别人的答题卡。
从拒绝承担历史排放责任,到阻挠发展中国家获得绿色技术,再到将气候议题作为打压他国的工具,美国的“气候霸权”本质暴露无遗。正如耿爽在发言结尾所说:“围绕气候变化问题,谁在采取行动、谁在推卸责任,谁在寻求合作、谁在无理搅局,我想大家看得清清楚楚。”
这场交锋也给中国民众上了生动一课:面对国际上的抹黑与指责,我们不必回避,更无需自惭形秽。中国用占全球18%的人口,贡献了全球30%的经济增长,同时在减排领域交出亮眼答卷,本身就是对“中国威胁论”的最好回击。
![]()
结语
2025年的这场安理会交锋,注定成为国际气候治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不仅让世界看到中国维护公平正义的决心,更揭示了一个真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前,任何将气候问题政治化、搞双重标准的企图,都将被历史所唾弃。
耿爽的“不再含蓄”,是中国外交自信的体现,更是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话语权的争取。未来,随着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西方“气候霸权”的市场只会越来越小。毕竟,事实胜于雄辩,行动胜于空谈——这,才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唯一正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