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小村村的大变化

0
分享至

从位于低热河谷地带的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金源乡出发,一路沿着盘山公路蜿蜒向上,大约20分钟就来到四周群山环抱的小村村委会所在地。

走进村里,家家户户都住着小楼房,目之所及皆是干净整洁的硬化路,还有宽敞明亮的村级活动室,一排排光伏发电板在冬日暖阳照耀下格外显眼。

自2015年以来,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昆明卷烟厂从村级产业、基础设施、教育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帮扶,让这个坐落于山坳里的小山村成为金源乡海拔2200米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安居:从“忧居”到“优居”的蜕变

往昔的小村村,土基房摇摇欲坠,墙体裂缝纵横,屋顶逢雨便漏,村民回忆说那时“生怕风大一点就把房子吹倒咯”。转机始于2016年,帮扶工作率先启动危房改造工程,为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推倒危房,建起两层半崭新的砖混结构住房,并精心统一装修。



小村村破旧的土基房 吉鹏章 摄


新建的小村村村民房屋 吉鹏章 摄

当新房拔地而起,贫困户脸上绽出的笑容如春日暖阳,同时也点燃了全村的建房热情。如今,坚固美观的新居整齐排列,彻底告别了昔日破旧不堪的模样。村民贺兴培伫立在自家新房前,眉眼含笑:“以前冬冷夏热,如今住得安稳舒适了!”

筑基:山路畅通了希望之光

基础设施的改善,同样深刻改变着村庄的面貌。

曾经,通往乡政府那8公里路崎岖泥泞,出行艰难,物资运输全靠人背马驮。如今,宽阔平整的水泥路直通村里,新修的1.4公里生产道让农用三轮车畅行无阻。

入夜,200多盏太阳能路灯柔和明亮,照亮村庄,也照亮了民心。功能齐全的三层村委办公楼拔地而起,党员活动室、图书室、电脑设备一应俱全,成为村庄凝心聚力的新阵地。

“以前,村里都是一些泥巴路,更不要说车子了,村民们种地也大多是人背马驮。”村民崔兴稳说,现在田间地头都修通了水泥路,耕地就用小型打地机,庄稼秋收时开着三轮车就拉回来了。

今年58岁的崔兴稳和妻子养了3头牛、8只羊、6头猪、18只鸡,还种了15亩的玉米和红薯。他们家盖起了一幢三层的楼房,儿女都在外工作。在他心里,家里牲畜成圈,儿女都很有出息,日子是越来越滋润了。

兴业:多元产业注入源头活水

安居更需乐业,产业扶持才是拔除穷根的关键。

傍晚夕阳下,村民袁石友悠然赶着羊群归家。他回忆起2016年,驻村工作队不仅助力他盖房,还赠送了5只羊羔。靠着勤劳肯干,如今他的羊群壮大到40只,又添了5头牛,再加上耕种土地,收入较从前翻了数番。


小村村苦荞地村民小组农民在臭参地里除草 吉鹏章 摄

在海拔2700米的苦荞地村民小组,李顺发正在臭参田间忙碌。“一亩臭参能收入1.6万元,远超过去种洋芋!”这份喜悦,源于驻村工作队引导小村村及金源乡规模化种植4000亩臭参,并配套建设加工厂,既解决了销售难题,又提供了季节性岗位,每年为村集体稳定增收4.3万元。

此外,昆烟援建的5处光伏电站如蓝色宝石镶嵌山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的绿色动能。


太阳能光伏板 吉鹏章 摄

村民李玉仙家也盖起了一栋两层半的小楼,还养了10只羊,种了6亩玉米和红薯。根据当地的市价,一只羊羔能卖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农闲时候,她喜欢打理自家院子里的各种不知名的花花草草和造型各异的多肉植物。花草之间,还摆有她从山上随手捡来的怪石,搭配起来有一种别样的美感。

是日子如意了才会有这样的心境。如今,李玉仙的女儿在昆明打工,外孙正在读高中。她一个人在家操持农活,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她相信“政府政策这么好,生活很有奔头。”

有这样变化的不仅仅是贺兴培、崔兴稳、袁石友、李玉仙的家,随意走入小村村的人家,值得高兴的事都能数出几件来。

如今,在驻村队员们的工作计划里,是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为发力点,发挥资源、渠道、管理等方面优势,接续为小村村的大变化添砖加瓦。

云南网通讯员 李曦 吉鹏章 周海阳

(云南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incentive-icons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北青网官方网易号
1029174文章数 85342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