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虞向红(左一)与“轮友”拥抱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见习记者 李氏琼 北京报道
“我们想让更多人享受到社会共富的成果。”“心理治疗、能力培训、社会体验等,都是为了帮助‘轮友’重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正在向《华夏时报》记者讲述的,是浙江省东阳市向红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虞向红。他个子不高,皮肤因为长年累月的户外工作而黝黑,但是一说话,声音响亮,带着一股让人难以抵挡的热情和干脆利落劲儿,这种反差让人不自觉想要了解他的故事。
虞向红本职工作是国网东阳市供电公司工作人员,但他向记者介绍现在自己最难以割舍的工作时,是一长串以“幸福”命名的故事:“幸福蜗居”“幸福轮友”……在这份充满“幸福”的工作里,他是残疾人的朋友老虞或者虞老师。“这些称呼更亲切,也让我觉得自己真的走进了大家的心里。”虞向红笑着说。
弯下腰,做“幸福”的公益活动
虞向红的“幸福”系列助残公益项目,最先起步的是“幸福蜗居”。在供电所的本职工作中,虞向红发现不少残障、烈属家庭由于经济困难,房屋存在年久失修、电路老化等安全隐患,于是他萌生了帮一把的念头,利用自己的专业解决“住”的安全问题。
2016年,在征得公司的支持后,他牵头并积极同相关部门沟通联系,连接社会资源,帮助浙江省东阳市困难残疾人家庭完成改造,同时开展东西部协作,将“幸福蜗居”项目带到四川省南江县,为两地236户困难家庭实现安居梦,改造面积达8500多平方米。
“一个安全的居所能安放身体,但要让生命真正重新站起来,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抱着这样的想法,虞向红在帮众多残疾人圆了“安居梦”之后,把目光投向了如何让残疾人更好出行,他开始重点关注脊髓损伤伤友。
“怎么让他们从封闭的房间里走出来,学会新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怎么让他们重新找到生活的价值和尊严。”这个琢磨的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虞向红说,有的伤友一开始心灰意冷,不愿接触外界;有的即使学到了技能,在现实中依然处处碰壁。
前些年,电商在浙江逐渐兴起后,一群“轮友”跟着机构学电商,起初接到不少订单,都很兴奋。可后来才发现,接的单子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处理能力,而机构培训包括电商流程都很复杂,他们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还要面临赔偿。“我们一下子慌了神,大笔赔偿金真的要让我们出不少‘血’了。当时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虞老师。”“轮友”韦金红说,虞向红知道后,没有半句责备,而是立刻想办法,四处打听,最后找到了专业律师来提供帮助,带着他们解决了问题。
“真诚是最重要的。”在虞向红看来,真诚陪伴虽然是笨办法,但是能够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
“我岳父也是高位截瘫者,我很清楚他们会面临哪些无法言说的痛苦,也知道照顾者的不容易。”2006年,虞向红家里发生一连串的变故:先是岳父车祸高位截瘫、岳母不堪重负病倒住院,再是父亲造房期间遭遇车祸,腿部骨折要住院开刀……这些经历,让他真切体验到残疾人的不容易。
“生活中我们经常感到自卑,大小便失禁、褥疮、感染、并发症等等是难以启齿的痛苦。但是虞老师对这些情况了如指掌,而且说得坦荡。”韦金红这样说。虞向红照顾岳父的经历,一下子拉近了他与“轮友”之间的距离。
这些年,虞向红经常组织“轮友”出游,坐轻轨、看大海、跑横马。他们的足迹远至杭州富阳、建德和舟山,也把义乌、永康、磐安等周边县市走了个遍。有时候是参观旅游,有时候是与当地残疾人联谊。就像“幸福轮友”的名字一样,“轮友”在逐渐走向幸福。
![]()
“轮友”赴北京参观
今年助残日,虞向红带着40多名“轮友”从横店高铁站出发到北京爬长城、游故宫、看升旗。
虞向红说:“实际情况是非常复杂的,包括应该选择哪一列车厢,应该安排什么样的酒店,因为我们以为的便利,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道坎,所以需要从细节出发来处理。慢一点没关系,重要的是他们来了,并且能完整地享受这个过程。”
这两年,为了让视障朋友也能“看”一场电影,虞向红再次拓宽自己的“幸福”圈,策划“幸福‘光’影”项目活动。“我们也想让助残活动丰富起来,跟得上现在的节奏。对于视障人群而言,光影世界似乎遥不可及,但是现在,我们想借助技术手段,通过口述电影,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精神文化殿堂的大门。”在活动开始前,虞向红会提前一个多月筹备怎么接送,怎么引导,把每一个细节都进行反复推演,确保效果最好。
虞向红对《华夏时报》记者说,这些年来,他最大的感悟是做公益不能想当然,必须弯下腰,贴近地面,才能听见最真实的声音。
担当底色不变,有需要就做下去
有人问,这么多事情,虞向红忙得过来吗,图个啥呢?
如果你见到虞向红,了解一下他的过去,听听他铿锵有力的声音,那么问题自有答案:他身上那股不怕苦、能扛事的劲儿,他希望竭尽所能多做对社会和老百姓有益事情的底色始终不变。
“我以前是一名海军,学的是轮机专业,是一名轮机兵。”虞向红说,“舰艇对于海军来说比生命还重要,所以大家对舰艇的检修和维护都格外谨慎。刚好我个子较小,钻进最脏、最窄也最容易缺氧的舱底检修这份活,我就抢过来负责。”
他向《华夏时报》记者讲述,在一次休息中,他突然听到舱底机器有异响,声音不对,很可能会影响舰艇的正常行驶,就赶紧往船舱里冲。“因为跑得太急了,不小心踩翻了船舱门槛处的脚踏板,四五毫米厚的铁板飞起来,直接砸中了我的嘴巴,但是那时候也顾不上痛,赶紧钻进舱底,和战友迅速维修好机器。等全部调试正常后,我一看下巴和脚下面的血,那么多,原来是刚才飞起来的铁板打掉了我两颗门牙。”虞向红说。
1999年,从部队转业后,他进入当时的东阳市供电局工作,身份的转变,没有改变他的本色。他依然冲在最前面,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夜深了才回家。
2016年开始,在机缘巧合下,他开始做助残公益活动,后来又为了推动志愿服务工作专业化、标准化,在国网东阳市供电公司的支持下,虞向红成立了东阳市向红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我们中心除了让残疾朋友看到更美好的世界外,还要让他们看到更强大的自己。”现在,随着“幸福”系列公益助残活动越来越成熟,虞向红内心的目标也越来越清晰:残疾人同样是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也可以服务社会、奉献价值。
“我们一直在思考‘轮友’适合干什么。因为他们只有实现了就业,才算真正独立。”虞向红说,为了帮助“轮友”学习掌握就业技能,他们开设了“乐业有助”实训营。西点烘焙、在线客服、家电维修……“轮友”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合适的技能培训。
“轮友”也开始反哺社会,他们成立“向阳新生”志愿服务队,为市民义务修理小家电、配锁;成立“残健共融”宣讲团,在校园、社区内讲述自己从受助者变为自助者的故事。
现在,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虞向红依然保持着军人时期的朴实和坚韧:“只要干得动,只要还有人需要,我就一直干下去。”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