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70岁我才想明白,男人有钱没钱一眼便知,没钱的都有一个通病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老陈,你说这人啊,有钱没钱真的一眼就能看出来吗?"

马振东叼着烟问道。

陈国辉放下茶杯,眯着眼看了看茶摊周围来往的人群,"不光能看出来,我还发现没钱的男人都有一个毛病。"

马振东凑近了些,"什么毛病?"

"这个毛病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陈国辉卖了个关子。



01

陈国辉今年七十岁了。

每天早上七点,他都会准时出现在小区门口的茶摊上。不是因为茶有多好喝,而是这里位置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人。

茶摊老板叫老秦,五十多岁,话不多,手脚麻利。两块钱一杯的茉莉花茶,陈国辉一坐就是大半天。

"老陈又来观察众生了。"老秦总是这样开玩笑。

陈国辉不否认。退休这么多年,除了观察人,他也没别的爱好。钢铁厂干了一辈子,见惯了各种人,现在有时间了,就更爱琢磨这些事。

小区住的人挺杂的。有钱的,没钱的,都有。

最开始,陈国辉只是觉得有意思。后来慢慢发现,这里面还真有门道。

第一个让他注意的人叫徐志远。

五十多岁,住在小区最贵的那栋楼里。开一辆黑色的奥迪A6,不新不旧,看起来挺普通。

徐志远每天早上八点出门,晚上七点回来,时间很准。

有一次,陈国辉看见徐志远在小区门口的水果摊买苹果。

"苹果怎么卖?"徐志远问。

"八块钱一斤。"

"这苹果是哪里产的?"

"山东烟台的,很甜。"

"行,给我来两斤。"

徐志远掏出二十块钱,找回四块,接过来就走了。全程没讨价还价,也没问能不能便宜点。

陈国辉觉得奇怪。八块钱一斤的苹果,在这个小区门口算贵的了。一般人都会砍砍价。

过了几天,陈国辉又看到徐志远买东西。

这次是在早餐摊上。

"老板,来一碗豆腐脑,一个包子。"

"好嘞,一共六块钱。"

徐志远给了十块钱,找回四块。他问:"这豆腐脑是早上做的吗?"

"当然是早上做的,还热着呢。"

"那就好。"

陈国辉发现,徐志远买东西从来不砍价,但总会问质量问题。价格对他来说好像不重要,东西好不好才重要。



还有一次,陈国辉在小区里遛弯,碰到徐志远在楼下接电话。

"价格不是问题,关键是质量要过关。"徐志远说话声音不大,但很清楚,"这个项目我们不能马虎,宁可多花点钱,也要做好。"

陈国辉路过的时候,听到了这几句。

徐志远挂了电话,看到陈国辉,点头打了个招呼。

"散步呢?"

"是啊,晚饭后走走。"陈国辉回答。

"身体要紧,我也该多运动运动了。"

两人聊了几句,都是些家常话。陈国辉发现,徐志远说话很平和,从不大声,也不急躁。

这让陈国辉想起了另外几个人。

马振东就不一样了。

马振东今年四十八岁,开出租车。每天下午三四点钟,会在茶摊这里停车休息。

他说话声音很大,老远就能听到。

"现在这油价啊,真是要命。"马振东坐下就开始抱怨,"昨天加了三百块钱的油,今天就跑了一大半了。"

"生意还行吗?"老秦问。

"别提了,乘客都精得很,能走两站地的绝对不打车。我们这些开车的,一天到晚累死累活的,也挣不了几个钱。"

马振东点了根烟,继续说:"不像有些人,坐在办公室里吹空调,一个月就能挣我们三个月的钱。"

陈国辉听着,没吭声。

马振东这个人,总是喜欢抱怨。抱怨油价高,抱怨生意难做,抱怨别人挣钱容易。

有一次,马振东在茶摊上遇到了同行,两个人聊起了收入。

"你一个月能挣多少?"马振东问。

"也就七八千吧,好的时候能过万。"

"我也差不多,不过我觉得咱们这行挣钱太辛苦了。你看人家做生意的,随便倒腾点什么就比我们挣得多。"

"那倒是,不过咱们也没本钱做生意啊。"

"就是这个理。有钱的越来越有钱,没钱的永远没钱。"

陈国辉发现,马振东特别喜欢谈论别人的收入,也喜欢抱怨自己赚钱少。

还有一个人叫孙大伟。

孙大伟五十二岁,在小区旁边开了一家小餐馆。生意一般,每天愁眉苦脸的。

餐馆就在茶摊旁边,陈国辉经常能看到孙大伟忙里忙外。

02

有一次,孙大伟过来买烟。

"老秦,来包红塔山。"

"十五块钱。"

"能不能便宜点?我在这里买了这么久了。"

"已经很便宜了,我也不赚什么钱。"

"那你就算十四块钱吧,一块钱也是钱啊。"

老秦无奈,只好便宜了一块钱。

陈国辉看在眼里,觉得有点意思。十五块钱的烟,还要砍一块钱的价。

过了几天,孙大伟又来了。

"老秦,听说隔壁老王家的孩子在国外留学,一年要花三四十万。"

"是吗?那花费确实不少。"

"你说这些有钱人啊,钱多得没地方花。我们这些人,一年到头累死累活的,连个零头都挣不到。"

孙大伟说着,叹了口气:"人和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陈国辉听着,心里琢磨着什么。

他发现,孙大伟也喜欢谈论别人有多少钱,总是感叹自己赚钱难。

第三个人叫刘海波。

刘海波四十五岁,在建筑工地干活。皮肤很黑,手上全是老茧,一看就是干体力活的。

刘海波话不多,但每次来茶摊,总要点根好烟。

"老秦,来包中华。"

老秦愣了一下:"中华?五十块钱一包。"

"我知道,今天发工资了。"刘海波说着,掏出几张红票子。

陈国辉注意到,刘海波掏钱的时候,故意让别人看到他口袋里的钱。

抽烟的时候,刘海波也是一副很享受的样子。

"这烟就是不一样,抽起来就是香。"刘海波对旁边的人说。

有人问:"你平时抽什么烟?"

"平时就抽十几块钱的,偶尔也得享受享受。"

陈国辉发现,刘海波这个人好面子。明明收入不高,但总想让别人觉得他过得不错。

观察了一段时间,陈国辉发现了一个规律。

有钱的人像徐志远,买东西从不砍价,但会关心质量。说话声音不大,也不喜欢谈论别人的财产。

没钱的人像马振东、孙大伟、刘海波,买东西必须砍价,哪怕是几毛钱。说话声音大,喜欢抱怨,也喜欢谈论别人的收入。

但这还不够。陈国辉觉得,这里面肯定还有更深层的东西。

他开始更仔细地观察。

有一次,陈国辉看到马振东在菜市场买菜。

马振东拿起一把青菜:"这菜多少钱?"

"三块钱一斤。"

"能不能便宜点?两块五一斤怎么样?"

"这已经很便宜了,别的地方都要四块钱。"

"我经常在这里买菜,你就便宜点吧。"

最后,马振东以两块八一斤的价格买了青菜。

买完菜,马振东遇到了邻居。

"老马,买菜呢?"

"是啊,这菜市场的东西越来越贵了。这把青菜,人家要三块钱一斤,我砍到两块八。"

陈国辉发现,马振东不光要砍价,还要向别人炫耀自己砍价的成果。

孙大伟也是这样。

03

有一次,孙大伟在茶摊上跟人聊天。

"我昨天去买了个电饭锅,商场标价二百八,我砍到二百二。"

"厉害啊,省了六十块钱。"

"那当然,我做生意的,哪能不会砍价。这些商家啊,都是坑人的,不砍价就亏大了。"

陈国辉听着,觉得很有意思。二百八的电饭锅,砍到二百二,孙大伟说得好像占了多大便宜似的。

刘海波也有类似的习惯。

工地发了工资,刘海波就会在茶摊上跟人说:"这个月拿了六千八,比上个月多了三百。"

有人问:"你们工地工资怎么样?"

"还行,我们这些老师傅,一个月都能拿六七千。新来的小工,也就四五千。"

陈国辉注意到,刘海波总是喜欢强调自己的工资比别人高。



慢慢的,陈国辉发现了更多细节。

马振东、孙大伟、刘海波这些人,不光喜欢砍价,喜欢抱怨,还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很在意小钱。

比如马振东,经常在茶摊上数零钱。十块的,五块的,一块的,数得很仔细。

孙大伟也是,每次收到客人给的钱,都要仔细检查,生怕收到假钱。

刘海波更夸张,每次发工资,都要把钱重新整理一遍,大面额的放里面,小面额的放外面。

陈国辉觉得,这些人对钱的态度很奇怪。

徐志远就不一样。

有一次,陈国辉看到徐志远在小区里请客吃饭。

几个人在小区门口的饭店里吃饭,徐志远中途去了趟洗手间。回来的时候,账已经结了。

"徐总,我们还没买单呢。"有人说。

"我刚才就付了,大家随意。"徐志远很平静地说。

陈国辉发现,徐志远请客的时候,从不会特意强调花了多少钱,也不会让别人知道具体的消费金额。

这和马振东他们完全不同。

马振东偶尔请客,一定会当着大家的面买单,还要说:"这顿饭花了我二百多呢。"

孙大伟也是,请人吃饭的时候,总是要说:"这家店不便宜啊,随便吃顿饭就要一百多。"

陈国辉越观察越觉得有意思。

有钱的人和没钱的人,对待金钱的态度完全不同。

有钱的人把钱当工具,没钱的人把钱当宝贝。

但陈国辉觉得,这还不是最关键的。肯定还有更核心的东西。

他继续观察着。

春天过去了,夏天来了。

陈国辉每天还是在茶摊上坐着,观察着来来往往的人。

有一天,他看到了一个新的细节。

马振东在茶摊上玩手机,不停地摆弄着什么。

陈国辉好奇,凑过去看了一眼。

马振东在看微信钱包里的余额。一千二百三十八块钱。

马振东看着这个数字,脸上有种满足的表情。

过了一会儿,马振东把手机递给旁边的人:"你看,我这个月攒了不少钱。"

陈国辉觉得奇怪。一千多块钱,马振东这么在意干什么?

几天后,陈国辉又看到了类似的场景。

孙大伟在茶摊上收到一笔转账,五百块钱。

收到钱后,孙大伟立刻截了个屏,然后给别人看:"刚才有个客人转了五百块钱给我。"

陈国辉发现,孙大伟特别喜欢截图。每次收到转账,都要截图保存。

刘海波也有类似的习惯。

工资到账后,刘海波第一件事就是把银行的短信截图,然后发朋友圈。

"这个月工资到账,六千八百八十八,图个吉利。"

陈国辉看着这些,心里有了一个模糊的想法。

这些没钱的人,好像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他们喜欢记录钱,展示钱,哪怕是很少的钱。

但这个想法还不够清晰。陈国辉需要更多的观察。

夏天的一个下午,突然下起了大雨。

陈国辉本来在茶摊上坐着,看到下雨了,就打算回家。

路过银行的时候,雨下得更大了。陈国辉就在银行里躲雨。

银行里人不多,几个人在排队取钱。

陈国辉坐在休息区,无聊地看着。

这时候,马振东走了进来。

他湿漉漉的,显然是被雨淋了。

马振东走到ATM机前,插入银行卡,开始取钱。

陈国辉坐得不远,能看到马振东的动作。

马振东取了二百块钱。

一个雨天,陈国辉在银行排队时,亲眼目睹了关键一幕: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