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孙梅欣 编辑/张广凯)
国内首个从团体标准角度规范房屋建筑体检工作的操作指南《房屋建筑体检实施评价导则》(下文称《导则》),即将在今年12月完成终审及公示并正式发布。
观察者网近期了解到,在经过了9月份的中期工作会后,《导则》深化工作会在近期召开,相关主编单位及各方编审专家,就标准初稿的修改进行进一步完善,并展开深入研讨。
据悉,该项《导则》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立项发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中房研协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主编,旨在为国内的存量房“老龄化”难题,提供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实施解决方案,填补行业空白。
此次重点深化的部分,包括建立房屋立体检人员、体检机构能力要求的相关指标,同时对体检方法及体检设备进行了明确并提供了体检报告的标准化范本,完善了体检实施项目评价分级体系。
据探讨结果,工作组还将开展多个区域的项目试点,为送审稿完成提供的数据基础。
随着过去3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的存量建筑“老龄化”问题已经逐渐凸显。有数据统计显示,截止2024年末,国内城乡住房总建筑面积约为660亿平方米,其中房龄超30年的建筑占比达35%。由于房屋材料老化、违规改造等问题导致的居住安全隐患,正在日益凸显。
存量房老化的问题,也受到住建部的高度关注。早在2023年11月,住建部便发文,启动全国城市体检工作,开启“建筑体检、建筑保险、建筑养老”制度建设。早在2024年底,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就已经牵头筹备《导则》立项,联合多部门及单位进行共同参与编纂。
就在今年10月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发表署名文章,系统阐述了“十五五”时期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蓝图并提出六大重点任务。
其中就强调,要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加快建立房屋安全体检、房屋安全管理资金和房屋质量安全保险制度,以强化房屋安全保障。
事实上,今年5月实施国家标准的《住宅项目规范》,对新建住宅层高、电梯设置、楼板隔声性能指标进行了具体要求,“好房子”也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在此之后,“好房子”便成为新建住宅市场的又一标准,而存量房如何达到“好房子”的要求,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倪虹在文章中指出,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建设“好房子”,并在城市更新中推进“四好”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建立房屋安全体检制度,正是实现从“治已病”到“防未病”、保障居住安全的关键一环。
据悉,此次《导则》在内容设计上,重点提及三大部分,包括:构建全周期体检机制,明确日常体检、、按建筑年限执行的基础体检、针对房屋隐患展开专项体检的动态监测体系,以契合“一定年限体检”的政策导向;
推广无人机、爬墙机器人等无损智能技术,同步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可视化预警+动态分析”,为建筑体检提供技术支持;
建立从8个维度划分的“优秀、良好、达标”三星级评价体系,为体检质量提供清晰标尺。
事实上,近年来国内已经多次出现由于建筑老化、外层建筑材料脱落造成的人身伤害事件,对于存量房的维护问题,也逐渐受到行业和购房者的重视。尤其是由于大量建筑进入“中年”或“老年”期,定期体检对于及时发现隐患、保障安全愈发重要。
建筑体检课题组组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银发人居分会会长周忻坦言,过去人们有病才去看病:“但现在很多人每年都去体检,房屋也是一样的”。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导则》团体标准的即将颁布,标志着我国在应对存量建筑“老龄化”问题上迈出了关键一步:“这一标准的出台,不仅是对当前住房安全需求的积极响应,更是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好房子’生态的重要举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