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模块化“智造”,助推巨轮驶向深蓝

0
分享至

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矿业、冶金、化工、轻工、纺织、机械、船舶、建筑等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摘自“十五五”规划建议

11月4日,长江芜湖段大江浩荡,百舸争流。坐落在江畔的芜湖造船厂一派繁忙,4座船台上塔吊舞动,焊花飞溅,几艘巨轮正在紧张建造中。不远处的码头上,一字排放着七八艘等待交付的万吨船舶。

芜湖造船厂搭载车间经理张顺是船舶总装车间的总指挥,他告诉记者,以前船舶是定制化,一条船需要一条生产线。现在通过模块化制造,像造车一样造船,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一艘船舶由1000多个模块组成,小模块组成大模块,再集中到船台进行组装、焊接。通过模块化、智能化生产,一艘船舶最快40多天即可完成组装并顺利下水。”

“今年芜湖造船厂已经建造完成15条船舶,年底前还要再完成5条,计划年内‘下水’20条船舶。”张顺介绍。

近几年,造船业强势复苏,芜湖造船厂抓住机遇,以智能化、绿色化引领产业提质升级,订单实现井喷式增长,目前已形成液货船、汽车滚装船、新能源船、海工船、散货船、特种船和多用途船的产品业态。

“过去,一年订单只有几艘船,每年订单额在20亿元左右。转折发生在2023年。这一年,公司的出口订单额突破200亿元。”芜湖造船厂总经理陈卫平介绍,近几年,公司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目前在手订单额已达500亿元,其中约400亿元来自国际订单。

位于芜湖高新区的芜湖造船厂本部主要生产5万吨以下化学品船舶,威海基地主要生产5万吨以上的超大型船舶,以化学品船、散装船、滚装船为主。随着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公司逐步向更加绿色环保、附加值更高的方向发展。

陈卫平介绍,企业对生产线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引入焊接机器人替代部分人工焊接工作,研发国内首个舾装件焊接机器人,60%管支架舾装件可以实现自动焊接。威海基地成功建成全球造船业首个投入使用的智能化“黑灯工厂”,引入8条国际领先的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率达80%,整体节约人工40%。

芜湖造船厂还开发建造了纯电动、纯LNG动力以及甲醇、氨气、氢气等动力的全系列绿色海工装备,发挥链主作用,赋能上下游产业。“500吨到3000吨级的内河新能源船目前已经实现批量生产,受到市场欢迎。”陈卫平说。

展望“十五五”,芜湖造船厂制定了更宏伟的发展目标。“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到2030年,力争在手订单额突破1000亿元,年营业收入超500亿元,向海布局大型造船基地,坚持智能化、绿色化升级,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打造全球领先的海洋装备集群。”陈卫平说。

(本报记者 范克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安青传媒 incentive-icons
安青传媒
安徽青年报新媒体中心
67071文章数 585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