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一29岁女子,体检查出轻度脂肪肝。为了消除轻度脂肪肝,女子坚持吃半年素食,不碰肉类,每天都是水煮菜、蒸杂粮,结果体重成功减轻10斤。本以为是健康升级,体检复查结果却是重度脂肪肝!
![]()
体重减轻,脂肪肝却加重,这样的结果看似矛盾,实则暴露了很多人对“素食养生”的认知误区。并非只要告别肉蛋奶,就能远离代谢问题,就能变得健康,若素食结构不合理,反而会给肝脏“埋雷”,给健康造成危害。
要理解其中关键,首先得认清肝脏代谢脂肪的“核心工具”——载脂蛋白。
载脂蛋白就像肝脏里的“脂肪运输车”,负责将肝脏内的脂肪运送到身体其他部位消耗。而这辆“运输车”的核心原料,正是优质蛋白质。
![]()
优质蛋白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两大类,前者氨基酸全面,其组成更接近人体需求,吸收利用率更高。
1. 动物性优质蛋白来源
畜禽肉类:瘦肉(如鸡胸肉、牛肉里脊、猪里脊),脂肪含量低且蛋白优质。
鱼虾类:尤其是深海鱼(如三文鱼、鳕鱼),除蛋白外还含Omega-3脂肪酸。
蛋类:鸡蛋是“完美蛋白”标杆,蛋清几乎全是蛋白,蛋黄含多种营养素。
奶制品:牛奶、酸奶(无糖/低糖)、奶酪,不仅提供蛋白,还富含钙。
![]()
2. 植物性优质蛋白来源
豆类及豆制品:黄豆、黑豆、豆腐、豆浆、腐竹等,是植物蛋白中唯一含有人体必需全部氨基酸的种类。
坚果与种子:杏仁、核桃、奇亚籽、南瓜籽等,蛋白含量较高但需控制量(脂肪也高)。 谷物:藜麦、燕麦等,可与豆类搭配(如米饭配豆子),实现氨基酸互补,提升蛋白利用率。
大豆、豆腐、豆干等豆制品,藜麦、鹰嘴豆等全谷物,以及核桃、杏仁等坚果,都是合成载脂蛋白的关键食材。若长期避开这些食物,载脂蛋白合成不足,肝脏内的脂肪无法及时运出,就会像没被清运的垃圾一样堆积,逐渐形成脂肪肝。
总热量超标,是素食者患脂肪肝的另一大“隐形杀手”。
![]()
不少人觉得“素食低热量”,便放松了对摄入量的控制,殊不知高油、高糖、精制碳水的素食,热量比肉类还高。比如油炸素鸡、素排骨,制作时会吸附大量油脂;甜豆浆、椰奶西米露,含糖量远超推荐标准;还有白米饭、白面条、馒头等精制主食,若一餐吃两三碗,多余热量会迅速转化为脂肪储存在肝脏。哪怕体重下降,若减少的是肌肉而非脂肪,肝脏脂肪堆积的问题仍会持续加重。
精制碳水化合物占比过高,会进一步打破碳水与脂肪的代谢平衡。
![]()
白面包、饼干、糕点等精制碳水,消化吸收快,会让血糖快速飙升,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胰岛素不仅会促进身体储存糖原,还会“命令”肝脏将多余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同时抑制脂肪分解。长期处于这种代谢状态,肝脏就像不停生产脂肪却无法清理的“工厂”,脂肪越积越多,重度脂肪肝的风险自然升高。
此外,必需脂肪酸缺乏,也会悄悄影响脂肪代谢效率。
人体无法自行合成Omega-3等必需脂肪酸,必须从食物中获取。对素食者而言,深海鱼等常见来源被排除,若再忽略亚麻籽、奇亚籽、紫苏油、核桃等植物性来源,就会导致必需脂肪酸摄入不足。这些脂肪酸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能调节脂肪代谢酶的活性,缺乏时会降低肝脏处理脂肪的能力,间接为脂肪肝“铺路”。
![]()
可见,素食养生并非“一刀切”地拒绝动物性食物,而是要建立科学的饮食结构:
一,保证豆制品、全谷物、坚果的摄入,补足优质蛋白。
二,控制植物油、添加糖和精制碳水的量,避免热量超标。
三,适量补充亚麻籽、奇亚籽等,获取必需脂肪酸。
唯有这样,才能在享受素食的同时,守护好肝脏健康,避免“瘦了体重,伤了肝脏”的尴尬局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