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来富,猫来贵”,高僧:狗若有这3种行为,是家道中落的征兆

分享至

自古以来,华夏大地便流传着无数与家宅兴衰相关的俗语。

“狗来富,猫来贵”,这句妇孺皆知的老话,便是其中最为深入人心的一句。

它简简单单六个字,却道尽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仿佛一只忠犬的到来,便能为寻常人家衔来黄金万两,一只乖巧的猫咪,便能引来紫气东升的富贵。

《礼记》有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世间万物皆有其因果,家运的兴盛与衰败,也绝非一日之寒。

正如春江水暖,鸭先知晓,一个家庭气运的转变,最先洞悉的,或许并非身在局中的我们自己,而是那些与我们朝夕相伴,灵性通达的动物。

故事,就要从城南的老李和他家的那条叫“旺财”的黄狗说起。



01

老李是个本分人。

年过半百,在城南的老街上经营着一家不大不小的茶楼。

茶楼是祖上传下来的,青砖黛瓦,雕花木窗,门前两棵老槐树,夏日里能遮起一大片荫凉。

老李的手艺也是祖上传下来的,一手炒茶的绝活,能让最普通的茶叶散发出沁人心脾的兰花香。

靠着这份手艺和本分的经营,老李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儿子争气,考上了名牌大学,女儿孝顺,在本地找了份体面的工作,老伴身体硬朗,每日里笑呵呵地在茶楼帮衬着。

街坊邻里谁提起老李,都要竖起大拇指,赞一句“善人有善福”。

老李自己也觉得很知足。

他时常在傍晚时分,泡上一壶自己炒的新茶,坐在茶楼门口的藤椅上,看着街上人来人往,身边趴着他的那条大黄狗,“旺财”。

旺财是五年前一个下雪的冬日,自己跑到茶楼门口的。

那时候它还是只小奶狗,冻得瑟瑟发抖,叫声微弱得像只小猫。

老李心善,见它可怜,就给它喂了些热乎的肉汤,本想等雪停了就让它自己离开。

没想到,这小家伙就这么赖上了。

老李走到哪,它就跟到哪,一双乌溜溜的眼睛,清澈得能照出人的影子。

老李的老伴说:“看这狗通体金黄,毛色发亮,是个有福相的,咱们就收下吧,说不定真能给咱家带来财运呢。”

于是,小狗就留了下来,取名“旺财”。

说来也怪,自打旺财来了之后,老李家的茶楼生意,竟真的肉眼可见地好了起来。

原本只是街坊邻里来喝茶聊天,后来不知怎么就名声在外了,许多城里人都慕名而来,就为了尝一口老李亲手炒的茶。

旺财也成了茶楼的活招牌。

它从不乱叫,也从不扑人,只是安安静静地趴在门口,看到熟客来了,会摇摇尾巴,看到生人,也只是抬眼看看,眼神温顺。

孩子们都喜欢它,时常拿些好吃的来喂它,它也从不护食,任由孩子们抚摸它的脑袋。

老李更是把旺财当成了自己的家人,每天给它梳毛,用最好的骨头给它熬汤,晚上睡觉,旺财的窝就在老李的床边。

他坚信,旺财就是上天赐给他家的福星。

这狗,确确实实给家里带来了富足和安康。

他常常摸着旺财油光水滑的皮毛,感叹道:“老话说的真没错,狗来富,狗来富啊。”

那时的他,从未想过,这份富足与安宁,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被旺财自己亲手打破。

02

变化,是从一个闷热的夏夜开始的。

那天晚上的月亮,被厚厚的云层遮住,空气黏腻得像化不开的糖稀,连一丝风都没有。

老李因为白日里喝多了茶,半夜有些睡不着,便起身想到院子里乘乘凉。

他刚推开房门,就看到了一副诡异的景象。

旺财正站在院子中央,一动不动。

它的身体绷得紧紧的,像一张拉满的弓,脖子上的毛都炸了起来,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东边的墙角,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沉嘶吼。

那声音,充满了警惕和恐惧,是老李从未听过的。

“旺财?怎么了?”

老李轻声唤道。

旺财却像是没听见一样,依旧保持着那个姿势,甚至连耳朵都没动一下。

老李心里有些发毛。

他顺着旺财的目光看去,东边墙角空空如也,只有一丛茂盛的芭蕉,在黑暗中投下张牙舞爪的影子。

没有什么人,也没有什么别的动物。

“旺财,过来。”

老李加重了语气。

这一次,旺财有了反应。

它浑身一哆嗦,猛地转过头,像一只受惊的兔子般窜到老李脚边,用头拼命地蹭着他的裤腿,身体还在微微发抖。

老李蹲下身,安抚地摸着它的背,能清晰地感觉到它心脏在“怦怦”地剧烈跳动。

“没事,没事,做什么噩梦了?”

老李抱着旺财,嘴里安慰着,眼睛却不由自主地又瞟向那个墙角。

除了风吹过芭蕉叶发出的“沙沙”声,那里寂静无声。

接下来的几天,旺财变得有些反常。

它不再像以前那样活泼,总是蔫蔫地趴着,食量也减少了一半。

最让老李不安的是,它再也不肯靠近东边的那个墙角了。

以前,那里是它最喜欢待的地方,因为芭蕉叶下最是荫凉。

可现在,它宁可在烈日下吐着舌头,也绝不踏足那片阴影半步。

每次老李想把它引过去,它都会发出抗拒的悲鸣,夹着尾巴躲得远远的。

老李的老伴不以为意:“许是天气太热,狗也中了暑气,过两天就好了。”

老李嘴上应着,心里却总觉得有块石头压着。

他总觉得,旺财那天晚上在墙角下,一定是看到了什么他看不到的东西。

那东西,让它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



03

日子一天天过去,旺财的怪异行为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愈演愈烈。

它开始变得神经质,一点风吹草动都能让它惊跳起来,对着空无一人的地方狂吠不止。

尤其是在晚上,它经常会突然惊醒,然后绕着整个院子焦躁地奔跑,仿佛在躲避什么无形的追赶。

老李茶楼的生意,也莫名其妙地开始走了下坡路。

先是合作了十几年的茶叶商人,突然说要提高三成的供货价,理由是产地雨水不好,茶叶减产。

老李是个实诚人,做不出给茶叶涨价的事,只能自己硬扛下这部分成本,利润一下子就薄了许多。

紧接着,街对面的位置,新开了一家装修时尚的奶茶店,用各种新奇的口味和打折活动,吸引走了大部分年轻的顾客。

老茶楼里,一下子冷清了不少。

最让老李头疼的,还是他儿子的事情。

儿子在大学里谈了个女朋友,本来两人感情很好,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可不知为何,女方家里突然提出了一个天文数字般的彩礼,言语之间满是轻蔑,明摆着就是不想让这门亲事成了。

儿子因此大受打击,整个人都消沉了下去,甚至连学业都有些荒废。

一桩桩,一件件,烦心事接踵而至,压得老李有些喘不过气来。

他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两鬓的白发也添了许多。

这一天,一个许久未见的老茶客张大爷来到茶楼。

张大爷是个退休的乡下教师,懂些阴阳五行,风水八卦的门道。

他一进门,就看到了趴在角落里没精打采的旺财。

“老李,你家这狗是怎么了?以前来,它都精神得很,今天怎么跟霜打的茄子似的?”

张大爷关切地问道。

老李叹了口气,将最近发生的事情,连同旺财的反常,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张大爷。

张大爷听完,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

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绕着旺财走了两圈,仔细地端详着。

旺财被他看得有些不安,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呜咽声,把头埋得更深了。

“老李啊,”张大爷的脸色变得十分凝重,“我听老一辈人说过,狗这种东西,灵性很重,能感知到家宅气运的清浊。”

“兴旺之家,地气纯净,狗待在里面,会觉得安稳舒适,所以表现得活泼温顺。”

“可若是家道将衰,浊气滋生,它就会第一个感觉到不安和恐惧,从而性情大变。”

张大爷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了。

“你家旺财这表现,恕我直言,恐怕不是什么好兆头啊。”

张大爷的话,像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在了老李的心上。

他想起旺财对着空墙角狂吠的那个夜晚,想起它日益消瘦的身体和惊恐的眼神,一股寒意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难道,这个家,真的要败了吗?

04

张大爷的话,成了压垮老李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开始变得疑神疑鬼,茶楼的生意也彻底没心思打理了。

他整日整夜地睡不着觉,闭上眼,就是旺财惊恐的眼神,和张大爷那句“不是什么好兆头”的断言。

家里的气氛也变得越来越压抑。

老伴因为茶楼收入减少而唉声叹气,女儿工作上遇到了不顺心,儿子更是整天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言不语。

往日里欢声笑语的家,如今只剩下沉默和叹息。

旺财的情况,则更加糟糕了。

它几乎不吃不喝,身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下去,原本油光水滑的黄色皮毛,也变得干枯暗淡,像一堆没了生气的枯草。

它不再吠叫,也不再奔跑,只是整日趴在自己的窝里,用一种近乎哀求的眼神看着老李,仿佛在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下午,老李的老伴再也忍不住了。

她红着眼睛对老李说:“当家的,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娘家村子后面有座青云山,山上有座古寺,叫‘观云寺’,寺里有位得道高僧,法号慧明,听说极有道行,能解世人烦忧。要不,我们去求求那位高僧吧?”

“求神拜佛,有什么用?”

老李心灰意冷地摆了摆手。

“去试试总比在家等死强啊!”老伴带着哭腔喊道,“就算是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你也得振作起来啊!旺财都快不行了,你忍心就这么看着它死吗?”

最后一句话,刺痛了老李的心。

他看向蜷缩在角落里的旺财,那双曾经清澈明亮的眼睛,此刻已经变得浑浊不堪,充满了哀伤。

是啊,旺财是家里的福星,它不能出事。

这个家,也不能就这么散了。

“好,我去。”

老李猛地站起身,眼神里终于有了一丝光亮。

“我明天一早就去青云山,去拜见那位慧明禅师!”

他决定,无论如何,都要为这个家,为旺财,寻一个答案,求一条出路。



05

第二天,天还没亮,老李就出发了。

他按照老伴说的地址,辗转坐了几个小时的车,才来到青云山脚下。

青云山并不高,却因常年被云雾缭绕而得名。

观云寺就坐落在半山腰,掩映在一片苍翠的古松林中,显得格外清幽古朴。

老李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山路拾级而上,山间的空气清新湿润,带着草木和泥土的芬芳,让他连日来烦躁不安的心,也渐渐平静了些许。

来到寺门前,只见朱红色的寺门半掩着,没有喧嚣的香客,只有袅袅的檀香从门缝中飘出,伴随着一阵阵悠远的钟声。

一个穿着青色僧衣的小沙弥正在清扫着门前的落叶。

老李上前,恭敬地说明了来意。

小沙弥听后,双手合十,将他引至一处禅房。

禅房内陈设简单,只有一桌、一椅、一蒲团,一位身着灰色僧袍的老僧,正闭目打坐。

老僧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神态安详,仿佛与周遭的静谧融为了一体。

想必,这位就是慧明禅师了。

老李不敢打扰,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等候。

也不知过了多久,慧明禅师才缓缓睁开双眼,他的目光平和而深邃,仿佛能洞悉一切。

“施主,请坐吧。”

禅师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

老李依言在蒲团上坐下,不知为何,一见到这位禅师,他满腹的忧愁和恐惧,竟像是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出口,眼眶一热,几乎要落下泪来。

他将家中的变故,以及旺财的种种反常行为,从头到尾,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

慧明禅师一直静静地听着,脸上无悲无喜,既不插话,也不打断。

直到老李说完,禅房内陷入了一片沉寂,只听得见窗外风吹松涛的声音。

老李紧张地看着禅师,手心里全是汗。

“阿弥陀佛。”

良久,慧明禅师才缓缓开口,打破了沉默。

“施主,万物皆有灵,犬类尤甚。俗语有云‘狗来富’,并非虚言。健康的犬,能为家宅带来阳气与生机,是为兴旺之兆。”

“然,凡事皆有两面。既有‘旺家犬’,自然也有‘败家犬’。当一只犬出现了某些反常的行为,那便不是它自身的问题,而是它感知到了家宅气运的衰败之气,是它在用自己的方式,向主人发出警示。”

听到这里,老李的心猛地揪紧了,他急切地追问道:“大师,您是说,我家旺财……它……它是在向我警示?”

“然也。”慧明禅师点了点头。

老李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身体前倾,声音都因为激动而颤抖了起来:“那……那大师,求您发发慈悲,告诉我吧!究竟是哪三种反常,预示着这不祥之兆?我家旺财它……它到底占了哪几种?”

慧明禅师看着老李焦急而又恐惧的脸,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怜悯。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漂浮的茶叶,平静地反问道。

“施主,老衲且问你,你家的旺财,最近是不是总在深夜,对着自家大门的方向,发出一种像狼嚎一样,拖着长音的悲鸣?”

老李浑身剧震,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能拼命地点头。

慧明禅师放下茶杯,发出一声轻微的碰撞声,在这寂静的禅房里,显得格外清晰。

他看着面如死灰的老李,缓缓地、一字一顿地说道。

“这,便是第一种征兆。”

“至于第二种……”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