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永辉超市正处在一段特殊的发展阶段,从披露的财报来看,这家企业面临着需要应对的经营状况,同时门店布局也在进行调整,整体处于转型的关键节点。
![]()
为了改善现状,永辉推进了“胖改”相关举措,这一动作已持续一段时间,期间市场表现有过积极变化,也吸引了外部力量的参与。
随着新CEO的上任,企业又开启了新的管理阶段,后续还要在业务布局上继续发力,无论是线下门店的优化,还是线上业务的突破,都将影响其转型走向。
永辉成绩单
2025年10月29日,永辉超市披露的三季度财报藏着不少隐忧。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滑超两成,归母净亏损同比扩大超三成,前三季度累计收入和扣非归母净亏损也都有明显下滑。
![]()
门店数量缩水很直观,截至9月末只剩450家,较巅峰时少了近600家,相当于回到扩张前的规模。这种先大规模扩店再集中关店的起伏,在零售业很罕见。
闭店代价也在攀升,三季度关闭门店产生的损失不少,单店成本比2024年一季度翻了一倍多。
资金链更是紧张,9月末账面货币资金创近10年最低,流动负债与流动资产差额达历史新高。
![]()
经营性现金流也由盈转亏,入不敷出的压力明显,为求生存,公司计划募资的金额比最初计划少了近9亿,升级门店数量也大幅缩减,现实考量藏不住转型的艰难。
“胖改”救场
永辉的转型绕不开“胖改”这步棋,2024年5月启动调改后,股价有明显上涨,市值多了200多亿元,算是先稳住了市场信心。
截至2025年9月,“胖改”已17个月,450家现存门店中一半左右完成调改,剩下一半还在排队。
![]()
这场改革的背后有叶国富的推动,2025年3月他加入永辉董事会,其旗下企业此前收购大量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调改学来不少办法,比如精简商品品类、打造自有品牌、优化供应链,但效果仍待观察。
不少调改门店开业时火爆,没多久就回归平静,有消费者觉得商品没新意,老顾客也不习惯变得“精致”的购物环境。
胖东来的成功有其独特性,和永辉全国布局的基因本就不同。
![]()
要做到“神似”而非仅“形似”,永辉得解决不少麻烦,比如怎么在涨员工待遇的同时平衡成本,怎么把服务标准推广到所有门店,这些都是绕不开的坎。
新CEO接棒
2025年9月19日,34岁的王守诚被任命为新任CEO,这位2017年入职的“老员工”曾主导“胖改”项目。
10月13日的新品发布会上,创始人张轩松未露面,王守诚成了对外发言人,宣告进入“精细化深度升级”阶段,但他能否带企业穿越周期还是未知数。
![]()
当下最紧迫的是线上业务的突围,前三季度线上收入占比不升反降。
虽然公司在多个城市开了前置仓,还设了到家事业部总部,把线上线下业务分开运营,但效果还没显现。
即时零售浪潮下,线下没整顿完,线上又要追赶,还要避免内部业务互搏,难度不小。
按照计划,11月底闭店调整将结束,门店数会稳定在400多家,全部门店调改要到2026年才能完成。
从早年借“农改超”东风崛起,到靠资本全国扩张,永辉的前两个10年有明确路径。
![]()
接下来的10年,能不能找到自己的节奏,不再依赖模仿,才是真正的考验,毕竟闭店只是“刮骨疗伤”,后续的“造血”能力才决定生死。
结语
永辉超市的转型之路仍在继续,“胖改”的深化与新CEO的带队,是当前阶段最受关注的两大方向。
门店优化与线上业务突破的双重探索,需要时间来检验实际成效,毕竟从调整布局到形成稳定的良性发展模式,往往需要经历一段适应期。
![]()
未来,如何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平衡成本与服务质量,将是永辉需要持续面对的课题。
无论是市场反馈还是经营数据的变化,都将成为其调整策略的重要参考,而能否在转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长远路径,也将决定这家企业接下来的发展高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