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革命生涯有很多亲密战友,但如果要问最亲密的战友到底是谁?恐怕,周总理可以排在第一位。因为我党每一次关键时刻,如果有得选择,毛主席肯定会选择周总理留在他身边,一刻也不分离。
![]()
从某种程度来说,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能力属于互补类型:毛泽东擅长大方向的战略规划、理论创新和宏观决策,具有 "举重若轻" 的领袖气质;周恩来则精于执行落实、细节把控和人际关系协调,展现 "举轻若重" 的务实作风。两人长达 40 余年的合作,形成了 "毛主周辅" 的互补格局。
因此,毛无周,则决策无以落地;周无毛,则执行无有方向;他们是珠联璧合!
![]()
一、争取民心所向的关键时刻,周总理在重庆谈判紧随毛主席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老蒋费心思地想了一个必赢之局的鸿门宴,那就是重庆谈判,因为无论毛主席怎么选,似乎我党都会输。
如果毛主席拒绝重庆谈判,那么就可以说明国民党是爱好和平的,老蒋真心实意地搞谈判,毛泽东却不来,立马会给我党安上一个“拒绝谈判,蓄意内战”的罪名,我党则会民心尽失,国民党打内战就师出有名了。
如果毛主席不拒绝重庆谈判,但是派其他人来,则向全国人民群众说明了毛主席的胸怀不够大,不是那么真心实意,同样,爱好和平的主动权也在老蒋这边,民心归了老蒋。
![]()
如果毛主席真的来重庆谈判了,那么就谈一谈,只要国民党掌握得好,民心也不见得去了我党那边。万一有机会,国民党还能取得主动权。
在这个争取民心所向的关键时刻,毛主席毅然前往重庆,他深知鸿门宴的典故,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临行前,毛主席找刘少奇密谈了一天一夜,吩咐一切。同时,他选择了让周总理陪他前行到重庆。
在重庆,周总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
周总理积极联络重庆的民主党派、爱国人士、重要媒体和各界群众,宣传我党的和平建国主张,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周总理还发挥了巨大的舆论宣传作用,打破国民党的舆论垄断,在重庆谈判期间,毛主席发表《沁园春-雪》,周总理积极开展宣传,让这首词一出品,顿时就是爆款,可谓“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当时国内凡是能看懂文字的人都争先朗诵毛主席这首诗,让毛主席的人格魅力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
在安全保障上,周总理更是事无巨细,发挥了特科工作的特长。他全面负责毛泽东及中共代表团的安全保卫工作,制定严密的防护方案,应对国民党特务的监视和潜在威胁。甚至吃饭的时候,周总理都帮毛主席先尝菜。
最终,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配合之下,老蒋的重庆谈判的阴谋被化解了,谁主谁客的形势出现逆转。
![]()
二、延安危急时刻,毛主席仍旧选择周总理留在身边
1947年3月13日,胡宗南对延安发起全面进攻,只3日时间,就已经进至距延安仅60公里处,延安此时已处于敌人重兵压境的危急形势之中。
3月19日,我党主动撤出延安,此时情况还是比较危急,因为我军只有2万余人,胡宗南有20多万部队穷追不舍。
战场瞬息万变,这可能会产生一个难以承受的后果,就是党中央随时有可能被敌军包围,万一中央都没了,即使其他各大解放区人马众多,也是群龙无首,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在这种紧急的关键时刻,为了防止出现万一的风险情况,中共中央书记处5位书记不能全部集中在陕北,毛主席打算分为两处。
![]()
中央书记处有5个人,分别是毛主席、朱老总、周总理、刘少奇与任弼时。我们都知道,毛主席其实和朱老总搭档很多年了,“朱毛红军,朱毛红军”这个叫法已经深入人心,大家都约定俗成,朱毛不能分家,朱离不开毛,朱离开了毛过不了冬。
![]()
可最终的结果有些出人意料,毛主席选择周总理以及任弼时留在自己身边,主持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工作。而朱老总和刘少奇则前往华北进行工作。
![]()
自此,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份电报都署名为:军委,即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简称,它是党领导下的最高军事领导机构,日常的军事决策都由中央军委来决定,可以说,在战争年代,军委就是指挥打仗的中央。
![]()
这个军委,其实就是毛主席和周总理两个人负责(任弼时主要负责党务),他们在窑洞里面指挥了轰轰烈烈的解放战争。
![]()
可以说,我党人才济济,但真正让毛主席完全放下心的,自始至终,能够亲近信任一辈子的,恐怕只有周总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