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转载了李德民写老范的文章。
说的是,老范到人民日报当总编辑时,
老李是报社评论部副主任,
有天在食堂吃饭,老李与老范坐在一起。
老范要了个辣椒炒肉片,里面有几块辣椒,
老范是苏州人,怕辣,便将辣椒挑到了老李碗中,
不在意老李是否在意,不管自己的筷子擦没有擦。
就像家中的一位兄长,非常随和,没有一点架子。
我也曾在老范手下工作,这样的故事,也有不少。
记得当年,老范从人民日报总编辑任上退下以后,
为了表达对这位老领导的敬意,我曾写了篇文章,
题目叫《》。
这篇文章之外,还有一些事情,也挺有意思,
今天就说说老范到保定看我的事吧。
1992年初,为了培养锻炼年轻干部,
老范将我和庹震二人,派到河北挂职。
当时,我是工交部主任,小庹是记者部副主任。
按说二人都是报社骨干,也正是干话出力的年纪,
但老范和编委会从长计议,让我们暂时离开一线,
到基层去接触实际,了解民情,增加些人生阅历。
我到保定当了副市长,小庹到涿州也当的副市长。
锻炼一年有余,确实大有收获。
我到保定以后,干得还算顺利, 很快融入这个新的集体。
就在当年初夏,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
提出,我国将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新的模式。
总书记代表党中央,第一次对“市场经济”作出明确肯定,
无疑是改革开放一重要转折点,中国改革史之里程碑事件!
闻听这个消息,激动不已,夜不能寐,
立即搜集资料,绞尽脑汁,精心构思,
撰写了颂扬市场经济的长篇述评《市场赋》
文章写作时和写成以后,
全国政治形势日趋明朗,
党的十四大,即将召开。
我立即将文章寄回报社。
寄出第二天,老范打来电话,
吩咐我,根据中央精神,
赶快撰写一篇歌颂市场经济的重头文章,
字数不限,越快越好!
我对老范说,文章已写好,寄回报社了!
老范非常高兴,说是吗,那太好了!
9月29日,为迎接党的十四大召开,
经济日报头版头条,隆重推出了这篇文章。
现在回想起来,没有那次挂职,没有对基层实际情况的了解,
我是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来的。
就在当年底,经济日报老领导丁望来保定找我。
老丁离开经济日报后,创办了一张《中华工商时报》,
他是创办人,又是总编辑,在报纸说话是极有分量的。
老丁告诉我,这是一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办的一张新报,
势头很好,大有可为。只是,缺少一位得力的年轻助手,
希望我到报社去,担任常务副总编辑。
老丁说,我已经五十多岁,也干不了几年啦,
退下以后,国枢你就来做一把手吧!
这件事情,非同小可,我不能贸然应允。
我对老丁说,这样,等我向报社领导汇报一下,
看看他们意见。如果同意,我就到你这边来。
我将此事,在电话里向老范作了简要汇报,
老范问我,你自己的意见呢?
我说我倾向于去,趁着年纪还轻,可以干点事情。
老范沉默半晌,没有说话。
最后说国枢,这不是小事,你再认真考虑考虑吧。
事情到此为止,我并未放在心上。
谁知没过两天,办公室突然通知我,
詹市长,你们报社总编辑来了,就在保定宾馆,请你去见面。
我一听老范来了,大吃一惊,立即赶往宾馆。
见到老范,他似乎更显苍老,两鬓灰白头发也多了些!
握住老范温暖的手,我没有说话,眼泪却流了下来!
不用多说,心有灵犀。
我知道老范来此是为了什么。
老范也晓得我的态度是什么。
我们没多说多少话,甚至没有谈及《中华工商时报》之事。
老范说,我就是想来看看你。
当天傍晚,老范赶回了北京。
目送着小车渐渐远去,我的眼眶又一次湿润了……
第二年春天,我回到报社,
未久进入领导班子,成了报社最年轻的编委成员。
回忆这段历史,心情很不平静。
老范这样的领导,让人打心眼里敬重,佩服!
能在老范手下做事,是我一生的荣幸。
![]()
与老领导老范在一起 杨乔 摄
如欲阅读《市场赋》,打开链接即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