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二十四节气里的淮南·立冬篇|北风渐起冬开序 一碗热汤暖时光

0
分享至

加十五日指蹄通之维则秋分尽,

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冬,草木毕死,音比南吕;

——《淮南子·天文训》

当太阳运行至黄经225度,寒风渐起,万物步入休藏,天地间一派肃静初凝,立冬拉开了冬天的序幕。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水面初凝薄冰,大地渐冻,鸟鸣渐隐,万物在静默中蓄力。这是一个亟需温暖与能量的时节,饮食自然也转向醇厚滋补。


此时若走在淮南街头,一碗牛肉汤便是淮南人“补冬”最好的选择。大片的牛肉炖得酥烂,红薯粉丝晶莹滑溜,千张吸饱了浓汤,再配上个刚出炉、一碰就掉渣的油酥烧饼,往汤里那么一浸。一口下去,浑身的寒气都给逼了出来。


这碗汤的渊源,可谓香传千载,味贯古今。2024年,淮南武王墩墓考古发现战国大鼎碳化牛骨,将这片土地上以鼎烹牛的饮食传统追溯至两千多年前。《淮南子·齐俗训》里那句“今屠牛而烹其肉,或以为酸,或以为甘,煎熬燎炙,齐味万方,其本一牛之体”,详细记录了牛肉丰富多样的烹饪技艺。现代淮南牛肉汤的成型,实为一部民族交流史。元代寿县“回回街”的回族清真技艺,与明代山东移民带来的千张、清代晋商引入的粉丝碰撞融合,形成“一汤融百味”的格局。


千年匠心,凝于一味。淮南牛肉汤采用本土黄牛的牛骨、牛腱肉、牛肚等部位需严格配比,用井水反复浸泡去除血水。文火慢炖六小时以上,让骨头里的骨髓与肉香完全融入汤中,直至汤汁变得浓稠如乳,散发着令人垂涎的香气。如今,“淮南牛肉汤制作技艺”已成功跻身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一方水土不可替代的味觉印记。

曾经的市井风味,如今成长为城市“金名片”与产业“新引擎”。在《非遗里的中国》等节目的镜头中,在《六姊妹》的故事里,这碗汤带着滚烫的“锅气”成功出圈,从淮河之滨走向南北食客的餐桌,也绘出一幅“以汤兴城”的生动图景。淮南以味为媒、以汤为链,推动这一碗热气腾腾的民间滋味,
向标准化、品牌化、链条化转型升级。截至2024年底,淮南牛肉汤全产业链产值已突破320亿元;2025年上半年更达195.2亿元,产品远销海外,真正实现“一碗汤,带动一座城”。随着预包装技术与电商渠道的成熟,千里之外的游子也能一键下单,复热即享那一口不改的乡味。它跨越山海,慰藉乡愁,成为行走的“淮南印记”。


立冬,是积蓄与等待的季节。而这碗淮南牛肉汤,正是穿越千年风雪,为我们带来的最温暖馈赠。它从历史典故中走来,在非遗技艺中定格,于现代产业中腾飞。以其独特的魅力,讲述着从楚韵汉风到现代产业的淮南故事,温暖着味蕾与时光。

信息来源:中共淮南市委网信办 搜狐安徽

淮南发布(ID:huainanfabu)整理发布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淮南发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淮南发布 incentive-icons
淮南发布
展示淮南形象 传递权威信息
21624文章数 1039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