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力挺印度,中国开始老了,早晚被印度追上

0
分享至

最近,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在伦敦一个高级会议上说了一句话,立刻在全球火了。他当着英国人的面讲:“中国已经开始老了,而印度还很年轻。印度有信心,早晚会追上中国,甚至超过它也不是做梦。”

这话一出,印度媒体高兴坏了,拼命报道。但很多人心里在问:李显龙是真的看好印度,还是话里有话?印度经济真能一路高歌猛进,最终超过我们中国吗?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句话背后的三层意思。

我们要明白,李显龙是在什么地方说这话的,那是在伦敦的查塔姆研究所,一个英国人讨论世界大事的重要地方。他选择在这里说,就是说给西方世界听的,更是说给印度和中国听的。

表面看他是在夸印度,印度人口确实年轻,平均年龄才28岁,而我们中国已经是39岁了。光看数字,印度好像有源源不断的年轻劳动力,未来潜力巨大。但是,如果你觉得李显龙只是在单纯地夸印度,那就太天真了。新加坡从建国总理李光耀开始,说话就讲究“平衡”,从来不会把好话说尽,也不会把坏事做绝。



他明着夸印度年轻有潜力,暗地里其实在敲打印度。他特意提到,当初设计的一个区域经济合作框架,包含了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和东盟国家。结果印度在2019年最后一刻突然退出,不玩了。

印度为什么退出?原因很简单,它害怕一旦开放市场,便宜好用的中国商品会像洪水一样冲进来,把它自己还没长大的制造业直接冲垮。印度的农业和服务业也很封闭,怕开放了自己会吃亏。

印度这一退出,新加坡就难受了。没有印度在里面,这个合作框架里,中国的分量就变得太重了,几乎是“一家独大”。新加坡和其他东盟国家,都不想看到这个局面,谁都希望身边有几个力量互相平衡,这样自己才安全,说话才有分量。

所以,李显龙夸印度,第一层意思是:印度你快回来吧,我们需要你来平衡一下中国。

而他说“中国老了”,并不是真的认为中国不行了。他更多是在描述中国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老龄化加快,干活的人以后会变少。但他后面还有一句非常微妙的话,很多人没注意。他说:“不管怎样,中国仍然是世界贸易体系的受益者和维护者,就算遇到对自己不利的裁决,也遵守过规则。”

这话听起来是夸中国守规矩,对不对?但仔细品,他的潜台词是:新加坡希望中国继续按照美国和西方定下的老规则来办事,哪怕这些规则有时候对中国不公平。中国你最好乖乖听话。

为什么新加坡这么想?因为新加坡自己就是靠着这套西方规则富起来的。它不希望中国强大了,自己去定新规则,那样会动到新加坡的“奶酪”。

说到底,李显龙这番话,核心目的不是为了印度好,也不是为了中国好,而是为了新加坡自己。在中、美、印三个大国之间,新加坡一个小国要想活下去并且过得好,就必须玩“平衡”。夸印度,是给新加坡多找一个有潜力的朋友,让自己在未来有更多回旋余地。

那么,被李显龙看好的印度,真的能轻松复制中国的发展奇迹吗?答案是,很难!因为它身上至少戴着三重沉重的枷锁。

第一重枷锁:年轻,但没本领

印度年轻人多,但很多人的教育水平很低。根据印度自己发布的《2022年ASER教育报告》,在印度农村,只有不到20%的六年级学生能流利地读二年级的课文,很多年轻人连简单的数学题都不会算。

这样的人口,不是“红利”,反而是“负担”。印度现在的青年失业率非常高,超过20%。这么多没工作、没技能的年轻人,是社会的一个火药桶。



第二重枷锁:社会是分裂的

印度内部问题太多。古老的种姓制度虽然法律上废除了,但在现实中影响依然很大,严重阻碍了社会公平,低种姓的人很难获得好工作和上升机会。而且,印度各个邦之间也常常各自为政。

比如,莫迪政府想推动全国统一的商品和服务税改革,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遭到很多地方的抵制。这样一个内部拧不成一股绳的国家,发展起来会非常吃力。



第三重枷锁:基础太差

印度的基础设施和我们中国比,差距太大了。举个例子,在印度最大的几个港口,一艘货船平均要停留超过60个小时才能完成装卸。而在中国的上海洋山港,这个时间可以控制在24小时以内,效率差了好几倍。



更让外国企业头疼的是,印度很容易“朝令夕改”。比如2023年,印度突然修改了电脑和平板电脑的进口规定,先是严格限制,几个月后又突然放松,让很多企业无所适从。中国的手机公司小米,在印度被反复审查和罚款,最后钱都拿不回来。这种环境,谁敢放心去投资?

所以,印度光有“年轻”这张脸是没用的。不打破教育落后、社会分裂、基础太差这三重枷锁,它的人口优势永远只是纸上谈兵。



李显龙说“中国老了”,我们承认,老龄化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但是,看中国不能只看人口平均年龄这一个数字。

第一,中国正在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

我们每年有超过1000万大学毕业生,其中理工科毕业生占很大比例。我们是全世界工程师最多的国家。这些高素质的人才,正在推动中国产业向上爬。

比如,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板、锂电池这“新三样”,现在已经卖到全世界,靠的不是廉价劳动力,而是先进的技术和完整的产业链。



第二,我们的国内市场非常大。

中国有超过4亿的中等收入群体,这个庞大的市场本身就能带动经济增长。就算外面风吹雨打,我们靠内部循环也能支撑很久。这是印度远远比不上的。

第三,中国在国际上的角色变了。

我们不再只是默默遵守别人定的规则,也开始参与制定新规则。“一带一路”倡议就是我们推动的合作平台。李显龙希望我们永远遵守旧规则,但那套规则很多时候是西方用来限制别人的。中国发展起来了,自然要有和自己实力相匹配的话语权。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新加坡不适应,也得慢慢适应。

李显龙的话,我们听一听就好,不必太激动。这本质上是一个小国,在大国博弈中为自己争取空间的“生存策略”。

印度想超过中国?路还很长很长,它先得解决自己家里的一堆麻烦事。而中国,老龄化是挑战,但绝不是末日。我们正在从过去追求“快”的模式,转向追求“好”和“强”的模式。我们有自己的难题要攻克,但也有足够的底气和智慧去应对。

未来的世界竞争,早就不是比哪个国家年轻人多的简单游戏了。它比的是谁的更高效,谁的社会更团结,谁的技术更先进。在这条赛道上,中国和印度都有自己的硬仗要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我们自己不犯错,不折腾,继续练好“内功”,就没有任何人能轻易“赶超”我们。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领悟看世界
领悟看世界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分享世界上的奇闻轶事!
769文章数 60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