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长安的荔枝》热播,剧中帮助李善德运送荔枝的人,就有胡人、侗人等不同的民族。各族人民集合自己的智慧,用快马驮着岭南鲜荔奔向长安。但是,你可知道这条“大唐特快专线”必经襄阳?
![]()
《长安的荔枝》海报
早在史前时期
南北餐桌上的食物就在襄阳交汇
襄阳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数量已超过180处,展现了南北文化交融的特色。这些遗址出土的实物证明,襄阳地区的文明融合了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以及长江流域的油子岭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
襄阳枣阳市的雕龙碑遗址出土了很多黑陶和红陶,这些陶器体现了黄河流域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特色,明显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那时候,南方主要用红陶,北方则多用黑陶。还有遗址旁边农作物的遗迹,有北方的粟和南方的稻米。南稻北粟在此汇聚,正是南北方各族人民交往、文化交流的结果。
![]()
襄阳博物馆藏:新石器时期曲腹红陶杯
襄阳博物馆内,独立展柜里的曲腹红陶杯,代表了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的特色。
现代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曾说:“中华文明的起源,不似一支蜡烛,而是满天星斗。”中华文明不是孤立、封闭的,而是流动的、交流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
南北交流交往
何以在襄阳汇聚?
那就要从中国的自然地理情况中寻找原因了。
中国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是区分中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重要标志。在此线的北面和南面,自然条件、地理风貌、农业生产、人民生活习俗均有明显不同,造就了南北方物产和生产生活的差异,进而带动了人员交往、文化交流和物资的流通。
襄阳地处秦岭以南,大巴山、巫山以东,大别山以西,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处于华北平原与江汉平原的交会处。自古以来,这里水运和陆运都很发达,是古代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加之北方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许多早期王朝都在北方建都,北方成了政治文化中心,自然就有了对南方物产的需求,所以,不论是南方的荔枝、还是水稻、茶叶北运,都必须经过襄阳。
襄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那么一开始就是南北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会聚之地吗?显然不是,这有一个逐渐发展、融合的过程。
夏商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襄阳地区也分封了诸多诸侯国。襄阳地区经过夏商两代的扩张,最终被纳入中原王朝势力范围内,周初成为了王国南土。襄阳地区百公里内分封了曾、唐、谷、邓、楚等诸多诸侯国。
西周初年在江淮之间分封了强大的曾国,以控制南方的铜锡资源。这条从长江中游向中原地区输送铜、锡矿产的“跨国高速公路”,在周朝铜器铭文中被称为“金道锡行”。随枣走廊是周代“金道锡行”的重要通道,襄阳是这条“跨国高速公路”中的重要节点。这种对资源的需求,促进了商贸和经济发展,自然也就促进了人员的流动,文化的交流。
![]()
热播剧《长安的荔枝》中荔枝走的水陆驿道,与“金道锡行”高度重叠
2008年10月,襄阳市樊城区菜越墓地出土了三国时期的珍贵文物“中华第一青铜马”。经考证,该青铜马的主人是东汉时期羌胡名将张济。青铜马是蒙古马与汗血宝马的杂交品种,是目前国内出土的时代最早且体型最大的青铜马,没有之一。出土时,青铜马后半部分已经残缺,文物修复专家经过一年时间,成功将其修复。
青铜马高163厘米、长163厘米,重720斤,形神兼备、身材矫健,表面灰绿色,面颊平,双耳直立如削竹,两目凸出,翘鼻,张口露齿,额部錾刻有阴线流苏,长颈丰腴,上部有直立鬃毛,作引颈嘶鸣状。
![]()
襄阳博物馆藏:“中华第一青铜马”
马呈站立姿势,两前肢微外张,后肢直立,马尾下垂。该马依照墓主人将军的爱马1:1打造而成,是国内出土体型最大的青铜马,被称为“中华第一青铜马”,是国家一级文物。
樊城区菜越墓地还出土了颇具“丝路风情”的珍贵文物——象鼻流提梁铜壶、铜鏂等。据专家介绍,象鼻流提梁铜壶的起源在印度,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先传入交州,就是现在的广西和越南北部一带。鎏金铜鏂发现的地区集中在贵州、云南,当时的荆州和广西、云南等地接壤,所以南方的象鼻流提梁铜壶、铜鏂等珍贵文物能够到达襄阳。
![]()
襄阳博物馆藏:象鼻流提梁铜壶
到了文化繁荣、国力强盛的唐代,襄阳地区出土了许多与北方少数民族相关的实物。
在博物馆展柜中的长沙窑釉下彩胡人碗,采用堆塑的技法,中间捏制戴有高毡帽、大眼圆脸鹰钩鼻、满圈络腮胡须的胡人,展现出襄阳地区在唐代胡汉互鉴、胡风浸染的文化特征。这说明当时襄阳生活着大量北方少数民族。相关部门曾专门做过基因检测,现今襄阳地区有不少人都带有北方胡人的基因。
![]()
襄阳博物馆藏:长沙窑釉下彩胡人碗
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钟灵毓秀的山川,水陆便利的交通条件,安定和平的环境,富足的经济,让襄阳涌现出一批唐代的杰出诗人。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就是其中之一。《春晓》便是孟浩然22岁时的作品,《与诸子登岘山》《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意境清迥。
万里茶道的重要中转站:
襄阳
明清时期形成的“万里茶道”,从中国福建出发,一路往北,进入现蒙古国境内,穿越沙漠戈壁,到达中俄边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图。全程约4760公里,其中水路1480公里,陆路3280公里。这条茶叶贸易之路的重要中转站就是襄阳。
![]()
南北客商在襄阳云集,每年在襄阳转运的茶叶数以万计。汉江两岸曾密布31座码头,一条“万里茶道”让汉江成了民族经济的主动脉,成为各民族交流交往的大通道,这些历史遗迹见证了当时宏大的交融图景。
![]()
现在襄阳地区遗留下了11省所修建的20余座会馆文物古迹。其中抚州会馆的戏楼,也是汉剧四大派襄河派驻扎献艺的地方。襄阳博物馆内有相关的复原场景,分别是位于樊城的公馆文码头和位于襄城的临汉门,共同为我们展示了襄阳商旅繁忙的场景。至今临汉门码头石阶上,仍刻着各地商帮踏出的包浆。
![]()
![]()
交融从未停止,也从未中断。从新石器陶罐盛放的南北粟稻,到青铜马背驮起的丝路风云,再到会馆里11省方言泡开的茶汤——这些遗迹述说着:文明在交往中丰富,民族在交流中共生。
极目新闻通讯员 王鹏 覃辰恺 王清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