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态的平衡,从来不是单向度的权利保护,而是买卖双方、服务与被服务者之间健康的相互制约。
据媒体报道,一款A4至A3尺寸、材质坚硬的“巨型吊牌”正成为一些女装电商店铺的“标配”。这类吊牌直接悬挂于衣物外侧,穿着时给人硌得慌的感觉,目的是防止消费者摘下吊牌穿出门后再退货。
几乎同时,X团在多个城市试点上线骑手评价用户和屏蔽用户功能,骑手在遇到辱骂、恐吓威胁等场景时,可屏蔽顾客。
这两件事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共同揭示了数字经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重要命题:权利平衡与相互尊重的经济生态才是可持续的。
01
在“双11”购物狂欢进入倒计时之际,社交平台却被这款“硬核装备”强势霸屏。这种巨型吊牌尺寸是常规吊牌的四五倍,上面印着“拆除不退不换”的警告语。
它们正成为一些女装电商店铺的“标配”,尤其是一些女装电商店铺。
有商家坦言,这是对部分顾客滥用“七天无理由退货”的应对方案。个别消费者利用规则漏洞,买了衣服吊牌不摘,参加年会、特定场合拍照或者用作商业用途,衣服使命完成后,再退货。
表面看衣服没问题,但细看,留下的汗渍、污渍会导致无法二次销售。
电商女装行业的退货率高得惊人。公开数据显示,电商女装平均退货率50%至60%,直播带货达80%。甚至有商家表示,其店铺的退货率高达80%以上。
更令人痛心的是,还存在“以新退旧”、“批量租退”等情况。
一位女装店主算过一笔账,每件女装退货会造成约20至32元的综合损耗,包括运费、商品折旧、仓储及人工处理成本。这些成本最终要么转嫁给消费者,要么压垮商家。
![]()
02
与此同时,外卖骑手也迎来了一项小小却重要的权利——能够“拉黑”顾客了。
长期以来,由于消费者评价权重过高,外卖骑手几乎丧失了说“不”的权利。面对各类评价——哪怕是恶意差评——他们往往只能“照单全收”。
拒绝服务、维护尊严,往往意味着个人评分和收入的双重下滑。
X团此番操作,被视为具有某种风向标意义。此次对外卖骑手的“赋权”,背后有着很现实的考量,某种意义上是填补平台系统层面权利失衡的必要之举。
根据规则,骑手屏蔽用户并非随意使用,而是需上传相关证据,确保拒绝行为有理有据。目前试点阶段,每位骑手最多仅可屏蔽两名用户,并未开放无限“差评权”。
![]()
03
无论是商家应对“穿完即退”的巨型吊牌,还是骑手获得的屏蔽不当用户权,都指向同一个问题:当权利严重失衡时,整个经济生态都会付出代价。
女装行业的高退货率不仅伤害商家,也损害消费者利益。商家为应对高退货率,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方面,部分商家开始关闭运费险,试图终止这场“退货潮”;另一方面,预售期逐渐延长,从传统的3-5天延长至15天甚至更久。
更严重的是,高退货率导致商家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某女装网店在双十一期间销售额逼近1000万,最终却亏损60万。
最终,这些成本要么转嫁给消费者,要么导致商家倒闭。
同样,在骑手与顾客的关系中,权利失衡也会导致系统性风险。当骑手面对顾客不合理的要求或辱骂时,在系统里缺乏有效的反制举措和申诉渠道,只能被动接受。
这不仅影响骑手的工作体验和职业尊严,长远看也会降低服务质量。
![]()
04
无论是“七天无理由退货”还是“仅退款”政策,初衷都是保护消费者权益,但在执行过程中却被一些人滥用。
有商家反映,部分消费者利用平台规则漏洞,穿着吊牌衫逛景区、拍完照就退;有人批量下单再集体退货,让“七天无理由”沦为“零成本白嫖”。
更离谱的是,有商家遇到消费者下单一年后来申请退款的情况。
骑手们也面临着类似困境。有的用户对骑手趾高气扬,态度恶劣;有的让骑手帮扔垃圾,帮带烟槟榔,拒绝就动辄投诉;有的甚至骗霸王餐。
这些滥用规则的行为虽然只是少数,却破坏了整个信任体系。
当信任被破坏,商家和平台就不得不采取防御性措施。巨型吊牌就是这种信任破裂的产物,它增加了正常消费者的购物成本,降低了消费体验。
![]()
05
巨型吊牌和骑手拉黑权看似是应对策略,其更深层意义在于推动权利平衡与相互尊重的新商业文明。
平台需要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保障商家合法权益之间找到平衡点。“七天无理由退货”不等于“七天无条件退货”。平台应该支持商家维权,打击不良消费者。巨型服装吊牌只是临时举措,毕竟也非常不环保。
提升用户体验与退货政策并不冲突。无审核、“秒退款”,过于轻松的“甩锅”只能让两方陷入内讧,适当调查和责任划分才能彼此信服。
对于骑手与用户的关系,也是如此。允许骑手“发声”,在人文层面,是对劳动者平等话语权的确认。
平台允许“反向差评”,也有助于在社会层面催生更多“骑手友好”的规则和氛围,让各方主体有商有量,形成既要高效率、也要人性化的数字生活方式。
06
有骑手评价屏蔽用户功能时说:“这样的功能,我不一定会用,但知道有这个键,心里就踏实。”这种踏实,源于劳动边界得到尊重后的安全感。这对于一直被系统压迫的骑手而言,太重要了。
同样,商家推出巨型吊牌,也不是为了对抗消费者,而是为了守住经营的基本底线。
科技要“向善”,而科技向善的前提,是让系统中弱势一方的声音能够被听见、被尊重。当双方都有了说“不”的权利,真正的信任与平衡才会开始生长。
----- THE EN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