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亚的P-8A军机在2025年10月19日,直接闯进中国西沙群岛的领空,结果被解放军战机用热焰弹给逼退了。这事儿不是头一回了,澳方老爱干这种事儿,名义上说执行什么监视任务,其实就是来探路的。
西沙群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从古代地图到现代国际认可,中国对那片海域的主权没啥争议。澳方飞机从菲律宾方向飞过来,没打招呼,没申请许可,就这么硬闯,明显违反国际航空规则。
![]()
解放军南部战区空军发现后,第一时间组织力量跟踪监视,先是无线电警告,让澳机赶紧走人。澳方不听,继续往前飞,这就逼得中方升级措施,一架苏-35战机上去伴飞,释放热焰弹干扰澳机的系统。热焰弹这种东西是标准拦截工具,不是要打下来,而是干扰导航和雷达,让对方没法正常执行任务。
澳机吃了这招,系统乱套,只能掉头跑路,一口气飞了上千公里回本土基地。这次事件,澳国防部事后发声明,说中方操作不安全,构成风险,但对自家飞机为什么跑到西沙去只字不提。这种双标挺常见的,澳方总想把入侵说成受害。
![]()
澳大利亚在南海的这些行动,得从他们的国防策略说起。澳政府这些年加强了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尤其是跟美国同盟后,P-8A这种反潜巡逻机派出来好多次。
P-8A是波音改装的,装备先进,能扔声纳浮标,侦察海底潜艇,还带电子情报系统。澳方有14架这种飞机,好几架部署在亚太,经常参加联合演习。2025年这次之前,类似事儿发生过几次。
比如2022年5月26日,澳P-8A在南海被中国歼-16战机拦截,释放了热焰弹和铝箔条,导致澳机引擎有点问题,回国后澳方抱怨一大堆,但还是没承认自己先闯的。
2024年5月,澳海军直升机在黄海被中国战机用热焰弹驱离,那次澳方说飞机差点出事儿,中国国防部回应说澳方先挑衅,干扰中方正常训练。
![]()
2025年2月11日,又有澳P-8A在西沙附近被歼-16释放热焰弹逼走,澳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尔斯当时公开批评中方,却没提澳机为什么在那儿飞。
这些事件串起来看,澳方行动越来越频繁,基本是配合美国在南海的战略布局。美国航母编队来南海转悠,澳机就跟着来侦察,试图收集情报,施加压力。
中方反制每次都按国际标准来,从警告到伴飞再到干扰,步步升级,没越界。热焰弹释放时,距离澳机最近30米左右,这在空中拦截里算克制的,目的是警告不是攻击。澳机机组有10来人,飞行员和技术员为主,面对干扰,他们得赶紧调整飞机状态,避免失控。
事后澳方检查飞机,没发现大损伤,但系统需要重置。澳机从西沙撤离后,没去附近的菲律宾基地,而是直飞回澳大利亚达尔文基地,路程超过1000公里,这说明他们不想就近停留,可能是怕暴露更多情报,或者心理上慌了。
![]()
澳国防部声明里强调风险,但国际观察家多认为澳方先违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领海基线内是主权范围,西沙岛屿周边12海里内澳机闯入就是侵犯。澳方总说国际空域,但忽略具体位置靠近中国岛礁的事实。
澳大利亚这种行为,根子上是地缘政治考量。澳本土离南海远着呢,干嘛总来搅和?主要是澳英美联盟的影响,从2021年成立后,澳方增加了军费,买了核潜艇,还加强情报共享。
澳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上台后,继续这个政策,声称维护地区稳定,但实际是针对中国崛起。澳媒体报道这些事件时,往往偏向自家,标题带情绪,比如说中国“威胁”澳飞机。但翻开记录,澳方派机次数多,2020年以来南海活动超50次,大多没通报。
中方每次回应都强调主权,南部战区发言人李健健上校在2025年10月事件后表态,说澳机非法入侵,中方采取必要措施驱离。中国空军装备苏-35这种先进战机,机动性强,雷达好,能有效应对此类入侵。澳P-8A虽先进,但速度慢,面对战斗机没优势。
![]()
事件后,澳方通过外交渠道抗议,中国外交部回应说澳方应尊重事实,别再挑事儿。国际上,美国支持澳方,说中方行为不专业,但其他国家多保持中立,因为南海争端复杂,多数认可中国历史权利。澳方高层推动这些任务,飞行员成了前线棋子,反复执行高风险飞行,压力不小。
2022年那次后,就有报道说澳机组需心理治疗,这次估计类似。澳国防政策调整,让军队卷入域外争端,本土民众不一定全支持,有人质疑为什么花钱去南海冒险。南海航道重要,商船多,澳方行动加剧紧张,影响贸易安全。中国主张和平解决,通过东盟对话,但对主权问题寸步不让。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