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早在8月份,中国驻马里大使馆再次发布紧急通知,提醒所有在马中国公民尽快撤离。
就在几天前,中资糖厂遭遇自杀式无人机袭击,几名中国工程师受伤;几处中资矿区被纵火、洗劫,甚至还有员工被武装分子劫持。
这场看似遥远的动荡,已直接撕开了中国海外利益的一道口子。其背后的故事,并不只是“局部混乱”,还是从资源争夺到地缘角力的一整套剧本,美、俄、欧都演过一次,如今轮到中国面临现实考验。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编辑:CY
中资沦为“靶子”
2025年的马里,像一颗被引爆的炸弹,震动了整个世界,曾经的光明前景瞬间化为泡影。
这个位于西非心脏的国家,本该是撒哈拉沙漠南缘的一颗明珠,地下埋藏着非洲第二的黄金储量,还有全球瞩目的古拉米纳锂矿。
中国的企业带来了资金、技术和希望,赣锋锂业的开发蓝图,一度让人们看到了“非洲锂矿第一国”的未来曙光。
![]()
然而,变化来得猝不及防,从今年年中开始,一股针对外国人的敌意悄然滋长,并演变成赤裸裸的暴力。
极端分子在社交平台公然叫嚣,“与政府合作的外资必将付出代价”,这些冰冷的文字很快染上了鲜血。
五月份开始,袭击成了家常便饭,中资企业首当其冲,设备被焚毁,工人被绑架,就连中马合资的糖厂也未能幸免于难。
![]()
一位在马里的中国工程师,在社交平台留下了最后一条动态:“设备都丢了,但命保住了,值了”,短短一句话,道尽了无数人的心酸与庆幸。
这种“人心惶惶”的状态,是对“同胞”二字最沉重的考验,也是对我们全球化之路最严酷的拷问,美资企业同样未能幸免,局势的恶化速度,远超所有人的预料。
当美国大使馆都罕见地用“局势无法控制”、“撤离为上”这样近乎示弱的词语时,所有人都明白,马里真的失控了。
![]()
这场突如其来的撤离潮,背后是马里安保环境的彻底“坍塌”,也是国际博弈在非洲的一次罕见挫败,短短数周内,外资企业区几乎被“清空”,外部势力的影响力急剧减弱,留下一个破碎不堪的权力真空。
这幅景象,不仅是马里一国的悲剧,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大国们在非洲的“试验田”里,一地鸡毛的尴尬处境。
列强入局,满盘皆输
马里之乱,绝非偶然,它是一部由外部势力轮番主演,最终却集体翻车的悲剧史诗。
![]()
故事的开篇,要追溯到法国,这位马里的前宗主国,从2013年起就高举“反恐”大旗,投入了每年不下十亿欧元的巨款,发动了“薮猫行动”、“新月形沙丘行动”等一系列军事干预。
十年光阴,耗费巨大,结果呢?法国不仅没有取得明显成就,反而把马里的安全问题搞得一塌糊涂,最后只能在民众的抗议声中,于2023年黯然撤军。
法国的离开,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这让虎视眈眈的俄罗斯看到了机会,马里军政府也迅速向其靠拢。
![]()
一场赤裸裸的“黄金换武器”交易就此达成,马里承诺将国有金矿78%的股份和每月上千万美元的佣金,交给瓦格纳雇佣兵集团,以换取军事保护。
瓦格纳的到来,确实一度让军政府如虎添翼,他们掌控矿区,清剿叛军,俨然成了马里的“国中之国”,然而,这种模式本身就是一颗定时炸弹,它的根基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换,而非稳定的秩序构建。
随着俄乌战场消耗加剧,瓦格纳自身难保,从2025年5月起,他们仓皇撤离了多个非洲基地,马里首当其冲。
![]()
他们一走,原先被强力压制的各种极端组织和地方武装,立刻像饿狼一样扑了上来,重新抢占了矿区,让马里北部彻底沦为“无人地带”。
美国虽然在马里直接投入有限,但始终在背后操盘西非区域安全,试图维持自己的影响力,然而这场危机爆发后,他们撤侨的速度之快,决心之坚决,反映出其对局势的悲观判断。
无论是法国的武力干涉,还是俄罗斯的代理人控制,抑或是美国的幕后操控,都未能破解马里内部民族、宗教、资源等多重矛盾交织的死局。
![]()
这恰好印证了一个深刻的模型——“大国干预死循环”:外部力量强行介入→压制表面冲突但激化内部矛盾→外部力量因故撤出→留下权力真空→局势进一步恶化。
这个死循环,是所有旧有“干涉主义”范式共同面临的魔咒,它无情地吞噬着投入的资源、士兵的生命和国家的声誉。
马里这个“大国棋盘”,最终还是因为内部那堆早已存在的“火药桶”被引燃,而变成了一盘无人能赢的死棋。
![]()
中国撤侨快如闪电
当美俄欧的“非洲试验田”一地鸡毛时,中国的角色和选择,就显得尤为关键和特别,与上述三者不同,中国在马里的角色,从一开始就不是“操控者”,而是“建设者”。
我们带来的不是枪炮,而是投资、糖厂、矿山和一份共赢的诚意,这种模式,在局势尚能维持基本秩序时,确实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中资企业能安稳经营,马里也能获得税收和就业,一片其乐融融。
但马里局势的崩坏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当内部秩序荡然无存时,任何理性的商业逻辑都会被现实的炮火击得粉碎。
![]()
极端分子将中国企业视为“政府军合作者”的定性,让这种善意被误解为立场,带来了“被背刺”的巨大伤害和困惑,面对骤然升级的危险,中国的反应速度,成了大国海外公民保护能力的一次终极比拼。
中国驻马里大使馆的反应快如闪电,在第一时间就发出严厉警告,要求所有中国公民停工、撤离,并协助企业有序撤出高风险区域,这种果断与远见,是用无数次海外利益受损的教训换来的宝贵经验。
![]()
当美国大使馆也发出类似的撤离通知时,局势已经彻底失控,一些美国侨民被困、失联,撤离的难度倍增,行动的狼狈可见一斑。
这场撤侨速度的比拼,背后是国家体系能力的差异,更是两种应对哲学的根本不同。
旧模式的失败,在于总想用控制来取代秩序,用武力来塑造符合自己利益的环境,结果往往激起更强烈的反抗,陷入“越反越恐”的泥潭。
![]()
而中国模式的价值,恰恰在于它的“不干涉”底色,以及在风险失控时,那套高效运转的“风险预警和应急撤离机制”。
马里之乱,虽然让我们的投资遭受损失,让同胞面临危险,但它也残酷地证明了一点:在全球化时代,“止损能力”本身就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它比虚无缥缈的控制权,更真实、更可靠。
![]()
“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不能只描绘鲜花和掌声,更要能抵御狂风和暴雨,当风暴来临时,能安全回家的能力,就是我们所提供的最坚实、最温暖、也最强大的国家承诺。
结语
马里之乱,不是中国的失败,而是一个旧时代的挽歌,它宣告了干涉主义的终结,未来全球竞争,比的不再是控制力,而是管理风险的能力,这才是新时代的智慧。
![]()
当风暴来临时,能安全回家的能力,就是我们最大的实力,也是对所有同胞最庄严的承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