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6日《弥勒新闻》视频,时长12分51秒
新闻视频内容提示
1.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在昆举行 弥勒市设分会场参会 2.弥勒市开展2025年“11·6”全省防震减灾宣传日集中宣传活动 3.弥勒宇星钻石产业园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
▽以下是正文
弥勒这3地种出“金疙瘩”!投资少、见效快…
金秋丰收季,收获正当时。连日来,弥勒市的田间地头热闹非凡。太平街道的凉薯(土瓜)、福城街道和五山乡的红薯陆续成熟,农户们趁着好时节采收,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太平街道大茨蓬村:凉薯“甜” 日子“富”
近日
弥勒市太平街道
阿乌村委会大茨蓬村小组
的田间地头
呈现一派繁忙喜悦的丰收景象
当地特色农产品——凉薯(土瓜)
迎来了丰收季
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
![]()
在大茨蓬村的凉薯地里
村民王李琼一家正手法娴熟地
割藤、挖薯、捡拾、装筐
忙得不亦乐乎
![]()
![]()
![]()
据悉
大茨蓬村凉薯种植历史悠久
因其具有
“周期短、易管理、生长快”的特点
且销售期较长
市场风险相对较低
深受农户青睐
![]()
【太平街道阿乌村委会大茨蓬村小组村民 王李琼】:我家种凉薯十余年了,今年种了10余亩,种凉薯很好管理,只需要拔草,不打农药,是绿色食品。一天可以挖400-500公斤,从十月开始,卖到春节。
![]()
得益于适宜的
红沙壤土和多年的品种改良
如今大茨蓬村的凉薯
个头更大、口感更佳
![]()
![]()
![]()
为了确保凉薯以最新鲜的状态上市
村民们清晨采挖后
便开始摆售
这些皮薄多汁、品质上乘的凉薯
吸引了众多过往顾客和商贩购买
![]()
【太平街道阿乌村委会大茨蓬村小组村民 张亚】:我们在这里卖凉薯,一天可以卖60-70公斤,6元一公斤,一天卖得几百元。
![]()
今年
大茨蓬村凉薯种植面积
200余亩
凭借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市场口碑
地头收购价维持在每公斤5元
预计总产值可达157万余元
![]()
这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特色产业
成功带动了村里
100余户农户实现稳定增收
![]()
如今
品质优良、销路看好的凉薯
已成为大茨蓬村推动乡村振兴
壮大村集体经济名副其实的“甜蜜引擎”
![]()
福城街道:5000亩红薯喜丰收,2025年预计总产值4500万元
时下
正值红薯采收旺季
在福城街道的
5000亩红薯种植基地里
一幅动人的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
走进福城街道母乃村委会的
红薯种植基地
农户们动作娴熟地
对新鲜出土的红薯进行
去泥、分拣、装筐、运输等一系列作业
田埂上整齐码放着一袋袋红薯
空气中弥漫着新翻泥土的芬芳
和红薯的淡淡甜香
![]()
![]()
【豪彬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 徐彬】:我们向村委会和合作社流转了1500余亩土地种植红薯,现在每天有230余人在地里务工,每天的红薯产量有50-60余吨。
![]()
这片繁忙丰收的景象背后
是福城街道立足实际
深入分析卫泸片区独特的土质
光照和气候资源优势
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和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结果
![]()
街道大力推广“烤烟+红薯”的高效轮作模式
充分利用土地空闲期
将红薯种植培育成一项周期短
见效快的“短平快”特色产业
昔日普通的山坡地
如今变成了促农增收的“聚宝盆”
![]()
![]()
【母乃党总支书记 张少华】:我们母乃村委会,目前引入了2000多亩的红薯种植面积,夯实了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我们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
为化解农户在技术
市场和规模方面的难题
各村委会积极引入种植大户
和农业公司进行
规模化、标准化种植
这种模式不仅示范带动了周边农户
也为当地村民创造了
大量就近就业的岗位
实现了“土地流转得租金
基地务工得薪金”的双重收益
让农户在发展产业中更加安心、放心
![]()
![]()
【母乃村委会村民 黄桂萍】:这几天红薯丰收了,我们过来分拣红薯,这里离家近很方便,每天早上8点开始来上班,到晚上6点半下班,每天130元。
![]()
产业要兴旺
技术是核心驱动力
福城街道在推动红薯产业发展过程中
始终坚持科技赋能
一方面
积极引进和推广起垄
采收等环节的机械化作业
显著降低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生产效率
![]()
另一方面
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对零散土地进行整合改造
完善了道路、管网、水池等基础设施
实现了“路成网、管相通、旱能灌、涝能排”
极大地改善了生产条件
![]()
据悉
今年福城街道红薯种植面积达5000亩
主要分布在母乃、卫泸、夸西村委会
平均亩产可达3吨
按照当前市场行情
亩产值约9000元
总产值预计将突破4500万元
这满地的“金疙瘩”
正是福城街道立足资源禀赋
做强特色产业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所结出的丰硕成果
![]()
五山乡:13000亩红薯喜迎丰收,助农增收
近日
走进五山乡乌衣村委会
围锁小组种植大户李信文的
红薯种植基地
农机在田埂间来回穿梭
铁犁翻耕过后
一垄垄体态饱满
颜色鲜艳的红薯破土而出
![]()
![]()
工人们弯腰俯身
麻利地清理着红薯表面的沙土
再按照大小规格细心分拣、装箱
一筐筐红薯摆满田间地头
忙碌的身影与累累硕果交相辉映
勾勒出最动人的秋日图景
![]()
![]()
李信文告诉记者
他今年一共种植红薯400亩
亩产2.8余吨
10月初开始采收
一天工人最多可达到50余人
平均每天8000余元
![]()
据了解
10月份
李信文的红薯按果型划分销售
一级果5.2元/斤
二级果3元/斤
由河南郑州收购商定点收购
次果则拉到丘北、宣威、陆良淀粉厂
每吨能卖7200元
![]()
受苗型、管理技术
天气、市场等影响
预计每亩利润4500~5000元
李信文的话语间
满是丰收的喜悦和对产业的信心
![]()
近年来
五山乡接连引入10余位种植大户
联动本地农户协同种植
规范流转土地11000余亩
辐射带动面积2000余亩
![]()
2025年全乡红薯产业规模化发展
成效显著
种植总面积达13000亩
形成以乌衣、牛平2个村委会
为核心的连片种植带
种植的灰薯、西瓜红
红皮王、火山1号四类品种
因适应性强、市场认可度高
亩产量稳定在1.5-3吨
产出效益可观
带动本地务工500余人
促进村集体增收36万余元
形成了产业增效、群众增收
集体增益的多赢局面
![]()
![]()
金秋
弥勒的田间地头
处处洋溢着
丰收的喜悦与发展活力
两大特色产业
因地制宜、各展所长
不仅让农户的 “钱袋子” 越来越鼓
更以产业兴旺为笔
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总编/杨锐
责编/张云龙
值班编辑/孔德云
记者编排/刘璐 杨旋 李婕殚赵晓颖邵浩然
综合/弥勒市五山乡人民政府
下载弥勒头条客户端
获取更多资讯
弥勒融媒法律顾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