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现演员温峥嵘同时“现身”三个不同直播间,她身着不同服装推广着不同的产品,动作神态与本人高度相似,这一情况很快引发热议。
演员温峥嵘同时现身多个直播间? 真假难辨
温峥嵘并无分身之术,这三个直播间或是录屏抠图,或是商家盗用她过往直播素材,经过深度合成、重塑形象与语音,嵌入直播间进行模拟互动。
其实今年4月,温峥嵘就曾对此进行过声明和维权,但并没能阻挡住网络盗播和AI冒充行为的泛滥。温峥嵘曾进入一个仿冒直播间质问:“你是温峥嵘,那我是谁”,结果反被对方拉黑禁言。
![]()
温峥嵘表示,AI合成手段混淆视听,侵犯了她的肖像权,她担心信任自己的观众因此而买到假货。
团队工作人员发现虚假视频在网络传播后,便持续进行举报,一天内曾集中举报50个假冒账号,有的造假账号被平台下架处理,有的刚下架就又换了个形式重新出现,让人防不胜防。
![]()
对于这样的情况,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部分商家只需截取温峥嵘一段影像,用简易工具就能生成虚假内容,而他们取证却要花费很大的精力。
面对AI侵权乱象,治理困境在哪?
盗播和AI仿冒名人直播,让网友无从分辨真假,愤怒又无奈。就在今年的9月1日,《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正式施行,要求AI生成内容必须“亮明身份”,但是乱象为何依旧在?治理困境又在哪里?
根据民法典及个人信息保护法,未经授权使用他人肖像进行AI合成,虽涉嫌侵犯肖像权与个人信息权益,但司法实践中,多数案件赔偿金额不足万元,远低于商家的非法收益。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良表示,未经允许以非法目的,通过AI或深度伪造技术改变他人面部、声音或换脸,可能侵犯肖像权、声音权。若用于广告宣传、直播营销,还可能构成虚假宣传。
![]()
面对乱象,监管部门已针对AI虚假直播出台治理措施。国家网信办联合多部门共同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明确要求AI生成的肖像、视频需标注“AI生成”,否则将面临最高10万元罚款。
但记者调查发现,很多造假者将标注藏在视频或者直播简介的角落,或者用极小的字体显示,消费者很难注意到。
专家认为,网络平台应对其直播间里的内容负有监管责任,在AI时代,监管部门也可以同样使用AI手段对网络内容实施监管。建议——
消费者可以先向平台投诉,平台拒不履行监管义务则需承担连带责任。监管部门也可以借助AI实时处理投诉、发现假冒行为,技术无法解决的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处理。
(来源:央视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