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星标 | 只讲人话,带你玩转AIGC。
最近,你是不是也在为《新闻女王2》里 Man 姐“干冒烟”AI 的情节拍手叫好?
剧里 AI“逻辑死机”,Man 姐凭借专业判断力挽狂澜。
讲真,这很爽,但这不真实。
别急着“热血沸腾”了,这不过是编剧强行给咱们留的“安慰剂”和“遮羞布”而已。
![]()
图:新闻女王 2 把 AI 干冒烟上了微博热搜
现实是什么?
现实是 AI 根本不会被“气”到宕机。
你看看我们现在的技术,双十一几亿人同时剁手,系统都稳如狗;微博能支持 N 个明星同时出轨,算法都崩不了。
剧里 AI 的“失败”,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剧里的 AI 输了,那现实中的 AI 呢?
现实是,AI 不仅没有“宕机”,反而已经悄悄“入侵”了我们最引以为豪的“自留地”——艺术和创意。
01. 遮羞布:正在被扯下
很多人对 AI 的快速进步,本能地“不愿承认”。
就像我之前发一些 AI 创作的音乐,评论区总有人说:“AI 不行,没有灵魂”、“机器只懂算法,永远学不会人类的表达”。
以前我们总觉得,音乐、画画、拍电影,这得靠灵感、靠天赋,是机器永远也碰不了的“最后防线”。
毕竟,这玩意儿只可意会,没法量化。
但,这一遮羞布,已经扯得差不多了。
你可能还没听说过 AI 音乐,但 B 站的鬼畜区已经被它重新激活了。
一个叫“漫游会议室”的 Up 主,凭借 AI 歌曲,十几天涨粉几十万。
他那首爆火的《差一点》(黑熊精复活),在 B 站的播放量已经 550 多万。
弹幕里飘过的不是“AI不行”,而是一片“卧槽”。
![]()
图:B站视频差一点,使用 Suno 创作的音乐
这还只是国内的“小打小闹”。如果你觉得 B 站还不够“主流”,那看看大洋彼岸的“正规军”:
就在最近,一首由 AI 生成的歌曲首次登上了美国 Billboard 电台排行榜。
这首歌背后的(人类)创作者 Telisha Jones,使用 AI 音乐工具 Suno 制作了它,并且,她几周前刚签下了一份 300 万美元的唱片合约。
![]()
图:虚拟音乐人 Xania Monet
看,AI 音乐去年很多人都没听说过,如今却已经登堂入室,甚至开始商业变现了。
机器的确可能没有情感,但它已经能“理解”情感,并创作出让你喜悦、悲伤的作品。
当 AI 能精准“模拟”出灵魂时,你还分得清吗?
![]()
图:红点是“人类音乐”——Suno v3.5(右上角)在“好听”上已经超过了它。来自论文2506.19085
02. 新未来:恐慌?不,是“创作权”下放
AI 已经能作曲、绘画、拍电影了,我们该恐慌吗?
我倒觉得,恰恰相反。
我看到的不是恐慌,而是“创作权”终于被“打下来”了。AI 把门槛拉得巨低,让咱们这样的普通人,也能上手搞创作了。
过去,你想做一首歌,得会乐理、会编曲、会后期,这是极少数“专业人士”的技能。
现在,你只需要告诉 AI:“我想要一首民谣,悲伤一点,像赵雷的风格”,30 秒后,一首“差一点”就诞生了。
比如下面这首我用 AI (Minimax)创作的音乐,我感觉听起来和真人没啥区别了。
专业技能握在少数人手里,还是人人都能玩,哪个更好?这还用问吗。
这才是 AI 最大的意义——它不是来“取代”艺术的,它是来“普及”艺术的。
03. 我们的价值:从“技能”到“判断”
既然机器都能“表达”了(写稿、作曲、画画),那咱们真正要琢磨的是:
我们普通人的价值在哪?
再回到《新闻女王2》。
![]()
Man 姐最后赢 AI,靠的不是“技能”(比如比 AI 记得更快、算得更准),她靠的是 AI 没有的东西——她的“判断力”、“价值观”,以及那股不服输的“人味儿”。
这才是我们的新价值。
未来,我们的价值,不再是“会不会弹”(技能 Skill),而是“弹得好不好听”(审美 Taste)和“你到底想弹什么”(意图 Why)。
AI 是你手里的“画笔”和“吉他”,但最终,是你决定要画什么、要唱什么。
聊几句:
所以,你最近有用 AI 玩出什么花儿吗?
或者,你还是觉得 AI 做的东西“没有灵魂”?
来评论区唠唠,顺手点个“在看”吧,这对我挺重要的。下次再扒点好玩的 AI 工具给你们。
(别忘了“分享”给身边也爱看《新闻女王》的朋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