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2022年刘思齐追悼会:俄罗斯、朝鲜送来花圈,毛家后人悉数到场

0
分享至

2022年1月13日,北京八宝山,一件洗得发白、略显陈旧的男式呢子大衣,静静地覆盖在一个骨灰盒上。

这件大衣,没有华丽的纹饰,却承载了跨越73年的承诺与思念。



它始于1949年中南海的一场“最高规格,最低场面”的婚礼,作为新婚礼物,由毛泽东亲手交到儿子毛岸英和儿媳刘思齐手中;它的终点,是陪伴92岁的刘思齐,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这场追悼会,看似是一位老人的告别,实则是一段波澜壮阔历史的集体回眸。

现场气氛肃穆,哀乐低回。



最引人注目的,除了覆盖着骨灰盒的那件特殊大衣,还有来自两个特殊国家的花圈——朝鲜和俄罗斯。

这两个花圈并非简单的外交礼节,它们与这件大衣一样,都是无声的历史见证者,将一场家庭追思会,瞬间拉升到了国际历史的维度。



一件大衣,一生牵挂

要理解刘思齐的一生,绕不开毛岸英,更绕不开毛泽东。

刘思齐是革命烈士刘谦初的遗孤,8岁时在延安被毛泽东认作干女儿。

这份情谊,早已超越了普通的领袖与烈士后代的关系。

1949年,当19岁的刘思齐与毛岸英喜结连理时,毛泽东没有送出金银财宝,只送了这件自己穿过的旧大衣,并叮嘱道:“白天岸英穿,晚上你们俩盖。

这件朴素的礼物,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是一位父亲对新人最温暖、最实在的祝福。

然而,幸福的时光仅仅持续了一年。



1950年,毛岸英奔赴朝鲜战场,临行前,他对因阑尾炎住院的刘思齐只说是去“远方出差”。

这一别,竟是永诀。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牺牲。

为了保护刚刚新婚、身体欠佳的刘思齐,毛泽东选择了一个父亲最艰难的决定——隐瞒。

这个秘密,他一守就是近三年。



在这1000多个日夜里,刘思齐每周都去中南海看望“爸爸”,两人心照不宣地回避着关于毛岸英的话题。

直到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志愿军陆续回国,刘思齐再也等不下去。

她冲到毛泽东面前,几乎是哭着报出了一个精确的数字:“爸爸,我已经两年八个月零18天没有收到过岸英的任何消息了!



面对这个视同己出的女儿,毛泽东再也无法隐瞒,将那份早已写好的电报递给了她。

得知真相的刘思齐瞬间崩溃。

从那一刻起,毛泽东对刘思齐的关爱,多了一份深深的自责与补偿。

他承担起“亲生父亲”的角色,劝她走出阴影,拿出自己的稿费送她去苏联留学,并在长达11年的时间里,一次次写信劝她改嫁,开始新的生活。



1962年,刘思齐与空军教员杨茂之结婚,毛泽东亲手书写《卜算子·咏梅》作为贺礼,并送去300元“陪嫁”。

即便如此,刘思齐对毛岸英的思念也未曾中断。

她与杨茂之将长子取名“杨小英”,以此纪念那位永远留在28岁的年轻人。

这件大衣,也一直被她珍藏着,成为一生牵挂的信物。



两个花圈,半世纪风云

如果说那件大衣代表的是个人情感与家庭记忆的深度,那么来自朝鲜和俄罗斯大使馆的花圈,则代表着国家记忆与国际风云的广度。

朝鲜送来的花圈,意义不言自明。



毛岸英牺牲在朝鲜,长眠在朝鲜平安南道的桧仓郡。

对于朝鲜而言,毛岸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象征,是中朝“鲜血凝成的友谊”的直接体现。

这个花圈,既是对毛岸英遗孀的深切哀悼,也是对那段两国共同浴血奋战历史的再次确认。

它跨越国界,将北京八宝山的追悼会现场,与远在朝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这不仅是对一个人的悼念,更是对一种国际主义精神和国家牺牲的致敬。

俄罗斯送来的花圈,则牵引出另一条历史脉络。

毛岸英的青春岁月,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苏联度过的。

他在莫斯科近郊的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长大,后来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并作为一名坦克连指导员参加了苏联的卫国战争。



苏联是他革命思想和军事素养形成的关键一站。

同样,在毛岸英牺牲后,刘思齐为了走出伤痛,也被毛泽东安排前往苏联的莫斯科大学留学。

对毛岸英和刘思齐而言,那片土地都承载着他们各自人生的重要片段。

俄罗斯作为苏联的主要继承者,送上花圈,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那段中苏友好岁月的回望。



这两个花圈,静静地摆放在灵堂,却仿佛在诉说半个多世纪前的世界格局。

它们让这场追悼会超越了家庭范畴,成为一个历史的交汇点,将个人命运、家族传承与国家关系、世界变迁巧妙地融为一体。

在追悼会现场,毛家后人悉数到场。



李敏、李讷两位老人因年事已高、身体不便未能亲临,但她们送来的挽联“岸英哥哥的爱人,我们永远记得你”,道出了毛家几代人对这位嫂子、姐姐的深厚情感。

毛岸英的亲侄子毛新宇在现场更是难掩悲痛,泪洒当场。

此外,周恩来、贺龙、陈毅等开国元勋的后人也纷纷前来送别。



这与其说是一场葬礼,不如说是一个特殊群体的集体缅怀,他们共同追忆的,是刘思齐,也是他们父辈所开创并为之奋斗终生的那个时代。

刘思齐的一生,是历史洪流中一叶执着的小舟。



她见证了最炽热的爱情,也承受了最漫长的等待。

她的离去,象征着那段与共和国奠基者们直接相关的个人记忆,又翻过了沉重的一页。

参考资料:
刘思齐逝世,生前说毛岸英是她“心中永远的痛和骄傲”
2022-01-08 16:46 上观新闻
毛岸英曾在苏联卫国战争任指导员 驾坦克直捣柏林
2015年05月08日 15:05 长江日报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博览历史 incentive-icons
博览历史
了解世界历史,学之鉴之。
8565文章数 5351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