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想知道外交官是如何炼成的吗?可以读读九旬俞邃的《感知与抒怀》

0
分享至




《感知与抒怀》是中国外交与国际战略问题研究领域的九旬耆宿俞邃先生新辑的随笔集。其厚重不仅体现为49万字的体量,更在于收纳了伴随作者92载岁月、如金子般压手且闪光的历史切片,还包罗了他一个又一个情志丰茂的人生侧面。可谓一册在手,恍若亲历风云、同享霓岚。

扉页上印有两首创作于近年的短诗:其一是《感知》:“岁月激流如梭,奋力上下求索。悠然逾越九旬,遑论人生蹉跎。”另一是《抒怀》:“历经磨难、弥足平安。磊落诚笃,心田灿烂。夕阳临界,笑对几关。送别梅花,又迎牡丹。”两诗既是对书名的呼应和阐释,也是俞邃历经千帆、岸阔潮平的人生写照。

《感知与抒怀——俞邃随笔》是继2005年《俞邃文集》、2013年《俞邃论集》、2021年《世界变局与中国风范——俞邃著述》之后,由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为俞邃出版的第四部大型文集。

该随笔集分为时论篇、缅怀篇、励志篇、欢庆篇、足迹篇、文史篇、游记篇和诗墨篇共八个部分。时论篇并非纯粹专业性的关于国际形势与中国和平发展的论文,而是选择一些具有散文随笔品味的相关文稿;缅怀篇涉及作者亲身感受到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老一辈革命家和科学家的崇高风范,以及学界长辈与同事友人对作者毕生事业的关注和影响;励志篇侧重收集了推动作者所在工作单位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参与或协助一些部门开展学术活动乃至帮助年轻人成长所提供的见解与主张;欢庆篇多半是为业界事业的成功和为专家学者的寿诞表示祝贺;足迹篇大致反映了在作者成长过程中,父辈家人、学校老师、工作单位领导、业界泰斗,对作者的教育、引导和帮助;文史篇容纳了时间跨度较长、涉及古今中外的些许文章;游记篇记述了作者在国内外的某些观感;诗墨篇列入了一些杂诗和书法条幅。



2015年11月,俞邃做客人民网演播室。

历史细节的补遗

在缅怀篇《永恒的纪念》一文中,俞邃描述了1963年7月21日在毛泽东邓小平身边留影的动人细节。那天,由邓小平任团长、彭真任副团长的访苏代表团返抵北京,“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以及各方面负责同志,在机舱出口处附近排成长长的一字弧形,同我们大家一一握手”。作为代表团翻译组的一员,30岁的俞邃“由于过分激动”,走错了线路,和毛主席、周总理等握手握了两遍。“合影开始了,不知是哪位礼宾官员呼叫了一声:工作人员可以随便站!在那稍纵即逝的宝贵瞬间,我们大家来不及更多思索,便纷纷疾步站到领导人后面。”俞邃幸运地站在了小平同志后侧的位置。

《感知与抒怀》还收录了24岁俞邃在北京俄语学院就读时发表在校刊上的《最幸福的日子》。那天是1957年7月25日,周恩来总理在学校的礼堂兼饭厅作了长达三小时的报告。“最令人难忘的是总理谈到什么是幸福、怎样对待困难、我们有没有前途等问题。总理说:‘幸福就是客服困难,没有困难的幸福是假的幸福。’‘有人说他个人的前途茫茫。我们首先要问,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有没有前途?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有着光辉的前途,个人便是其中的一份子,为什么会没有前途?’”《最幸福的日子》一文另描述了一个生动的细节,总理在参观校园时提了一个建议:“空地这么大,应该种点粮食。”

发生在更早年间的故事浮现在回忆文章《经历战乱中的最初母校》中。1944年,11岁的俞邃小学毕业,长途跋涉,穿越日伪封锁线,投身到“小抗大”四联中。“当时没有正规的教材,全凭老师编写油印讲稿。语文主要来自毛泽东著作和时事报刊。我们上课就在庙宇里,把铺盖卷当作凳子,十八罗汉经常和我们作伴。”“那时没有条件开英语课,我觉得是一大遗憾。记得当时有一架美国飞机被日本鬼子击中,飞行员跳伞安全降落,在送往苏中行署途中经过我们学校,由吴景陶老师担当翻译。我和同学们对吴老师会说英语羡慕之极。当然更没有料到,我后来居然一辈子与外语打交道。”

不仅做历史的在场者,还要做历史的记录者和再现者。俞邃之所以能做到,这与他常年写日记、有心收藏资料、善于研究史料的习惯、使命感和做学问的能力是分不开的。他的个人足迹汇入了时代的步伐,他的个人回忆丰富了时代的画面。

人文生态的呈现

俞邃在《感知与抒怀》中,感念了很多前辈的知遇扶携之恩。

他在李一氓离世十周年时,写了《思念李一氓恩师》,“我撰写的一些内部文稿或者公开发表的文章,常常向他口头陈述,每当这个时候,他总是端着烟斗,幽默地微笑着,耐心听我的说明,从不打断我的话,有时给我补正几句,或者提出新问题,让我作更深入的回答。”“李老对我个人的厚爱和期望,我是深有感受的。他经常让我阅读一些本部业务之外的文稿。”俞邃取材于日记,为顶头上司写下《赵毅敏老部长亲手培育纪实》。1959年5月28日,俞邃第一次在布拉格《和平和社会主义问题》编委会上当翻译,有点发慌,得到了赵部长体贴的宽慰和鼓励,俞邃在日记中写道:“赵部长做到关怀与培养并有,严格要求与适当宽慰结合,我应当百倍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做好工作!”赵部长对俞邃工作的每一点成绩,都给予充分肯定。“由我具体负责的《编后思想零报》打印出来,我起草的文字未作改动,赵部长显得很兴奋。”“由于工作需要,我和赵部长的关系格外密切,好几位外国党代表,如民主德国女编委别尓格、保加利亚编委德拉格涅夫,都曾误把我当成赵部长的孩子。”

俞邃不仅在《感知与抒怀》中感念领导和上司的亲炙,还记述了与夏征农、于光远等前辈的缘分。早在1941年,夏征农就随军来到俞邃的家乡江苏省如皋县双甸北乡冒家庄,在俞邃家的堂屋搭张木板床住下,还和8岁的小俞邃对垒陆军棋。上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俞邃又有缘见到夏老,一起聊老家,聊故交。俞邃与于光远先生的相识,始于1960年布拉格《和平和社会主义问题》编辑部召开的一场座谈会,会议期间,俞邃为于光远担任翻译。上世纪70年代末,俞邃当面请教对苏联问题的看法,于光远“着重剖析了苏联模式的弊端,认为苏联经济中存在的症结问题迟早会产生恶果。他的前瞻性见解给我们以深刻启迪”。

俞邃后来的有所作为,离不开长者、前辈那些智慧通透而虚怀若谷的引领。当我在《感知与抒怀》编辑过程中陆续收到俞老分享来的这类文章,会一次次感动于两代人之间的情义。我发微信给俞老:“重情义,懂感恩,才能使自己的人生登高望远。”俞老的回复是:“懂得感恩,是一个正派人的起码素质。”

同辈学人之间的互赏与互勉同样温暖了时光。俞邃的岳父是核物理学家施士元,与“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自中学同窗时起,当了一辈子的挚友。俞邃手里存有王淦昌写给施士元的13封信。“第一封是王淦昌为从事核弹研制隐姓埋名17年之际,于1965年11月21日悄悄写的,怀念之情跃然纸上。最后一封信是1997年3月16日写的,赠我岳父《核物理学家王淦昌》一书,距王淦昌逝世只有一年零几个月时间,他还在忙碌不休。”

俞邃也有自己的同辈挚交,他把比自己年长4岁的军旅作家王愿坚当作“良师益友”,称赞其《党费》《七根火柴》等作品“充满浓郁的革命浪漫主义气息”。俞邃在《良师益友王愿坚》一文中深情回忆:“1984年我送他由我主持翻译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书,他说了许多鼓励的话。有一次,我的女儿代我去他家看望,他赠我唐三彩骏马。说他有两匹,一为昂首、一位垂颈,将昂首的一匹赠我。仰视与俯瞰,彼此呼应,象征我们之间的友谊。”


俞邃近影

风雅情志的展露

俞邃先生不是囿于书斋、止于伏案的古板老学究,而是有着极为活泼纯真、多才多艺的人生侧面。他擅长书法、喜欢旅游、热爱文史、还会写诗写歌、吹拉弹唱。《感知与抒怀》的“欢庆篇”“文史篇”“游记篇”“诗墨篇”等部分,对这些作了粗略展示;但也许只有亲眼领略他风雅情志的“熟人”才会知道,他那丰茂的才华,一本书岂能囊括呢。

他承袭了“诗言志”“文载道”的古风,遇事生情,总喜欢作点诗词,写点杂文。2016年8月21日,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夺冠,耄耋之年的俞邃兴奋难耐,灵感喷薄,数小时写成《郎平的战略思维与辨证理念》,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贺电一起,同一天刊于22日的新民晚报。1996年7月至1997年1月,俞邃和夫人施蕴陵在美国逗留半年,先后写了四篇“美国之行掠影”共计近2万字,这些文字由表及里、由近推远、由现象看本质,仿佛带着读者一起,领略风光、察访人情、拓宽眼界、开启心智,拥有了求同存异、自信自强的胸怀和豪情。

俞邃是中联部的大笔杆子,当文赋无法承载情感之重,他干脆求诸于最凝练的诗词。在“诗墨篇”中,他用诗歌来礼赞改革开放40年、抒怀中国梦、讴歌中联部发展的每一座里程碑、互酬亲友同道、纪念前辈师长、自励岁月峥嵘……对此他却自谦道:“我喜欢古典诗词,但无专长。偶尔即兴不讲律韵消消遣。”

与他笔下诗词相映成辉的是他精妙的书法。他又自谦道:“和我爹爹相比还是差。”俞邃专为父亲写了篇《爹爹为人师表与书法造诣》。俞邃的父亲俞崇祜长期担任冒庄小学校长,曾在全国书法比赛中名列第十。俞邃评价父亲的书法“柳骨颜肉”“我得力于他的引导不少”。

俞邃先生还将诗词与歌赋、音律接通,为自己的诗词谱曲弹唱,《中国梦》《我的中联部》《感怀》《六局颂》等还成为相关庆典的重头戏,包圆了作词、作曲、弹唱的俞邃,颇有明星光环。如今虽然步入人生晚境,但他还在和时代共鸣,他常常拿起二胡,或在电子琴键上手指翻飞,自拉自唱或自弹自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他像一颗恒星,在享受学习、享受生活中持续发光。

原标题:《想知道外交官是如何炼成的吗?可以读读九旬俞邃的《感知与抒怀》》

文字编辑:李扬、彭丹

来源:作者:文汇报 江胜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观新闻 incentive-icons
上观新闻
站上海,观天下
379615文章数 75768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