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信息报讯 11月4日至6日,联合国第二届社会发展世界峰会在卡塔尔多哈举行。本次峰会以“弥合差距,重振承诺,加速行动”为主题,汇聚了包括30余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100余位部长级代表在内的全球高层领导人。
作为1995年丹麦哥本哈根首届峰会以来全球社会发展领域最高级别的政府间会议,本届峰会在首届召开30周年之际举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其核心目标包括:聚焦社会发展核心价值,推动各国协同应对多重危机下的社会挑战;重振全球对社会发展的共同承诺,强化国际合作共识;并为2016年启动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新动力,助力消除贫困、促进平等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会议期间,与会各国共同通过了《多哈政治宣言》。韩正副主席在发言中指出,自1995年首届社会发展世界峰会通过相关宣言与行动纲领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脱贫攻坚、就业促进和民生保障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中国积极分享减贫与发展经验,为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本次峰会为全球对话与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推动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学术机构及联合国系统高层代表围绕社会发展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同致力于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不让任何人掉队”。《多哈政治宣言》的通过,体现了各国在消除贫困、创造体面工作、消除歧视、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及维护人权等方面的共同承诺。宣言强调,社会发展不仅是道义责任,更是实现和平稳定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前提。
![]()
中洲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联合国特邀观察员、双科学院院士卢国全参加本次峰会相关活动。
在本次峰会上卢国全院士提出的主要观点包括:
一、当前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并未过剩。植物光合作用所需二氧化碳浓度在800-1500PPM之间,而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仅为330-410PPM。随着化石能源开采,全球森林覆盖率仍呈上升趋势,表明植物长期处于二氧化碳“饥饿”状态。建议在工业区等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区域实施定向捕集,并将其应用于工业、食品及智慧农业等领域,推动碳的自然中和。
二、当前对二氧化碳的过度“妖魔化”及大规模捕集存在潜在风险。近年来,部分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二氧化碳捕集,但多地医院碱中毒病例呈上升趋势,人类可能面临慢性碱中毒带来的健康挑战。
三、二氧化碳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相对有限。以燃烧一公斤煤为例,其产生的二氧化碳约为0.5立方米,但释放的热量可使约1600万立方米空气升温1℃,表明热量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远大于二氧化碳本身。
卢国全院士指出,通过全面推广应用其团队研发的冷排放技术及碳的自然中和法则,有望在以下六大领域取得突破:
1. 实现综合节能20%以上;
2. 遵循“以少烧少排”原则,实现综合减排50%以上;
3. 利用能源燃烧冷排放技术,消除烟囱出口雾气与气溶胶,杜绝热能托附PM2.5颗粒物升空,从源头治理雾霾;
4. 将传统烟囱排放温度由150-300℃降至常温或转为冷量排放,显著缓解热岛效应,预计未来10-20年全球气温可下降0.5-1℃;
5. 对高浓度二氧化碳排放区域实施定向捕集,推动碳资源在工业、食品与智慧农业等领域的循环利用;
6. 减少工业烟囱热量排放,降低上空水汽积聚,从而缓解特大暴雨、暴雪等极端天气的频率与强度。
本次峰会为推动全球社会可持续发展凝聚了共识,也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贡献智慧与方案提供了重要平台。(付禹欣)
![]()
处理垃圾现有国际排放标准,有烟囱、冷却塔排热量(热污染排放、热效率21%)
![]()
处理垃圾本项目发明新技术冷排放,无烟囱、无冷却塔、无热污染、无废水排口、无废渣排口、无二氧化碳排放,热效率达95%
![]()
大会期间卢国全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合影
![]()
大会期间卢国全与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主席鲍勃·雷先生阁下合影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