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1月,特朗普的采访震惊世界。
70分钟里,他41次提到中国,却对乌克兰的生死存亡只字不提!
而同一时刻,泽连斯基正跪求九国代表援助过冬能源,基辅的冬天即将到来,美国的聚光灯为何突然转向东方?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编辑:7
灯光正在熄灭
11月3日的基辅,寒风还没到最凛冽的时候,供暖管道的保温层却已提前裹了三层。
泽连斯基总统办公室里,灯光亮到了后半夜,这位乌克兰总统的黑眼圈比窗外的夜色还重。
他干了件前所未有的事,一口气召来了九个国家的驻乌代表,视频连线的屏幕上,各国代表的脸色都很凝重。
![]()
泽连斯基没绕任何弯子,他直接点开身后的PPT,上面是乌克兰能源系统的受损数据。
红色警报区域占了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他的声音带着沙哑,他说去年冬天的惨状大家都记得。
今年的能源缺口比去年还大百分之四十,防空系统的缺口更致命,他调出了近一个月的空袭记录。
![]()
俄方的无人机和导弹精准打击了十二座变电站,现有防空导弹的拦截率已经降到了六成。
再没有补充,冬天的夜晚,基辅可能会彻底陷入黑暗和寒冷,会议室里的气氛降到了冰点。
泽连斯基双手撑着桌子,他盯着屏幕里的每一个人,说他不要空洞的谴责。
他要能立刻到位的燃油和发电机,要能组网运行的防空导弹,要能帮着修复电网的技术团队。
![]()
九个国家的代表都没当场答应,他们要么说需要请示国内,要么说要和欧盟协调。
只有北约官员含糊地承诺,会协调部分国家的剩余装备,泽连斯基送他们离开时,基辅刚好飘起了第一片雪花。
他可能没想到,这仅仅是绝望的开始,真正让他心寒的,来自大洋彼岸。
![]()
70分钟,41次,聚光灯下的背叛
就在泽连斯基焦头烂额的时候,特朗普正对着镜头侃侃而谈,在CBS的《60分钟》节目里,他足足聊了七十分钟。
全程精神抖擞,有人统计了他的发言内容,四十一次提到中国,平均不到两分钟就会cue一次。
这个频率远超提到俄罗斯和日本的次数,欧洲国家的名字一次没出现,乌克兰这两个字更是彻底缺席。
![]()
当主持人问起俄乌战争,他直接甩锅:“这不是我的战争,是拜登的战争”!
然后立刻转回自己的“和平功绩”,更让人意外的是,向来强硬的他,居然变相检讨了对华关税政策。
“在处理贸易争端上,我们或许都有些非理性”,这可是他第一次承认自己的关税政策有问题。
![]()
显然这场打了好几年的关税大战,美国自己也没占到便宜,说到底,对特朗普而言,欧洲和乌克兰只是“过去式”。
中国才是他眼里真正的核心,不管是竞选还是外交,“中国”都是绕不开的关键词,这就是“战略焦点稀缺性”的残酷体现。
![]()
大国的战略注意力如同一盏聚光灯,它的光芒有限,当它照亮东方时,西方必然陷入阴影。
这一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有一个完整的演变链,从几个月前的“积极斡旋”,到前阵子的“边打边谈”。
再到如今的“让他们打”,特朗普的态度变化,清晰地勾勒出美国耐心耗尽的轨迹。
![]()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024年批准给乌克兰的军援计划,到现在执行率不到一半。
兰德公司的报告更是直指核心,当主要战略对手改变时,次要战场的资源就会被系统性削减。
所以,乌克兰的困境,不是偶然,而是大国博弈棋局重新洗牌的必然结果。
![]()
历史的剧本,棋子的宿命
这出剧本我们其实看过,历史的舞台上,总是上演着相似的剧情。
2021年,阿富汗的喀布尔机场,那些绝望地追赶美国运输机的人,与今天在基辅等待援助的乌克兰人,何其相似。
美国当年的承诺有多坚定,撤离时的背影就有多狼狈,基辛格曾说:“当大国开始新的主要博弈时,旧的棋盘上的棋子往往被牺牲”。
![]()
这并非阴谋论,而是国际政治最坦白的功利主义,基辛格的话,为乌克兰的命运写下了最冷静的注脚。
美国的安全承诺,从来就不是保险单,而是一份根据自身利益随时可以修改的合同。
更讽刺的是,欧洲想帮却真的没能力,欧盟委员会的内部文件泄露后,大家才知道其中的猫腻。
![]()
欧洲各国确实想给乌克兰送电力,但乌克兰的电网频率和欧洲标准不兼容,直接输送会导致大面积跳闸。
改造接口需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燃油运输的麻烦更大,从波兰边境到基辅的运输线路,需要经过多个冲突风险区。
![]()
保险公司不愿意承保,运输公司也怕遭遇袭击,德国原本承诺的二十万吨燃油,在边境仓库堆了整整一周。
欧盟内部还在互相推诿,德国说自己的能源储备也不充足,法国说要等北约统一协调。
波兰干脆关闭了两个边境口岸,说要优先保障本国物资供应,冯德莱恩的口号喊得再响,也改变不了欧盟的软弱和分裂。
![]()
这种“有心无力”的背后,是欧洲长期“搭便车”的恶果,靠着美国的安全保障,各国早已习惯了削减军事投入。
能源政策又极度依赖俄罗斯,真到了需要自己扛事的时候,才发现既没足够的物资,又没统一的决策机制。
![]()
这种“技术-政治同构”的现象也值得深思,欧洲在特高压输电技术上的缺失,直接限制了其地缘政治影响力的延伸。
谁掌握关键技术,谁就掌握话语权,这在能源援助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
未来已来,如何自处
泽连斯基终于看清了现实,他最近在私下场合多次提到,要寻找新的外交解决方案。
他甚至考虑成立专门的联络小组,和相关国家协商和平条款,但这更像是一种无奈的自救。
基辅街头的百姓已经开始自救,他们自发组织起来修复受损的供暖管道,超市里的御寒衣物被抢购一空。
![]()
黑市上的发电机价格翻了三倍,但即便如此,大家心里都没底,这个冬天到底能不能熬过去。
乌克兰的故事,给所有依赖美国安全保障的国家敲响了警钟,兰德公司的最新预测发人深省。
如果美国持续“退群”,欧洲防务开支在未来5年内需额外增加2000亿欧元才能填补真空。
这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军备竞赛,让世界变得更加动荡不安,未来,一个国家在全球技术生态链中的位置。
![]()
将比其地理位置更能决定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新现实。
那么,如何判断大国的战略重心是否转移?这里有三步骤:首先,监测其高层领导人话语中的关键词频次变化。
其次,分析其财政和军事资源的投入方向,最后,观察其核心外交议程的设置。
![]()
通过这三步,或许能更早地预见“聚光灯”的移动方向,为自己的国家争取更多的准备时间。
中美之间的全面贸易战硝烟正在降温,但高科技领域的“单挑”已经拉开序幕。
特朗普在采访里说得很明白:“中国已垄断全球基础市场,我们绝不能让中国在AI领域形成垄断”。
![]()
未来的全球话语权,不是靠关税多少决定的,是靠谁掌握最先进的技术,这才是大国博弈的终极赛场。
而那些被遗忘在角落里的“棋子”,它们唯一能做的,或许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强大到足以在聚光灯重新照临时,成为棋手而不是棋子。
![]()
![]()
![]()
![]()
![]()
结语
聚光灯总会移动,舞台的灯光也终会熄灭。
这不仅是乌克兰的冬天,更是所有依赖他人的国家的警示。
当下一盏灯亮起时,你又身在何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