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间里的大象〉学会“与伤痛共处”之后,杨丞琳在新专辑《有且》中,以〈免疫体〉继续探索情感与身体之间的深层连接。这首歌像是一场对抗内心炎症的过程——当回忆慢性发炎、当爱意在身体里留下痕迹,我们是否真的能对痛苦“免疫”?
疼痛
是身体在备份回忆
“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对某段感情已经免疫了,其实只是暂时把它排除在外。”杨丞琳坦言,〈免疫体〉唱的,是那些“自以为坚强”的人。她说:“这首歌很像一种病理的隐喻。你以为自己治好了,其实只是学会了共处。”
![]()
与其逃避,不如承认——疼痛,是因为身体在备份回忆。〈免疫体〉以温柔而深刻的语气,描绘了人在感情创伤后的自我修复。那些不愿面对的肌肉记忆、情绪的封闭与重启,最终都构成了新的“免疫系统”:它不让人麻木,而是教会人如何在伤口愈合中重新相信。
回到情感最纯粹的声音
〈免疫体〉由陈建骐制作、吕圣斐编曲,两位与杨丞琳长期合作的音乐伙伴,再次为她构筑出熟悉又细腻的声线空间。杨丞琳形容:“这首歌是整张专辑里最像我唱腔的一首,没有特别去设计或调整,就是最直觉的自己。”
在与制作团队的讨论中,她希望〈免疫体〉能保留“那个时期华语歌曲最动人的质感”——旋律真诚、情绪饱满、编曲不过度修饰。她笑说:“我们提到‘华语黄金时代’,其实每个人想的不太一样,但最后找到的那个声音,刚好是我最熟悉、也最自在的模样。”
![]()
当她听到编曲时,意外发现音乐总监竟是熟悉她声线的老朋友吕圣斐。“他曾担任我两次巡演的音乐总监,我完全没想到是他做的编曲,因为主轴是吉他,不是他最拿手的钢琴,”她笑着说,“那种熟悉的理解让我很惊喜,也让我觉得很安心。”
〈免疫体〉的旋律简洁却富有层次,保留了她最本真的声线质地。“这首歌是整张专辑里最‘像我’的一首歌,”杨丞琳说,“没有特别去调整声线,也没有迎合主题,就是最直觉、最真实的我。”
![]()
〈免疫体〉MV
当记忆开始慢性发炎
MV由金曲导演黄中平执导,邀来藤冈靛出演男主角,两人继《不良笑花》后时隔17年再度合作,化身被迫进行“情绪清除实验”的前恋人。故事发生在一个冷白的实验室中——他们试图通过科学手段切断回忆,却在玻璃的另一端被彼此重新唤醒。
“其实这个概念是我自己提的,”杨丞琳分享,“因为歌词用了很多病理学的比喻,我第一时间就想到实验室的画面。”当藤冈靛特地从东京飞来台北拍摄,镜头中两人隔着玻璃、几乎全靠眼神传达情绪。“我们从头到尾都没有对白,但那种隔着玻璃还彼此感受到的连接,非常强烈。”
![]()
面对老搭档,她感性地说:“看到他会有一种像是回到自己二十几岁的那种感觉。”
从“对抗”到“接纳”的
疗愈旅程
〈免疫体〉不仅是一首歌,更像是杨丞琳对过去五年心境的总结。从《房间里的大象》的“面对伤痛”,到《有且》的“看见矛盾”,再到〈免疫体〉的“接纳疼痛”——她不再执着于“好起来”,而是学会在不完美中呼吸。她说:“每一次的疼痛,都是身体在提醒我们:你活过,也被爱过。”
![]()
在这首关于愈合与共处的作品里,杨丞琳用最贴近心脏的声音,让听者在一次次回响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免疫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