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一 · 知古通今 | 周二 · 牧夫专栏
周三 · 风月同天 | 周四 · 观测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测 | 周六 · 茶余星话 | 周日 · 太空探索
原作:Mike Wall
翻译:向艺文
编排:刘艳梅
后台:李子琦
文章链接:
https://www.space.com/space-exploration/international-space-station/meet-point-nemo-where-the-international-space-station-will-die-in-2030
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轨道实验室的服役已进入倒计时。
![]()
![]()
图 1 :根据计划,国际空间站将于2030年底在太平洋“航天器公墓”的上空实施受控离轨。(图片来源:NASA)
国际空间站刚刚取得了一个重大里程碑,但其服役生涯已进入倒计时。
11月2日(星期日),国际空间站(ISS)迎来了持续载人运行25周年的里程碑,这座轨道前哨站是人类最宏大(且最昂贵)的技术成就之一,在人类历史中有着重要地位。
然而,它的50周年庆典不需要任何彩带,因为这是它完成使命的最后阶段。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及其合作伙伴计划于2030年底让这座老化的空间站受控离轨。届时,经过特殊改装加强型版本的SpaceX“龙”货运飞船,将引导国际空间站坠落到无人居住的远海区域。
“航天器公墓”不是一片普通海域,这是一片以尼莫点为中心的太平洋区域。该名称取自儒勒·凡尔纳1871年小说《海底两万里》中那位著名的潜艇船长。
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在一份关于尼莫点的简要说明中写道:“这片偏远海域地处南纬48°52.6′、西经123°23.6′,与最近陆地的距离约为2,688公里,其北部是皮特凯恩群岛的迪西岛,东北部是复活节岛的莫图努伊岛,而南部则是南极洲的马赫岛。”
正是由于这个地方远离一切,尼莫点才深受任务规划者的青睐,过去几十年来已有数百个大型航天器“埋葬”于此:因为这附近没有陆地,所以那些从天而降、化为烈焰的碎片就几乎不可能造成人员、建筑或其他基础设施的损害。(如果真有人在航天器坟场被击中,那他的运气一定是糟糕透顶了。)
国际空间站的部分构件很可能在炽烈的再入过程中幸存下来。
NASA官员在关于空间站过渡计划的FAQ中写道:“NASA工程师预计,其解体将分三步:首先是太阳能电池板与散热器分离,接着是完整的舱段、桁架结构发生破裂与分离,最后是各个舱段进一步碎裂以及桁架结构彻底失去完整性。”
他们补充道:“随着碎片持续再入大气层,舱段的外部蒙皮将会熔毁,使内部硬件暴露在急剧升温并随之熔化。在进入大气层的剧烈高温中,大部分空间站硬件将燃烧或汽化;然而,一些密度更高或耐热性更强的部件(如部分桁架构件)则有可能保存下来,最终在无人海域溅落。”
![]()
图 2 :美国宇航局计划于2030年底将国际空间站引导到尼莫点退役,这是南太平洋中距离所有陆地最远的地方。
美国宇航局官员解释道,这一分析是基于其他大型航天器的数据得出的,例如苏联-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及NASA的“天空实验室”。尤其是在地球轨道日益拥挤的今天,这两个轨道前哨站的最终命运,都为任务规划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俄罗斯于2001年3月引导“和平号”空间站受控再入,坠落在尼莫点附近。而NASA在1979年7月试图将‘“空实验室”弃置于印度洋上空,但是未能完全成功:该空间站的灼热碎片散落在西澳大利亚的一片区域,埃斯佩兰斯镇更以“乱扔垃圾”为由对NASA处以400美元罚款而闻名于世。
如今,“和平号”(长33米、重130吨)仍是坠落在航天器公墓(乃至全球各地)最大人的造物体,但国际空间站将刷新这一纪录:它的长度堪比足球场,重量达到460吨。
责任编辑:陈玮菁
牧夫新媒体编辑部
『天文湿刻』 牧夫出品
微信公众号:astronomycn
![]()
双螺旋月食
图片来源及版权:Chunlin Liu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