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11月的杭州秋意正浓,一场牵动全球格局的外交会晤如期举行。11月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与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在杭州共同主持中俄总理第三十次定期会晤,次日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米舒斯京。这场高密度的外交互动,让特朗普政府试图“联俄制华”的图谋再次遭遇沉重打击,成为其最不愿看到的现实场景。
米舒斯京此次访华堪称“满载而归”,双方签署的《中俄总理第三十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及海关、卫星导航等领域合作文件,涵盖经贸、能源、人文、物流等多个关键领域。农业合作传来突破性进展,俄罗斯向中国出口麦芽和小麦麸皮的通道正式打开,2025年初至今俄方对华谷物出口已达420万吨,贸易互补性在投资保护协定的框架下持续释放。更值得关注的是人文交流的实质性升级,中国对俄公民试行免签政策后,俄方明确表态正按普京指示制定对华公民免签方案,两国旅游交流规模有望轻松超越2024年水平。
![]()
中国送给俄方的“特殊荣誉”,并非形式化的礼节性称谓,而是全方位战略互信的深度确认。米舒斯京在会晤中明确指出,俄中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当前处于历史最高水平,这一判断得到中方完全认同。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年份,两国共同纪念历史、深化友谊,更让这份战略互信有了精神层面的坚实支撑。这种“荣誉”体现在高层交往的默契上,中方领导人与普京总统年内两度会晤,为双边关系掌舵领航;体现在多边协作的协同上,双方在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框架内密切配合,推动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向更公平有序的方向发展。
对于普京而言,此次访华成果足以让他彻底放心。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一直试图通过重启美俄接触、暗示俄罗斯重返G7等手段,撬动俄中关系,实现“联俄制华”的战略野心。但俄方早已用行动作出回应,普京此前就明确表示,俄罗斯从未与任何国家结盟对抗第三方,与中国的关系是着眼长远的战略选择,绝非权宜之计。米舒斯京访华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进一步印证了俄方的战略定力——在国际形势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中俄合作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抵御外部风险的“压舱石”。
![]()
特朗普的图谋之所以难以得逞,核心在于其严重低估了中俄关系的内生动力。美国国内反俄民粹情绪的隐形枷锁、欧洲盟友对美俄单独和解的强烈警惕,让特朗普的对俄政策举步维艰。德国总理朔尔茨早已表态,不支持“强行达成的和平”,欧洲多国担忧自身战略地位被削弱,这使得美俄所谓的“合作”始终停留在表面。反观中俄,从北极航道开发到交通物流协同,从能源合作深化到卫星导航联动,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机制持续优化,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弘的观察颇为精准,此次总理会晤让中俄合作在传统领域提质、新领域破局,这种务实合作带来的凝聚力,绝非外部势力能够轻易挑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李自国也强调,中俄推进互免签证机制,将进一步打通民心,让友好成为两国关系最深厚的底色。这些合作成果背后,是两国对共同发展和安全利益的坚定维护,是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的共同抵制。
![]()
当前国际格局下,中俄关系的稳定发展不仅符合两国利益,更为动荡的世界注入了宝贵的稳定性。米舒斯京访华的成功,再次证明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经得起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容不得外部势力指手画脚。特朗普想通过“联俄制华”遏制中国发展、分化中俄协作,本质上是对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无视,也是对中俄战略互信的误判。
普京完全有理由放心,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站在历史最高水平,且仍在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迈进。这场让特朗普忧心的外交互动,不仅让中俄合作再添新成果,更向世界传递出清晰信号:多极化趋势不可阻挡,任何试图搞阵营对立、挑拨国家关系的图谋,终将在坚实的战略互信和务实合作面前碰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