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四季度的综艺市场,《中国唱将》《声鸣远扬2025》《音乐缘计划2》《一起开麦吧》《最美合唱》等多档音乐类节目集体亮相。这些音综通过融媒体传播策略、跨平台联动等创新手段,构建从作品发掘到舞台呈现的完整生态链。
![]()
![]()
![]()
接下来,《超燃青春的合唱》《我是原创男声》《哆来咪哪里咪》《魔力歌先生》《中国新生代·全球共唱季》等多档新节目蓄势待发,展现音乐类综艺的创新潜力。《综艺报》梳理这些已播及待播节目发现,音乐类综艺正从单纯的视听娱乐,拓展为具有情绪疗愈、文化传承与产业反哺功能的综合性文化场景,展现更高层次的媒介自觉与行业担当。
1
滋养音乐产业
当前,音乐类综艺赛场逐渐褪去竞技硝烟与浮华包装,回归专业与本真成为行业共识。从“制造话题”转向“呈现声音”,从“塑造人设”升维到“深耕艺术”,音乐类综艺正以专业主义反哺行业生态。
在这一趋势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推出的音乐人才选拔节目《中国唱将》,集结国家院团、艺术院校的专家,形成从专业遴选、系统集训到登上国家级舞台的完整闭环,构建严谨的专业化人才培养体系。节目通过严苛竞技与专业塑造,旨在发掘并培养真正代表中国声音、展现文化气派的歌唱人才,堪称国家音乐人才的“专业化摇篮”。
与《中国唱将》的学院路径相呼应,青年歌唱人才选拔节目《声鸣远扬2025》,将视野投向广袤的民间音乐土壤。节目以全国六大赛区为网络,深入基层展开海选,发掘散落于不同地域的原始音乐能量。节目打破唱法界限,汇聚民族、美声、流行三大领域,让年轻歌者以多样才华重塑音乐表达,共同勾勒生动真实的中国音乐生态图景。
10月24日,原创音乐全纪实创演节目《音乐缘计划》第二季在江苏卫视、爱奇艺、ai荔枝播出。“如果想保持乐坛不断创新、成长,原创是绕不开的。”节目制片人房荣玮坦言,相较其他主题,制作原创音乐节目是一条“最难走的路”,这背后是制作团队对音乐产业的深刻洞察与责任担当。“只有不断为音乐注入新的元素,音乐的生命力才能愈发鲜活和丰沛。”
![]()
房荣玮
《音乐缘计划》制片人
房荣玮认为,《音乐缘计划》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节目热度,更在于其对音乐产业的长效推动。“第一季中的原创作品,被薛之谦、张靓颖、周深、刘宇宁、黄子弘凡等第一季嘉宾带上个人演唱会、音乐节,被更多歌迷听到,成为全新的必唱曲目。”这些原创歌曲走向广阔舞台,实现从“节目作品”到“歌手代表作”的转变。
伴随《音乐缘计划》第二季播出,《顽疾》《自诩周全》《时差》《遗憾是》等新歌,迅速登上QQ音乐、酷狗音乐、网易云音乐、汽水音乐、咪咕音乐、酷我音乐等主流音乐平台的飙升榜、潮流榜、全站热歌榜,被百万乐迷加入收藏歌单。
2
情感与文化交响
以音乐为媒介,音乐类综艺积极承担文化价值传递与情感交流的责任。
《声鸣远扬2025》将“文化底蕴”“社会责任感”纳入评判维度,鼓励选手选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引发情感共鸣的作品。在近期播出的预选赛中,来自北京、江苏、黑龙江、湖南、广东等地的34位选手,为家乡的独特魅力高声代言。选手不只是歌者,也是故乡的注脚。他们的歌声传递浓郁的故乡情怀。网友纷纷被节目中的音乐感染,“听着选手唱家乡的歌,儿时温暖画面浮现眼前,音乐太戳心了。”《声鸣远扬2025》挖掘地域音乐文化,以乡音为笔,谱写故土深情,将文化的多样元素交织在音符中,丰富音乐综艺的人文主题与文化语境。
《音乐缘计划》细腻呈现音乐人与歌手从陌生到默契、共同孵化音乐生命体的情感历程,让原本可能仅限于工作往来、缺乏当面交流机会的音乐人与歌手实现“网友奔现”。“节目中,音乐人是歌曲的创作者,歌手则期望通过完美演绎,让新歌真正走进大众视野,双方歌曲共育的过程充满尊重与平等的交流。”在房荣玮看来,这种交流正是情感与创意深度融合的体现。
音乐竞技团体综艺《一起开麦吧》将音乐创作和表演从个体才艺展示拓展至群体声音联结,展开关于协作与创造的音乐社交实验。节目中,选手在不知对方姓名、长相、年龄、背景、从业经历的情况下,仅凭对彼此声线的欣赏与契合度,“纯听觉”盲选队友,组成演唱组合。这种基于音乐本体的社交方式,为音乐类综艺的情感叙事开辟新的可能。
如果说《音乐缘计划》《一起开麦吧》展现的是音乐人的惺惺相惜,那么《最美合唱》则将音乐共鸣从专业圈层拓展至普罗大众。
![]()
李向远
《最美合唱》导演
“合唱艺术正成为连接专业与业余的桥梁,其独特魅力在于通过协作,达成集体情感体验。”《最美合唱》导演李向远介绍,在社交平台上,年轻人自发组建兴趣小组,投票选歌、改编和声、分声部练习,最终将作品制作成短视频分享。这一过程能带来强烈的情绪价值,有助于年轻人解压、愉悦身心。节目组在遴选参赛团队时,也印证了这一点。例如,来自医疗系统的“川流人生合唱团”用歌唱释放高压工作带来的压力;由中国建筑设计院设计师组成的“好房子合唱团”在合唱中找到集体归属感。
![]()
冷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视听新闻与传播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对于音乐类综艺呈现的新特征,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视听新闻与传播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冷凇认为,“音乐类综艺既要凭借新颖形式吸引年轻观众,又要在内容层面传递音乐的情感与文化力量。”他表示,近年来,音乐类综艺的“情绪底色”变化显著。观众的关注点从“谁唱得更好”转变为“谁更能打动我”。音乐类综艺正从“比拼逻辑”走向“陪伴逻辑”,从“胜负叙事”转向“共情叙事”;其社会功能从单纯的“视听娱乐”拓展为营造“情绪疗愈”“心灵共振”的文化场景,体现更高层次的媒介自觉。
3
优化制播模式
音乐综艺不仅在内容层面拓展创作边界,还通过创新制播模式、运用新技术,提升节目传播力。
![]()
《声鸣远扬2025》打破地域与平台界限,联合湖南卫视、北京卫视、江苏卫视、广东卫视、辽宁卫视、新疆卫视等6家省级卫视及腾讯视频、芒果TV,构建制播联动、资源互补的创制共同体,实现从选手推选、节目制作到全媒体分发的深度协同。
首期节目在8家平台新媒体全矩阵同步直播,观看量1200万,累计触达观众1.5亿。节目播出后,共收获全端热搜503个,在视频号覆盖用户超4.8亿,小红书累计曝光量8585.65万。收视方面,6家卫视联播市占率近10%,总份额居市场第一。节目助力湖南卫视在CSM媒介研究全国网、酷云、欢网同时段均登顶榜首。
有业内专家认为,联合创制模式通过多平台分担成本,避免单平台独自承担盈利压力,使节目制作在资金运用上更从容。同时,该模式扩大节目传播覆盖面——省级卫视借助网络平台打破地域收视习惯限制,网络平台借助省级卫视突破用户圈层固化。多平台联合形成强大传播合力,让音乐综艺拥有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文旅北京和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的《最美合唱》,构建“线下演出+新媒体直播+电视综艺”三位一体的传播矩阵。李向远介绍,节目将赛场设在北京的文旅地标,其中既有蓝色港湾、首钢园、大吉巷等都市新地标,也有清河、亮马河畔及公园内的户外演艺新空间。比赛均在周日举办,着力打造“美美Sunday”周末文化品牌。与此同时,录制现场通过“北京时间”等新媒体矩阵及央媒平台全程直播,实现“传播即录制”的零时差互动。直播结束后,经精剪并融入团队纪实短片的电视版,于周末晚间在北京卫视播出,进一步深化节目故事性与情感线。此外,节目与在地文旅活动紧密绑定,如与“朝阳国际灯光消费季”“首钢音乐会”等联动,通过“合唱+文旅”模式,将合唱比赛升级为带动区域消费与活力的文化事件,探索“合唱经济”新可能。
《最美合唱》还引入人工智能实时评分系统。现场观众扫码接入程序后,可用手机麦克风与合唱团一同跟唱,系统会根据跟唱人数和持续时长,实时计算分数。李向远表示,该系统具备智能识别能力,能区分有效的音乐性跟唱与单纯的欢呼呐喊,保障评分的科学性与公正性。这一技术创新,推动节目从“评判”转向“邀请”,真正将主动权交予观众。
如何让一档原创音乐节目在短时间内被大众熟知并认可?对此,《音乐缘计划》采用一套全新融媒体传播策略。房荣玮介绍,除了正片,节目组还制作4档衍生节目。正片承载完整故事线,展现从“标签”吸引、自由交流到深度共创的全过程。衍生节目从不同维度和时长满足用户多元需求。“当观众因某个片段对一首歌产生兴趣,不再需要等待或寻找碎片信息。这个内容矩阵确保观众可以深入、多角度地了解整首歌的创作背景、音乐人的故事及歌手为何被打动。”
4
“音综”下一站
综合各平台近期发布的2026年综艺节目片单不难发现,待播音乐类综艺仍具备较大创新潜力。除了多档“综N代”将回归,一批新音综蓄势待发。这些节目题材垂直细分且跨界融合,兼顾本土深耕与国际化拓展,注重生态共创与价值延伸,情感表达更强调共情共鸣。
![]()
例如,《超燃青春的合唱》让男女新生代参与合宿特训,与国外合唱团展开竞演对抗;《我是原创男声》通过原创音乐人选拔,为华语乐坛发掘新生力量;《哆来咪哪里咪》主打歌手教演员唱歌,速成班的设定颇具趣味;《魔力歌先生》以魔性旋律解锁快乐密码,打造沉浸式音乐狂欢;《中国新生代·全球共唱季》以“线上+线下+回归歌会”打造少儿音乐类综艺新标杆。
冷凇建议,音乐类综艺的创新可从3个层面入手:其一,音乐内容纵深化。节目可聚焦“小众音乐、区域音乐、生活音乐”,如民族音乐、街头音乐、AI音乐人创作等,拓展音乐的社会边界。其二,节目需逐步打破中心化模式,让观众参与节目内容再生产。观众可通过评论、互动、创作续篇等方式,为节目口碑与传播助力。其三,节目应抓住受众审美回归与精神寻根心理。当下,观众愈发希望在节目中看到音乐与土地、城市、文化、生活的紧密连接,期望在歌声中感受地域气质与文化印记,体会人的情感温度,感受生活的律动。
李向远认为,音综的未来风向“或许将回归更广阔的大众情感”。这种“新大众文艺”需具备3个新特征:参与门槛足够低,传播途径足够新,迎合情感足够准。李向远透露,主创计划将《最美合唱》这一模式推广至全国,吸引更多优秀合唱团参与,让“合唱经济”和群众美育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房荣玮表示,音乐类综艺的创新,其核心在于思维转变,即从节目生产向生态运营转变。“创作者的目标不应是单纯制作一档好看的节目,而是运营原创歌曲制作的全链路生态。”
图片:豆瓣
![]()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