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圣地延安,暖意涌动。11月5日,2025年第二期“陕西好人榜”发布仪式暨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中华民族精神家园——黄陵县隆重举行。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任柯昌万出席仪式,延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宏兰致辞。
杨宏兰在致辞中指出,此次“陕西好人榜”发布仪式在延安举行,是对延安精神文明建设丰硕成果的集中检阅,更是对圣地儿女持续向上向善的深切勉励与有力鞭策。她表示,延安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完善“陕西好人”的选树培育、宣传推广与礼遇关爱机制,深入挖掘、深情讲述这些来自平凡岗位、基层一线的感人事迹,在全社会鲜明树立“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风向标,让“崇尚好人、关爱好人、学习好人、争当好人”在革命圣地蔚然成风,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延安新篇章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注入丰润的道德滋养。
仪式现场,2025年第二期“陕西好人榜”正式揭晓。陈茂富、贺军龙等60位来自三秦大地的优秀代表,因他们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自强励志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荣登榜单。他们接过的不仅是一份沉甸甸的纪念证书,更是承载着敬意与期许的“道德传家宝”。在此次上榜的60位好人中,延安市有5位市民光荣入选,他们用平凡而伟大的行动,标注了这座城市的精神海拔。
——助人为乐,汇聚暖流。延安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队长董志军,自幼心怀大爱,默默奉献。2021年,他发起成立救援队时仅有7名队员,如今已发展至168人,年均志愿服务超2000小时,成为延安公益救援的中坚力量。十余年间,他未取分文补助,反为救援自掏腰包近10万元,用数千次的无私付出,深刻诠释了“助人为乐”的真谛。
——诚实守信,一诺千金。子长市杨家园则镇南冯家岔村党支部书记樊海源,2005年毅然放弃高薪,应村民恳请回村。他立下解决“出行难、发展难、养老难”的军令状,二十年如一日坚守初心,铺就民生路,破解产业题,开办爱心食堂,带领村庄实现破茧成蝶的华丽转变,用实干兑现了对乡亲们的庄严承诺。
——敬业奉献,润物无声。原黄陵县桥山司法所所长、现桥山街道专职人民调解员张虎森,三十余载深耕基层调解。他独创“一熟、二知、三调、四访、五终结”工作法,年复一年走访帮扶特殊人群,于细微处化解纠纷,使辖区矛盾持续下降,帮助众多迷途者重归社会、重获新生,被誉为“基层和谐的守护者”。
——孝老爱亲,血脉情深。富县寺仙镇李家洼村农民李兵生,自1976年收留流浪者高乃喜并认作舅舅起,便开始了长达49年的倾情照料。他为老人落户、背其就医、擦洗按摩,无微不至。这份超越血缘的亲情,生动演绎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其善举大爱浸润乡里,代代相传。
——自强励志,逆风飞翔。黄陵县隆坊镇回乐堡村村民贺军龙,虽被先天性肢体残疾束缚身躯,却从未向命运低头。他刻苦学习家电维修技艺,以精湛技术赢得信任,更常义务为老人修理电器,以自身经历激励残友自强不息。他在逆境中绽放的光芒,为无数人带去了温暖与希望。
这些“陕西好人”的故事,如星火汇聚,照亮道德星空;如清泉流淌,滋润大众心田。他们的存在,彰显了三秦儿女崇德向善的精神风貌,也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篇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