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动脉新医药)
当地时间2025年11月5日,专注肥厚型心肌病(HCM)治疗的初创公司Braveheart Bio 宣布完成1.85亿美元(超13亿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多家顶级生命科学投资机构联合领投,包括Andreessen Horowitz、Forbion、OrbiMed、Enavate Sciences(Patient Square Capital旗下平台)及Frazier Life Sciences。
值得一提的是,这张资方清单的阵容可称得上全明星规格,换言之,都是专注行业龙头的老钱基金。其中,Forbion是欧洲极具竞争力与影响力的生命科学风投之一,在发掘、培育和指导生命科学公司方面,已成功推动多项突破性疗法获批;OrbiMed是全球医疗健康领域最具影响力和资本实力的投资机构之一,凭借强大的全球资源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的医疗健康公司。
而让一众大牌资方买单的背后,是Braveheart Bio当前仅有的一条管线——心肌肌球蛋白(Myosin)抑制剂HRS-1893,如今更名BHB-1893。
就在不到两个月之前,即9月5日,恒瑞医药宣布与Braveheart Bio公司就其自主研发的心肌肌球蛋白小分子抑制剂BHB-1893项目达成独家许可协议。
而根据协议条款,恒瑞医药将BHB-1893在除中国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有偿许可给Braveheart Bio。Braveheart Bio将向恒瑞医药支付6500万美元首付款(含3250万美元现金和等值3250万美元的Braveheart Bio公司股权)和完成技术转移后的1000万美元近期里程碑款,总计7500万美元。此外,恒瑞医药还将收取最高可达10.13亿美元的与临床开发和销售相关的里程碑付款,以及相应的销售提成。
01.
一条管线,撬动竞争者寥寥的百亿市场
据动脉智库不完全统计,这笔1.85亿美元的交易可以排进2025年全球医疗健康A轮融资额TOP 10,在一级市场持续冷静的年份可谓亮眼。因此,要理解这笔融资,必须先理解公司核心资产BHB-1893的价值。它并非一个普通的在研分子,而是针对HCM这一长期缺乏有效药物的疾病领域的破局者。
HCM是一种以左心室肥厚为突出特征的原发性心肌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也是青少年和运动员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首要原因。根据“静息时或激发后左室流出道的峰值压差是否均<30mmHg”,肥厚型心肌病分为梗阻性(obstructive)与非梗阻性(non-obstructive)。与非梗阻性HCM患者相比,梗阻性HCM患者生存率更低,而缓解梗阻有助于降低死亡风险。目前,对于梗阻性HCM的治疗,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已获得《中国心肌病综合管理指南2025》IB类推荐。
传统的HCM治疗多是对症处理,如使用β受体阻滞剂缓解症状,或进行创伤性的室间隔切除术。而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是从源头上降低心肌的过度收缩力。它直接作用于心肌收缩的分子马达,如同给一台过度亢进的引擎安装了智能调速器,能有效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这种机制领先于传统的对症治疗,代表了HCM治疗的范式转移。
BHB-1893可特异性抑制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使心肌收缩性能正常化,减少左心室肥厚并改善舒张期顺应性。
HCM的全球患者预估超过200万。此前,由于有效药物匮乏,市场价值未被充分释放。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和治疗意识的提高,HCM药物市场正被视为心血管领域的下一个百亿级“金矿”。BHB-1893所处的赛道,正是这样一个天花板极高且亟待开拓的蓝海市场。
据恒瑞医药消息,BHB-1893已开展多项临床试验,其I期临床试验数据已在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大会上公布;且 II期临床研究已达预期目标。此外,该产品针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已于2025年6月启动III期临床。
换言之,BHB-1893的成药性得到了初步验证。对于国际资本而言,引进一款来自恒瑞这样具备国际声誉的公司的晚期临床前或早期临床资产,其风险远低于投资一个完全未经检验的全新平台。而这笔融资交易本身,就是恒瑞医药为其研发能力提供的“隐形背书”。
02.
重金押注“中国创新,全球运营”模式
Braveheart Bio从恒瑞医药获得的是BHB-1893中国以外的全球独家权利。这意味着,Braveheart Bio需要承担该药物在欧美等主流市场进行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巨额费用。国际临床开发成本高昂,尤其是在心血管领域,需要庞大的患者人群和长期随访以验证疗效与安全性。此次融资的资金,正是为BHB-1893冲击全球市场备下的“弹药库”,确保其能按照国际标准,高速推进临床进程。
此外,如前文提到的,领投方名单中的OrbiMed、Forbion等,并非普通的财务投资者。它们是典型的“赋能型”资本,拥有深厚的全球医疗资源网络。这种豪华配置无疑降低了Braveheart Bio作为一家初创公司的运营风险,提升了其将产品成功推向全球市场的概率。这也进一步表明,中国创新药的价值已不再局限于本土市场,其创新质量完全有能力吸引国际顶尖资本,并按照全球最高标准进行开发。
当然,风险并非没有,Braveheart Bio目前仅有单一管线,后续的临床与注册推进,任何一次安全性闪失都会让估值腰斩。而Braveheart Bio计划2026年直接启动全球多中心关键临床的决策也说明,公司将跳过IIb阶段,用钱换时间。
在当前一级市场融资环境充满挑战的背景下,Braveheart Bio的融资案例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其向所有中国biotech证明:只要手握真正具有全球创新性和庞大市场潜力的硬核资产,就不仅能通过License-out获得前期收益,更能以此为核心,吸引国际资本组建新公司,深度参与并分享全球市场的红利。
与此同时,这笔融资有力地说明,所谓的“资本寒冬”实质上是“平庸资产的寒冬”。对于真正具有颠覆性潜力、能够解决重大未满足临床需求的创新,资本永远保持着最高的热情和最强的流动性。市场正在变得理性,资金正以前所未有的精准度,流向最具价值的创新高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