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看到 CCS 激光焊接产线,第一反应是“自动化就是快、就是省人工”。
可事实远比想象复杂。
在非标 CCS 产线上,从电池母排、FPC 连接焊到结构件焊,每一条产线都是“定制化组合”,每一个焊点都面临高精度、高一致性、低返工率的挑战。
问题来了:为什么很多产线明明有自动化设备,却总是量产难、良率不稳?
答案在于:系统协同和工艺闭环不到位。
01 / 非标产线的量产难点
设备多,协同难
激光焊、上下料、AOI检测、电性能测试、MES系统,每一个环节都独立运作,很难形成整线同步。
工艺参数复杂
母排厚度不同、铜材反光强、FPC翘曲,焊接参数需要针对每个工件精准调节。
批次切换频繁
多型号混线、定制化产品频繁切换,人工经验很难保证每批稳定性。
结果就是节拍不稳、焊点不一致、返工率高。
02 / 系统协同的重要性
系统协同指的是 上下料、激光焊、AOI、MES全流程联动:
上下料准确同步节拍,避免前工序堆积;
激光焊单元根据视觉和 MES 数据动态调整焊接参数;
AOI 实时检测焊点质量,将结果回传给激光单元和 MES 系统;
MES 记录数据,生成工艺模板,实现跨产线复制。
简单说,就是让整条产线“心往一处想、手往一处动”。
03 / 工艺闭环的核心作用
闭环工艺不仅是检测,更是自我修正和优化:
焊前闭环:视觉扫描、定位偏差自动修正焊轨。
焊中闭环:激光功率、速度、焦点实时补偿。
焊后闭环:AOI检测结果反馈参数,优化下一批生产。
闭环工艺让每一批焊点都精准可控,即使高速产线也能保证良率。
04 / 应用案例
某动力电池母排项目中,产线原本频繁返工、节拍不稳。
引入系统协同 + 双闭环工艺后:
焊点偏差控制在 ±0.03mm;
产线节拍稳定在 2-3 秒/件;
整条产线良率超过 99.5%,无需人工频繁调机。
非标产线量产的难题,就这样被系统协同和工艺闭环解决了。
05 / 总结
非标 CCS 产线量产难,不是设备的问题,而是整线系统协同 + 工艺闭环不到位。
真正的智能制造,是让每个环节都能“看、调、改”,产线自己优化节拍和精度。
速度快、精度高、良率稳,这才是 CCS 非标产线量产的核心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